Tesla model3 - 汽車界的iphone時刻 - 汽車
By Liam
at 2018-08-11T13:20
at 2018-08-11T13:20
Table of Contents
#################################################
這是強者我學長的 tesla model3 開箱文 + 勸敗文
vgod學長是CS大神(NTU BS, MIT PhD, Dropbox)
我覺得寫得很深入 尤其是自駕 科技 體驗 充電 etc.
故此分享 (已徵求作者同意)
好文!但文長慎入 而且極具煽動性!昨天差點下訂XD
#################################################
原文連結(圖文版,建議用此觀看):
https://goo.gl/RVoRoV (Medium)
============
作者前言:
============
很長的Model 3開箱(勸拜)文!
如果有想要買Tesla的話,請考慮用我的Referral code:
https://ts.la/tsunghsiang84939
在9/16/2018前買Model S/X/3 Performance的話可以得到終生免費的supercharging
(過了9/16後就只有頭一年免費),而我可以得到一台迷你Tesla玩具車給小孩玩。
(限美國 版主,版友若覺得不妥 可以刪掉這段)
============
正文文字版: (我不太會斷行 不好意思 請看medium blog)
============
Tesla Model 3—汽車界的iPhone時刻
我很久沒寫開箱(勸敗)文了,偶爾用到很棒的產品時會在Facebook上推薦一下。
但這次要勸拜的東西有點不同,我一開始不是很想特別為此寫文章,
畢竟我不是汽車專家,一直以來車對我來說就是個交通工具,
我都是抱持著「能把我安全的從A點載到B點就行了」的想法買車的。
在換Tesla之前,我是開Honda Accord,就是個國民車,安全舒適毛病不多。
沒車之前用Zipcar常常開到不同牌子的車,基本也覺得大同小異沒什麼特別的。
但換了Model 3後,突然有一種「從Nokia滑蓋機升級到iPhone的感覺」,
這不是一般產品的10%或20%的改進,而是一個新世代的開始。
從入手到現在開了三個禮拜,每一個環節的體驗都和傳統車廠有巨大的鴻溝。
我可以明確感受到「這就是未來的車」,如果還在用傳統模式賣車、製造車的公司,
未來一定活不下去。這是一個汽車界的iPhone時刻,值得我用科技宅的角度寫篇文章。
Tesla Model 3
(不是我的,圖片來源: https://pl.wikipedia.org/wiki/Tesla_Model_3)
就讓我從買車開始說吧。
買車
Tesla的車都是在他網站上直接按按滑鼠就能下訂的,沒有dealership。
雖然有實體的Showroom,但Tesla Showroom主要是像Apple Store一樣給人體驗的,
在美國大多放在Mall裡面,逛街時可以隨意走進去坐坐不同型號的Tesla,
想要的話也可以試開。即使放小孩在車裡爬上爬下的,裡面的sales也不會給你白眼看。
(我兒子每次路過都一定要去裡面玩一玩)
在Tesla網站上選好要的車型、配備、顏色後,用信用卡付個訂金,
就可以開始把個人的駕照、保險等資料輸入進去。這樣在交車時就什麼都不用填,
簽幾個名就能把車開走了。此外,Tesla還提供trade-in的offer,
可以把目前開的車直接賣給Tesla,省得我還要自己去想辦法把舊車賣掉。
Trade-in和交車
Tesla的trade-in體驗非常好,自己拿手機拍車子的前後、側面、內裝,共四張照片,
上傳到一個網站,他們就會給一個估價,如果有其他的中古車商(像CarMax)
願意出更高的offer,Tesla也會二話不說直接match。
以我的經驗來說,Tesla給的價錢比CarMax還好很多,所以我就直接賣給Tesla了。
交車的時候,在不同的地點會有不同的交車方式。
有些是得去Tesla的delivery/service center拿車
(灣區的話就在Tesla Fremont工廠旁邊),有些地方他們可以直接把車開到你家給你。
我住的地方剛好是他們可以直接把車開來的,
這樣也省得我還要自己坐Lyft去一趟Fremont拿車。
交車的當天,Tesla有專人從附近的倉庫把新車開來我家。
他花了15分鐘跟我講解基本的操作,檢查一下外觀和內裝都沒問題後,
我就簽了一些名字,把舊車給他換新車(當然還得附上一張支票XD),
就完成交車了。整個過程只有半小時,輕鬆又愉快。
對比之下以前要買其他家的車,總是得先在網上查出車真正的底價,
再到處跟不同的dealer討價還價,更別提受騙的風險。即使決定價錢和車後,
還得花很多時間坐在dealer的辦公室填一堆表格,東等西等,
最後要交車還得找朋友載去拿車(現在能坐Uber/Lyft就是)。
User Experience
從Accord換到Model 3,第一個明顯的差異是Model 3極簡的內裝設計。
以前我剛看到Accord的時候,還曾經嘲笑他中間那堆按鈕就像Word一樣,
把每個功能都做成一個個按鈕放在上面,整個面板上都是按鈕。
但Model 3的內裝就是極簡,拿掉所有沒必要存在、會讓人分心的東西,
沒有儀表板和一堆按鈕,連冷氣出風口都看不到,除了方向盤外就是中間的一個螢幕,
還有廣大的駕駛視野。以Word作類比的話,這就像進化到Dropbox Paper的感覺。
Tesla Model 3 vs Honda Accord 2012
Dropbox Paper vs Microsoft Word
Tesla和其他車廠很大的不同是沒有過去的包袱,也沒有中間的dealer,
可以從零開始構思一台車的設計,掌控從設計、製造、
一直到最後怎麼販賣和交付給使用者。
聽起來很像另一個公司?對,Apple也是這樣。但不像Apple把製造外包出去給Foxconn,
Tesla還自己蓋工廠製造整台車,甚至連電池都自己做。
這種垂直整合和製造的能力需要很大的前期投資,可是這個策略一旦成功,
就給了Tesla巨大的優勢。
就以OTA (over-the-air) 軟體更新來說好了,Tesla的車不像其他車廠會標年份,
因為每一台Tesla的車在賣出去之後都還可以透過LTE或WiFi不斷更新車上的軟體和韌體,
給車子新的功能或是修正已知的問題。
就連煞車距離這種聽起來是硬體的問題都可以用OTA改進。
其他車廠不能像Tesla一樣給使用者透過網路自己更新車子,原因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dealer不允許車廠不透過他們而給使用者新的功能。有些車廠和dealer達成協議,
讓車主可以把車開到dealer的維修中心去更新軟體,
但你會想要三天兩頭就把車開去車廠等上兩三個小時只為了更新軟體嗎?
我拿到Model 3三個禮拜,已經透過OTA自動更新了三次,平均一個禮拜就更新一次。
這些更新都是一些很有用的功能,例如說Summon,
可以車子外面用app遙控讓車子前進或後退一小段距離,停特別窄的車位時非常有用。
(駕駛和乘客可以全部先下車,讓車子自己停進去。)另一個更新是防止車內過熱,
可以在下車後繼續讓車子保持在一定溫度以下。
(美國常看到有人把小孩或寵物忘在車裡,結果就熱死的新聞…)
Tesla對於使用者想要什麼功能是非常敏感的,
很多人在討論的痛點常常就在更新中被默默解決了。
例如說,一開始我每次下車都不確定車子會不會自動鎖起來,
所以走一走要回頭看一下鏡子有沒有收起來。結果兩個禮拜後,
某天醒來發現晚上自動更新增加了一個功能,後來上鎖時就會附帶一個嗶聲了!
這種體驗在手機上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但在汽車上除了Tesla目前也沒有其他車廠能做得到。
Tesla App與LTE網路
Tesla的user experience很好有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車跟手機的完美整合。
裝有Tesla app的手機就是Model 3的鑰匙,只要我帶著手機,拉門把時車就會自動解鎖,
上車也不用轉鑰匙或按按鈕「啟動引擎」,排檔打到D就能走了。下車時也是一樣簡單,
打開門就能直接離開車,不用關引擎也不用鎖車,
走離開一段距離後車就會自動鎖上進入休眠。
手機和車是用藍芽連線,所以沒網路的地方也是能用。
另外,整台車隨時都是透過LTE連網的。音樂是透過Slacker streaming到車裡,
品質遠比FM收音機好。主螢幕最大的空間是Google地圖,有整合即時路況資料,
所以我再也不用用手機導航了。
此外,車上的地圖還會跟你說開到目的地以及開回來時會剩多少電,
如果要去很遠的地方還會在中間自動加入Supercharger的停靠站。
因為車子一直都是連網的,所以隨時都可以用app監控。
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是在大熱天先用app遠端把車子的冷氣打開,
等看到溫度下降到差不多的時候再往車子走去,開門時車子就涼了。
另外就是在Supercharger充電時,可以透過app看到充電的進度,
快充完時也會收到notification。
既然可以用app監控,表示背後也有一套API能用。雖然Tesla沒有公開官方的API,
但有人把這個app後面用的JSON API全部找出來了,
可以在https://timdorr.docs.apiary.io 看到能用的指令。
也有一些人用這個API做了一些app(像是https://about.teslafi.com),
可以監控車子行駛、電力使用狀況、充電的紀錄,還可以用Alexa控制車子,很有趣。
(要注意的是Tesla沒有官方API,認證不是走OAuth,
這些第三方app都會要user的帳號密碼,或是要給他們access token,有一定的風險。)
電動車
Model 3是我開的第一台純電動車,除了安靜無聲外,開起來的感覺也和燃油車差異巨大,
我花了三天才適應它的線性加速能力和動能回收煞車(regenerative braking)。
電動車是靠馬達驅動的,踩油門時加速度會瞬間反應出來,踩多大力加速就有多快。
以前開Honda,即使把油門踩到底,也只會先聽到引擎高轉速的噪音,
然後才慢慢感覺到速度往上爬,一副拖著百斤貨櫃的感覺。
動能回收煞車也是電動車的一個特點,只要鬆開油門就會產生煞車的效果,
失去的動能會被車子拿去充電。習慣後就很少需要真的踩煞車減速,
可以只用一個踏板輕鬆開車。
動能回收還有一點很有趣,如果從山上開到山下,一路上不但不會耗電,
還會越開電愈多!
AutoPilot
AutoPilot一直是Tesla的一個賣點,也是最讓人誤解的功能。
這名字聽起來很像Tesla已經是全自動車了,但其實AutoPilot只是聰明的輔助駕駛,
也就是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Auto Steer + Auto Park,
可以在封閉道路上把車穩定保持在車道中央,自動偵測速限而且跟前車自動保持安全距離
。而Auto Park則是自動倒車入庫或是路邊停車。
AutoPilot不會認紅綠燈,也不會自己換車道,所以基本使用場景都是要自己開上高速公路
(平常我大概80%的路程都是在高速公路上),選好一個(通常是中間的)
車道後才能把AutoPilot打開,等到快要下高速公路時,就得接手自己開。
AutoPilot不會自己換道離開高速公路。(雖然Musk說一個月內計會有下一版的AutoPilot
更新,能自己選車道,自己上下高速公路。)
在AutoPilot打開的情況下,眼睛還是得看路,手也得輕放在方向盤上,
Model 3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叫你輕輕動一下方向盤確認你還是有專心在看路。
但除此之外,腳是完全不用踩踏板的,AutoPilot可以自動控制速度,即使碰到塞車,
也可以完全停下來後再繼續前進。有些車廠的ACC只要速度太低就會自動關閉,
所以在塞車時完全沒用。碰到速限改變的路段時(這是用GPS加地圖資料得知的),
Model 3也會自動調整車速來配合速限。
Auto Steer的穩定性也非常好,我開車常常都會太靠邊(還因此被警察攔下來過),
所以Auto Steer其實比我自己開還能更穩定保持在車道中間。很多車廠也有類似的
”lane centering” 功能,但常常會在車道兩邊左右搖擺,或是轉彎時會超出車道,
而Model 3在這方面的品質是遙遙領先的。
我前一台車連ACC都沒有,只有最陽春的cruise control(俗稱定速),
但平常幾乎不會有路是可以空曠到讓你保持同樣速度一直開的,所以是個很雞肋的功能。
Tesla的AutoPilot把駕駛的整體體驗提升到的新的層次。平常上下班,
在灣區的101公路上基本都得開40~50分鐘(不塞車時同樣的路段其實只要20分鐘)。
有了AutoPilot後,塞車就沒那麼痛苦了,以前總是覺得旁邊的車道好像動得比較快,
就會想切來切去,很容易變得心浮氣躁。但現在就交給AutoPilot開,
等到下高速公路再接手就好,開車變得輕鬆很多。
除了AutoPilot外,Model 3也有Full Self-Driving的選配,在未來更新時就能直接用。
雖然現在就加選比之後再加便宜$2k,但我沒選,因為我不想當第一版的白老鼠XD
我估計等到FSD真的出來,又足夠穩定後,起碼是兩三年後的事情了。
安全性
「想換更安全的車」其實是我這次換車的主要動機。安全有兩個層面,
一個是降低出事故的機會,另一個是如果真的出事後得保護乘客不受重傷。
以往大部分的車都是著重在後者,只能強化車身讓出事後受傷或致命的機會降低。
隨著科技進步,大概四五年前都開始提供AEB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和FCW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可以在車子快要撞到前面的車或障礙物時發出警告
,甚至可以自動停下來。FCW/AEB加上ACC後更是已經被證實能夠大大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AEB一開始都是選購配備,或是在比較高級的車款才有。這一兩年Toyota、Honda
等平價車款也開始把AEB變成基本功能,無疑是一件造福大眾的事。
AEB雖說是一個好像大家都開始有的功能,但品質能做得多好也是有很大差距。
IIHS有做這方面的測試,只是這是實驗室中的控制環境,
加上有些車廠有針對IIHS測試作弊的紀錄,所以結果當作參考就好。
要評估Model 3的AEB做得如何還挺難的,因為車太新,幾乎還沒有什麼測試數據和報告。
大部分人是用以往Model S/X的資料做參考,
但因為Tesla在2016年末才把以Mobileye為底的AutoPilot 1.0硬體
(1個攝影機為主, 雷達為輔)換成現在AutoPilot 2的硬體
(有8個攝影機,12個超音波sensor,並以雷達資料為主),
所以也只有夠新的Model S/X才有參考價值。網路上有些Tesla避免車禍的影片,
可以看到Tesla能夠偵測到前車的前車突然煞車(人眼是看不到的),
或是避免後方的撞擊,甚至是避免垂直方向來車造成的連環車禍,還蠻令人印象深刻的。
但無論如何,AEB(和AutoPilot)的品質取決於車上的sensor、sensor收集到的資料、
還有工程師寫的軟體。Tesla已經有將近20萬台配有AutoPilot 2的車在路上跑,
每台車都有LTE能上傳資料,收集資料的速度、廣度、深度和其他車廠有非常顯著的差距。再加上Tesla可以透過OTA頻繁更新軟體,所以我對Model 3的AEB品質還挺有信心的。其他車廠如果不把這些基本功能先搞定,隨著時間流逝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配有AutoPilot的Tesla數量
充電
充電對我來說是有點頭痛的事,因為我現在住的公寓車庫沒有插座。
(大部分開電動車的人都是在家晚上插著充電,不但電費便宜,而且也方便。)
但好在Model 3 Long Range全滿可以開310 miles,跟我以前的Accord加滿油
能開的距離差不多,所以即使不能在家充電也不會太糟,反正大概一個禮拜充一次電。
Tesla有很不錯的Supercharger網路,一個小時能充200~400 miles,
所以平常去充大概只要40分鐘到1小時就能充完了。充電站旁邊基本都會有可以吃飯、
逛街、或買菜的地方,所以也不用坐在車上乾等。在灣區有好幾個Tesla充電站,
剛好有個就在我們週末會去的超市旁邊,所以只要平常去買菜時順便停在Supercharger
旁充電就行了。
如果不用Tesla的Supercharger,那選擇就更多了。
現在很多公共停車場或是大樓裡都有ChargePoint或是Blink充電網路,
充電速度雖然慢很多(大概一小時20 miles),但有需要時還是可以在上班時停去
有充電樁的停車格放著充一天。
至於充電的價錢,Model 3用Tesla Supercharger是要付錢的
(但Performance版是免費的,文章最後會提這件事!),如果從0充到滿大概$20。
用ChargPoint會貴一倍(而且慢10倍),所以我比較少用。如果能在家晚上充電,
以加州的電費整個充滿大概只要$5~$8。
(我聽說有些地方電太多,晚上的電費甚至是免費!)
相較之下,我以前每次加油大概都要$55~$60,一個月基本是$250油錢,一年就$3000。
(我的Honda開了七年,算下來油費比車本身還貴!)如果是每天在開車的人,
電動車的確是可以省下很多油錢的。
充電策略
關於充電有一件事是我在買車前沒注意到的,這讓我很慶幸沒有等Model 3的基本版
(充滿跑220 miles),不然一定會後悔。
電動車全是靠鋰電池提供能源,而鋰電池的特性是capacity會隨著充放電的次數而下降,
至於降得多快就看你怎麼用它。Tesla官方建議是平常充電充到90%就好,
只有長途旅行時才充到100%。而避免電池損耗太快,最好的策略是不要一次用太多電才充
,頻繁小量的充電比少次充大量的電好。下面的圖很好的總結了各種策略對電池capacity
的影響,最好的是75–65% (充到75%,用到65%後就充電),再來是75–45%、75–25%。
如何延長鋰電池的壽命。
用這種策略的話,電池的大小就變得很重要。假設我用75–45%的方法,
Model 3 LR實際每次充電能跑得距離是93 miles (310 miles的30%),
但如果電池容量只有220 miles,這個距離就變成66 miles了。
(如果能每天在家充,這距離其實也很夠了。)
其他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很多在完全充滿的狀態下也只能跑100 miles左右,
如果還只用30%的電,那就變成每30 miles就得充電了…。(也因為電池容量小,
其他電動車主常常得一次充到滿、用到快變0%才充電,導致電池快速degrade。)
價錢
最後,為什麼我一開始說Model 3是新時代的開始呢?價錢是關鍵的因素。如果把油錢、
保養費用算進去,Model 3其實比Honda Accord還便宜。加上現在還有美國聯邦+州政府
的補助,這台車不只會佔領豪華車的市場,也很快會連大眾車的市場都侵蝕進去。
7月份Model 3在美國的銷量已經遠遠把其他豪華車型甩在後面。
Model 3基本版$35K,Long Range $49K起跳,在美國這價錢大概是一般豪華中型車的等級
(Audi A4/A5, BMW 3 series, Volvo S60, Mercedes C class)。
但是!電動車在美國有很多政府優惠,加上能省下很多油錢和保養費用
(不用換機油、機油濾心、連煞車都很少磨損,只有輪胎是跟一般車一樣會耗損的),
整體算下來其實比買Honda Accord還便宜,更別提比其他的豪華燃油車比了。
以開7年來估算:
Honda Accord LX 基本版:
加州稅後 $24.7k + 7年油錢(灣區)$21k + 7年保養+smog check $6k = $50.7K
Model 3 基本版:
加州稅後 $37.6K + 7年在家充電 (以加油的1/8算) $2.6K + 7年保養(換輪胎)
$2k + 聯邦抵稅 -$7.5k + 加州 CVRP rebate (有收入限制)
-$2.5K + PG&E 電力公司 rebate -$0.5K= $31.7K
即使是包含premium配備和AutoPilot的Model 3 LR,也才跟買Accord基本版差不多打平。
這邊沒算到的是保險費和折舊。Model 3的保費會比Accord貴一些(我的貴40%左右),
但因為每個人實際保險費用可以相差很大,所以這裡就先忽略了。
Model 3的折舊率還不知道,但以Tesla其他車種超高的保值率來看
(開50k miles後還可以用72%的價錢賣掉),怎麼看都比Honda來得划算。
註: Tesla在美國的總量剛破20萬台,所以federal tax credit $7500已經要開始減少了,
明年Q1起只剩$3750,Q3後就剩$1875,後年就完全沒有了。所以想等基本版的Model 3
的人得把這個考慮進去。
其他
因為我不是汽車專家,一般Tesla review的那些影片和文章常講的操控感、0–60加速度、
全透明的車頂、出乎意料好的音響、空間充足的frunk (front trunk)和trunk等等的東西
我就不提了,有興趣可以在youtube找 ”model 3 review”,有一堆影片可以慢慢看。
如果要我總結那些體驗的話,就是一個字「amazing!」。
結論
開了Model 3三個禮拜後,我對這台車非常滿意。
Tesla之前的生產瓶頸已經突破,現在一個禮拜可以生產超過5000台Model 3。
即使完全沒預定,現在下訂,官方說法也只要2到4個月就可以拿到,
但根據網路情報實際上更快。(我在Reddit上看到有人隔兩個禮拜就拿到車的。)
有點小不滿的是Tesla一開始說Model 3用Supercharger是要付費的,
但前幾天突然又說有referral的話買Performance版就可以終生免費用Supercharger。
如果他們早點宣布說不定我會考慮Performance..。
最後,感謝看完這篇超長的心得文。如果有想要買Tesla的話,
請考慮用我的Referral code: https://ts.la/tsunghsiang84939 。
在9/16/2018前買Model S/X/3 Performance的話可以得到終生免費的supercharging
(過了9/16後就只有頭一年免費),而我可以得到一台迷你Tesla玩具車給小孩玩。
除了買車外,也可以用referral code買Tesla的太陽能板,可以得到五年的保固喔!
--
posted from bbs reader on my Motorola DynaTac 8000x
--
這是強者我學長的 tesla model3 開箱文 + 勸敗文
vgod學長是CS大神(NTU BS, MIT PhD, Dropbox)
我覺得寫得很深入 尤其是自駕 科技 體驗 充電 etc.
故此分享 (已徵求作者同意)
好文!但文長慎入 而且極具煽動性!昨天差點下訂XD
#################################################
原文連結(圖文版,建議用此觀看):
https://goo.gl/RVoRoV (Medium)
============
作者前言:
============
很長的Model 3開箱(勸拜)文!
如果有想要買Tesla的話,請考慮用我的Referral code:
https://ts.la/tsunghsiang84939
在9/16/2018前買Model S/X/3 Performance的話可以得到終生免費的supercharging
(過了9/16後就只有頭一年免費),而我可以得到一台迷你Tesla玩具車給小孩玩。
(限美國 版主,版友若覺得不妥 可以刪掉這段)
============
正文文字版: (我不太會斷行 不好意思 請看medium blog)
============
Tesla Model 3—汽車界的iPhone時刻
我很久沒寫開箱(勸敗)文了,偶爾用到很棒的產品時會在Facebook上推薦一下。
但這次要勸拜的東西有點不同,我一開始不是很想特別為此寫文章,
畢竟我不是汽車專家,一直以來車對我來說就是個交通工具,
我都是抱持著「能把我安全的從A點載到B點就行了」的想法買車的。
在換Tesla之前,我是開Honda Accord,就是個國民車,安全舒適毛病不多。
沒車之前用Zipcar常常開到不同牌子的車,基本也覺得大同小異沒什麼特別的。
但換了Model 3後,突然有一種「從Nokia滑蓋機升級到iPhone的感覺」,
這不是一般產品的10%或20%的改進,而是一個新世代的開始。
從入手到現在開了三個禮拜,每一個環節的體驗都和傳統車廠有巨大的鴻溝。
我可以明確感受到「這就是未來的車」,如果還在用傳統模式賣車、製造車的公司,
未來一定活不下去。這是一個汽車界的iPhone時刻,值得我用科技宅的角度寫篇文章。
Tesla Model 3
(不是我的,圖片來源: https://pl.wikipedia.org/wiki/Tesla_Model_3)
就讓我從買車開始說吧。
買車
Tesla的車都是在他網站上直接按按滑鼠就能下訂的,沒有dealership。
雖然有實體的Showroom,但Tesla Showroom主要是像Apple Store一樣給人體驗的,
在美國大多放在Mall裡面,逛街時可以隨意走進去坐坐不同型號的Tesla,
想要的話也可以試開。即使放小孩在車裡爬上爬下的,裡面的sales也不會給你白眼看。
(我兒子每次路過都一定要去裡面玩一玩)
在Tesla網站上選好要的車型、配備、顏色後,用信用卡付個訂金,
就可以開始把個人的駕照、保險等資料輸入進去。這樣在交車時就什麼都不用填,
簽幾個名就能把車開走了。此外,Tesla還提供trade-in的offer,
可以把目前開的車直接賣給Tesla,省得我還要自己去想辦法把舊車賣掉。
Trade-in和交車
Tesla的trade-in體驗非常好,自己拿手機拍車子的前後、側面、內裝,共四張照片,
上傳到一個網站,他們就會給一個估價,如果有其他的中古車商(像CarMax)
願意出更高的offer,Tesla也會二話不說直接match。
以我的經驗來說,Tesla給的價錢比CarMax還好很多,所以我就直接賣給Tesla了。
交車的時候,在不同的地點會有不同的交車方式。
有些是得去Tesla的delivery/service center拿車
(灣區的話就在Tesla Fremont工廠旁邊),有些地方他們可以直接把車開到你家給你。
我住的地方剛好是他們可以直接把車開來的,
這樣也省得我還要自己坐Lyft去一趟Fremont拿車。
交車的當天,Tesla有專人從附近的倉庫把新車開來我家。
他花了15分鐘跟我講解基本的操作,檢查一下外觀和內裝都沒問題後,
我就簽了一些名字,把舊車給他換新車(當然還得附上一張支票XD),
就完成交車了。整個過程只有半小時,輕鬆又愉快。
對比之下以前要買其他家的車,總是得先在網上查出車真正的底價,
再到處跟不同的dealer討價還價,更別提受騙的風險。即使決定價錢和車後,
還得花很多時間坐在dealer的辦公室填一堆表格,東等西等,
最後要交車還得找朋友載去拿車(現在能坐Uber/Lyft就是)。
User Experience
從Accord換到Model 3,第一個明顯的差異是Model 3極簡的內裝設計。
以前我剛看到Accord的時候,還曾經嘲笑他中間那堆按鈕就像Word一樣,
把每個功能都做成一個個按鈕放在上面,整個面板上都是按鈕。
但Model 3的內裝就是極簡,拿掉所有沒必要存在、會讓人分心的東西,
沒有儀表板和一堆按鈕,連冷氣出風口都看不到,除了方向盤外就是中間的一個螢幕,
還有廣大的駕駛視野。以Word作類比的話,這就像進化到Dropbox Paper的感覺。
Tesla Model 3 vs Honda Accord 2012
Dropbox Paper vs Microsoft Word
Tesla和其他車廠很大的不同是沒有過去的包袱,也沒有中間的dealer,
可以從零開始構思一台車的設計,掌控從設計、製造、
一直到最後怎麼販賣和交付給使用者。
聽起來很像另一個公司?對,Apple也是這樣。但不像Apple把製造外包出去給Foxconn,
Tesla還自己蓋工廠製造整台車,甚至連電池都自己做。
這種垂直整合和製造的能力需要很大的前期投資,可是這個策略一旦成功,
就給了Tesla巨大的優勢。
就以OTA (over-the-air) 軟體更新來說好了,Tesla的車不像其他車廠會標年份,
因為每一台Tesla的車在賣出去之後都還可以透過LTE或WiFi不斷更新車上的軟體和韌體,
給車子新的功能或是修正已知的問題。
就連煞車距離這種聽起來是硬體的問題都可以用OTA改進。
其他車廠不能像Tesla一樣給使用者透過網路自己更新車子,原因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dealer不允許車廠不透過他們而給使用者新的功能。有些車廠和dealer達成協議,
讓車主可以把車開到dealer的維修中心去更新軟體,
但你會想要三天兩頭就把車開去車廠等上兩三個小時只為了更新軟體嗎?
我拿到Model 3三個禮拜,已經透過OTA自動更新了三次,平均一個禮拜就更新一次。
這些更新都是一些很有用的功能,例如說Summon,
可以車子外面用app遙控讓車子前進或後退一小段距離,停特別窄的車位時非常有用。
(駕駛和乘客可以全部先下車,讓車子自己停進去。)另一個更新是防止車內過熱,
可以在下車後繼續讓車子保持在一定溫度以下。
(美國常看到有人把小孩或寵物忘在車裡,結果就熱死的新聞…)
Tesla對於使用者想要什麼功能是非常敏感的,
很多人在討論的痛點常常就在更新中被默默解決了。
例如說,一開始我每次下車都不確定車子會不會自動鎖起來,
所以走一走要回頭看一下鏡子有沒有收起來。結果兩個禮拜後,
某天醒來發現晚上自動更新增加了一個功能,後來上鎖時就會附帶一個嗶聲了!
這種體驗在手機上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但在汽車上除了Tesla目前也沒有其他車廠能做得到。
Tesla App與LTE網路
Tesla的user experience很好有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車跟手機的完美整合。
裝有Tesla app的手機就是Model 3的鑰匙,只要我帶著手機,拉門把時車就會自動解鎖,
上車也不用轉鑰匙或按按鈕「啟動引擎」,排檔打到D就能走了。下車時也是一樣簡單,
打開門就能直接離開車,不用關引擎也不用鎖車,
走離開一段距離後車就會自動鎖上進入休眠。
手機和車是用藍芽連線,所以沒網路的地方也是能用。
另外,整台車隨時都是透過LTE連網的。音樂是透過Slacker streaming到車裡,
品質遠比FM收音機好。主螢幕最大的空間是Google地圖,有整合即時路況資料,
所以我再也不用用手機導航了。
此外,車上的地圖還會跟你說開到目的地以及開回來時會剩多少電,
如果要去很遠的地方還會在中間自動加入Supercharger的停靠站。
因為車子一直都是連網的,所以隨時都可以用app監控。
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是在大熱天先用app遠端把車子的冷氣打開,
等看到溫度下降到差不多的時候再往車子走去,開門時車子就涼了。
另外就是在Supercharger充電時,可以透過app看到充電的進度,
快充完時也會收到notification。
既然可以用app監控,表示背後也有一套API能用。雖然Tesla沒有公開官方的API,
但有人把這個app後面用的JSON API全部找出來了,
可以在https://timdorr.docs.apiary.io 看到能用的指令。
也有一些人用這個API做了一些app(像是https://about.teslafi.com),
可以監控車子行駛、電力使用狀況、充電的紀錄,還可以用Alexa控制車子,很有趣。
(要注意的是Tesla沒有官方API,認證不是走OAuth,
這些第三方app都會要user的帳號密碼,或是要給他們access token,有一定的風險。)
電動車
Model 3是我開的第一台純電動車,除了安靜無聲外,開起來的感覺也和燃油車差異巨大,
我花了三天才適應它的線性加速能力和動能回收煞車(regenerative braking)。
電動車是靠馬達驅動的,踩油門時加速度會瞬間反應出來,踩多大力加速就有多快。
以前開Honda,即使把油門踩到底,也只會先聽到引擎高轉速的噪音,
然後才慢慢感覺到速度往上爬,一副拖著百斤貨櫃的感覺。
動能回收煞車也是電動車的一個特點,只要鬆開油門就會產生煞車的效果,
失去的動能會被車子拿去充電。習慣後就很少需要真的踩煞車減速,
可以只用一個踏板輕鬆開車。
動能回收還有一點很有趣,如果從山上開到山下,一路上不但不會耗電,
還會越開電愈多!
AutoPilot
AutoPilot一直是Tesla的一個賣點,也是最讓人誤解的功能。
這名字聽起來很像Tesla已經是全自動車了,但其實AutoPilot只是聰明的輔助駕駛,
也就是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 Auto Steer + Auto Park,
可以在封閉道路上把車穩定保持在車道中央,自動偵測速限而且跟前車自動保持安全距離
。而Auto Park則是自動倒車入庫或是路邊停車。
AutoPilot不會認紅綠燈,也不會自己換車道,所以基本使用場景都是要自己開上高速公路
(平常我大概80%的路程都是在高速公路上),選好一個(通常是中間的)
車道後才能把AutoPilot打開,等到快要下高速公路時,就得接手自己開。
AutoPilot不會自己換道離開高速公路。(雖然Musk說一個月內計會有下一版的AutoPilot
更新,能自己選車道,自己上下高速公路。)
在AutoPilot打開的情況下,眼睛還是得看路,手也得輕放在方向盤上,
Model 3會每隔一段時間就叫你輕輕動一下方向盤確認你還是有專心在看路。
但除此之外,腳是完全不用踩踏板的,AutoPilot可以自動控制速度,即使碰到塞車,
也可以完全停下來後再繼續前進。有些車廠的ACC只要速度太低就會自動關閉,
所以在塞車時完全沒用。碰到速限改變的路段時(這是用GPS加地圖資料得知的),
Model 3也會自動調整車速來配合速限。
Auto Steer的穩定性也非常好,我開車常常都會太靠邊(還因此被警察攔下來過),
所以Auto Steer其實比我自己開還能更穩定保持在車道中間。很多車廠也有類似的
”lane centering” 功能,但常常會在車道兩邊左右搖擺,或是轉彎時會超出車道,
而Model 3在這方面的品質是遙遙領先的。
我前一台車連ACC都沒有,只有最陽春的cruise control(俗稱定速),
但平常幾乎不會有路是可以空曠到讓你保持同樣速度一直開的,所以是個很雞肋的功能。
Tesla的AutoPilot把駕駛的整體體驗提升到的新的層次。平常上下班,
在灣區的101公路上基本都得開40~50分鐘(不塞車時同樣的路段其實只要20分鐘)。
有了AutoPilot後,塞車就沒那麼痛苦了,以前總是覺得旁邊的車道好像動得比較快,
就會想切來切去,很容易變得心浮氣躁。但現在就交給AutoPilot開,
等到下高速公路再接手就好,開車變得輕鬆很多。
除了AutoPilot外,Model 3也有Full Self-Driving的選配,在未來更新時就能直接用。
雖然現在就加選比之後再加便宜$2k,但我沒選,因為我不想當第一版的白老鼠XD
我估計等到FSD真的出來,又足夠穩定後,起碼是兩三年後的事情了。
安全性
「想換更安全的車」其實是我這次換車的主要動機。安全有兩個層面,
一個是降低出事故的機會,另一個是如果真的出事後得保護乘客不受重傷。
以往大部分的車都是著重在後者,只能強化車身讓出事後受傷或致命的機會降低。
隨著科技進步,大概四五年前都開始提供AEB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和FCW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可以在車子快要撞到前面的車或障礙物時發出警告
,甚至可以自動停下來。FCW/AEB加上ACC後更是已經被證實能夠大大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AEB一開始都是選購配備,或是在比較高級的車款才有。這一兩年Toyota、Honda
等平價車款也開始把AEB變成基本功能,無疑是一件造福大眾的事。
AEB雖說是一個好像大家都開始有的功能,但品質能做得多好也是有很大差距。
IIHS有做這方面的測試,只是這是實驗室中的控制環境,
加上有些車廠有針對IIHS測試作弊的紀錄,所以結果當作參考就好。
要評估Model 3的AEB做得如何還挺難的,因為車太新,幾乎還沒有什麼測試數據和報告。
大部分人是用以往Model S/X的資料做參考,
但因為Tesla在2016年末才把以Mobileye為底的AutoPilot 1.0硬體
(1個攝影機為主, 雷達為輔)換成現在AutoPilot 2的硬體
(有8個攝影機,12個超音波sensor,並以雷達資料為主),
所以也只有夠新的Model S/X才有參考價值。網路上有些Tesla避免車禍的影片,
可以看到Tesla能夠偵測到前車的前車突然煞車(人眼是看不到的),
或是避免後方的撞擊,甚至是避免垂直方向來車造成的連環車禍,還蠻令人印象深刻的。
但無論如何,AEB(和AutoPilot)的品質取決於車上的sensor、sensor收集到的資料、
還有工程師寫的軟體。Tesla已經有將近20萬台配有AutoPilot 2的車在路上跑,
每台車都有LTE能上傳資料,收集資料的速度、廣度、深度和其他車廠有非常顯著的差距。再加上Tesla可以透過OTA頻繁更新軟體,所以我對Model 3的AEB品質還挺有信心的。其他車廠如果不把這些基本功能先搞定,隨著時間流逝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配有AutoPilot的Tesla數量
充電
充電對我來說是有點頭痛的事,因為我現在住的公寓車庫沒有插座。
(大部分開電動車的人都是在家晚上插著充電,不但電費便宜,而且也方便。)
但好在Model 3 Long Range全滿可以開310 miles,跟我以前的Accord加滿油
能開的距離差不多,所以即使不能在家充電也不會太糟,反正大概一個禮拜充一次電。
Tesla有很不錯的Supercharger網路,一個小時能充200~400 miles,
所以平常去充大概只要40分鐘到1小時就能充完了。充電站旁邊基本都會有可以吃飯、
逛街、或買菜的地方,所以也不用坐在車上乾等。在灣區有好幾個Tesla充電站,
剛好有個就在我們週末會去的超市旁邊,所以只要平常去買菜時順便停在Supercharger
旁充電就行了。
如果不用Tesla的Supercharger,那選擇就更多了。
現在很多公共停車場或是大樓裡都有ChargePoint或是Blink充電網路,
充電速度雖然慢很多(大概一小時20 miles),但有需要時還是可以在上班時停去
有充電樁的停車格放著充一天。
至於充電的價錢,Model 3用Tesla Supercharger是要付錢的
(但Performance版是免費的,文章最後會提這件事!),如果從0充到滿大概$20。
用ChargPoint會貴一倍(而且慢10倍),所以我比較少用。如果能在家晚上充電,
以加州的電費整個充滿大概只要$5~$8。
(我聽說有些地方電太多,晚上的電費甚至是免費!)
相較之下,我以前每次加油大概都要$55~$60,一個月基本是$250油錢,一年就$3000。
(我的Honda開了七年,算下來油費比車本身還貴!)如果是每天在開車的人,
電動車的確是可以省下很多油錢的。
充電策略
關於充電有一件事是我在買車前沒注意到的,這讓我很慶幸沒有等Model 3的基本版
(充滿跑220 miles),不然一定會後悔。
電動車全是靠鋰電池提供能源,而鋰電池的特性是capacity會隨著充放電的次數而下降,
至於降得多快就看你怎麼用它。Tesla官方建議是平常充電充到90%就好,
只有長途旅行時才充到100%。而避免電池損耗太快,最好的策略是不要一次用太多電才充
,頻繁小量的充電比少次充大量的電好。下面的圖很好的總結了各種策略對電池capacity
的影響,最好的是75–65% (充到75%,用到65%後就充電),再來是75–45%、75–25%。
如何延長鋰電池的壽命。
用這種策略的話,電池的大小就變得很重要。假設我用75–45%的方法,
Model 3 LR實際每次充電能跑得距離是93 miles (310 miles的30%),
但如果電池容量只有220 miles,這個距離就變成66 miles了。
(如果能每天在家充,這距離其實也很夠了。)
其他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很多在完全充滿的狀態下也只能跑100 miles左右,
如果還只用30%的電,那就變成每30 miles就得充電了…。(也因為電池容量小,
其他電動車主常常得一次充到滿、用到快變0%才充電,導致電池快速degrade。)
價錢
最後,為什麼我一開始說Model 3是新時代的開始呢?價錢是關鍵的因素。如果把油錢、
保養費用算進去,Model 3其實比Honda Accord還便宜。加上現在還有美國聯邦+州政府
的補助,這台車不只會佔領豪華車的市場,也很快會連大眾車的市場都侵蝕進去。
7月份Model 3在美國的銷量已經遠遠把其他豪華車型甩在後面。
Model 3基本版$35K,Long Range $49K起跳,在美國這價錢大概是一般豪華中型車的等級
(Audi A4/A5, BMW 3 series, Volvo S60, Mercedes C class)。
但是!電動車在美國有很多政府優惠,加上能省下很多油錢和保養費用
(不用換機油、機油濾心、連煞車都很少磨損,只有輪胎是跟一般車一樣會耗損的),
整體算下來其實比買Honda Accord還便宜,更別提比其他的豪華燃油車比了。
以開7年來估算:
Honda Accord LX 基本版:
加州稅後 $24.7k + 7年油錢(灣區)$21k + 7年保養+smog check $6k = $50.7K
Model 3 基本版:
加州稅後 $37.6K + 7年在家充電 (以加油的1/8算) $2.6K + 7年保養(換輪胎)
$2k + 聯邦抵稅 -$7.5k + 加州 CVRP rebate (有收入限制)
-$2.5K + PG&E 電力公司 rebate -$0.5K= $31.7K
即使是包含premium配備和AutoPilot的Model 3 LR,也才跟買Accord基本版差不多打平。
這邊沒算到的是保險費和折舊。Model 3的保費會比Accord貴一些(我的貴40%左右),
但因為每個人實際保險費用可以相差很大,所以這裡就先忽略了。
Model 3的折舊率還不知道,但以Tesla其他車種超高的保值率來看
(開50k miles後還可以用72%的價錢賣掉),怎麼看都比Honda來得划算。
註: Tesla在美國的總量剛破20萬台,所以federal tax credit $7500已經要開始減少了,
明年Q1起只剩$3750,Q3後就剩$1875,後年就完全沒有了。所以想等基本版的Model 3
的人得把這個考慮進去。
其他
因為我不是汽車專家,一般Tesla review的那些影片和文章常講的操控感、0–60加速度、
全透明的車頂、出乎意料好的音響、空間充足的frunk (front trunk)和trunk等等的東西
我就不提了,有興趣可以在youtube找 ”model 3 review”,有一堆影片可以慢慢看。
如果要我總結那些體驗的話,就是一個字「amazing!」。
結論
開了Model 3三個禮拜後,我對這台車非常滿意。
Tesla之前的生產瓶頸已經突破,現在一個禮拜可以生產超過5000台Model 3。
即使完全沒預定,現在下訂,官方說法也只要2到4個月就可以拿到,
但根據網路情報實際上更快。(我在Reddit上看到有人隔兩個禮拜就拿到車的。)
有點小不滿的是Tesla一開始說Model 3用Supercharger是要付費的,
但前幾天突然又說有referral的話買Performance版就可以終生免費用Supercharger。
如果他們早點宣布說不定我會考慮Performance..。
最後,感謝看完這篇超長的心得文。如果有想要買Tesla的話,
請考慮用我的Referral code: https://ts.la/tsunghsiang84939 。
在9/16/2018前買Model S/X/3 Performance的話可以得到終生免費的supercharging
(過了9/16後就只有頭一年免費),而我可以得到一台迷你Tesla玩具車給小孩玩。
除了買車外,也可以用referral code買Tesla的太陽能板,可以得到五年的保固喔!
--
posted from bbs reader on my Motorola DynaTac 8000x
--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8-14T21:35
at 2018-08-14T21:35
By Christine
at 2018-08-15T19:44
at 2018-08-15T19:44
By Jack
at 2018-08-17T22:41
at 2018-08-17T22:41
By Elizabeth
at 2018-08-19T03:15
at 2018-08-19T03:15
By Elizabeth
at 2018-08-20T18:01
at 2018-08-20T18:01
By Susan
at 2018-08-24T22:31
at 2018-08-24T22:31
By Agnes
at 2018-08-25T04:37
at 2018-08-25T04:37
By Puput
at 2018-08-25T07:54
at 2018-08-25T07:54
By Christine
at 2018-08-27T02:37
at 2018-08-27T02:37
By Charlotte
at 2018-08-27T15:04
at 2018-08-27T15:04
By Genevieve
at 2018-08-31T16:52
at 2018-08-31T16:52
By Vanessa
at 2018-09-02T15:58
at 2018-09-02T15:58
By Zanna
at 2018-09-03T16:00
at 2018-09-03T16:00
By Thomas
at 2018-09-03T19:42
at 2018-09-03T19:42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9-08T13:56
at 2018-09-08T13:56
By Kelly
at 2018-09-09T13:17
at 2018-09-09T13:17
By Ingrid
at 2018-09-10T04:36
at 2018-09-10T04:36
By Frederica
at 2018-09-13T11:41
at 2018-09-13T11:41
By Harry
at 2018-09-15T21:08
at 2018-09-15T21:08
By Frederic
at 2018-09-16T12:33
at 2018-09-16T12:33
By Erin
at 2018-09-18T00:31
at 2018-09-18T00:31
By Noah
at 2018-09-20T07:03
at 2018-09-20T07:03
By Freda
at 2018-09-24T08:38
at 2018-09-24T08:38
By Hazel
at 2018-09-29T02:41
at 2018-09-29T02:41
By Dinah
at 2018-10-01T13:28
at 2018-10-01T13:28
By Susan
at 2018-10-02T13:33
at 2018-10-02T13:33
By Barb Cronin
at 2018-10-03T06:23
at 2018-10-03T06:23
By Elizabeth
at 2018-10-05T21:43
at 2018-10-05T21:43
By Kama
at 2018-10-08T12:33
at 2018-10-08T12:33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09T13:09
at 2018-10-09T13:09
By Ingrid
at 2018-10-12T17:25
at 2018-10-12T17:25
By Connor
at 2018-10-17T13:24
at 2018-10-17T13:24
By Cara
at 2018-10-20T09:22
at 2018-10-20T09:22
By Regina
at 2018-10-24T02:53
at 2018-10-24T02:53
By Olive
at 2018-10-28T12:20
at 2018-10-28T12:20
By Zanna
at 2018-10-29T09:11
at 2018-10-29T09:11
By Enid
at 2018-10-31T12:01
at 2018-10-31T12:01
By Steve
at 2018-11-01T23:47
at 2018-11-01T23:47
By Joseph
at 2018-11-03T15:19
at 2018-11-03T15:19
By Hedda
at 2018-11-05T20:14
at 2018-11-05T20:14
By Blanche
at 2018-11-06T15:43
at 2018-11-06T15:43
By Linda
at 2018-11-06T20:31
at 2018-11-06T20:31
By Joseph
at 2018-11-08T21:51
at 2018-11-08T21:51
By Connor
at 2018-11-11T11:52
at 2018-11-11T11:52
By Joseph
at 2018-11-15T00:26
at 2018-11-15T00:26
By Brianna
at 2018-11-17T14:13
at 2018-11-17T14:13
By Valerie
at 2018-11-21T18:27
at 2018-11-21T18:27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1-24T00:11
at 2018-11-24T00:11
By Erin
at 2018-11-24T16:59
at 2018-11-24T16:59
By Una
at 2018-11-28T13:05
at 2018-11-28T13:05
By Ida
at 2018-11-30T11:22
at 2018-11-30T11:22
By Todd Johnson
at 2018-12-01T18:54
at 2018-12-01T18:54
By Vanessa
at 2018-12-05T01:38
at 2018-12-05T01:38
By William
at 2018-12-08T05:34
at 2018-12-08T05:34
By Enid
at 2018-12-09T21:27
at 2018-12-09T21:27
By Catherine
at 2018-12-13T02:41
at 2018-12-13T02:41
By Carol
at 2018-12-16T20:45
at 2018-12-16T20:45
By Hedwig
at 2018-12-17T06:25
at 2018-12-17T06:25
By Olga
at 2018-12-21T05:43
at 2018-12-21T05:43
By Jack
at 2018-12-24T08:07
at 2018-12-24T08:07
By Frederica
at 2018-12-26T23:50
at 2018-12-26T23:50
By Sandy
at 2018-12-28T14:31
at 2018-12-28T14:31
By Joe
at 2019-01-01T19:08
at 2019-01-01T19:08
By Franklin
at 2019-01-04T18:28
at 2019-01-04T18:28
By Eden
at 2019-01-08T09:25
at 2019-01-08T09:25
By Freda
at 2019-01-08T21:30
at 2019-01-08T21:30
By Rae
at 2019-01-13T21:05
at 2019-01-13T21:05
By Quanna
at 2019-01-17T21:02
at 2019-01-17T21:02
By Caroline
at 2019-01-22T20:49
at 2019-01-22T20:49
By Lydia
at 2019-01-23T16:51
at 2019-01-23T16:51
By Jacky
at 2019-01-23T22:15
at 2019-01-23T22:15
By Olive
at 2019-01-25T08:14
at 2019-01-25T08:14
By Caroline
at 2019-01-29T16:26
at 2019-01-29T16:26
By Ophelia
at 2019-01-29T19:34
at 2019-01-29T19:34
By Candice
at 2019-02-02T16:09
at 2019-02-02T16:09
By Bennie
at 2019-02-03T09:08
at 2019-02-03T09:08
By Anonymous
at 2019-02-04T21:00
at 2019-02-04T21:00
By Edwina
at 2019-02-08T15:50
at 2019-02-08T15:50
By Andy
at 2019-02-10T19:00
at 2019-02-10T19:00
By Jack
at 2019-02-14T23:43
at 2019-02-14T23:43
By Brianna
at 2019-02-16T10:21
at 2019-02-16T10:21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2-20T17:16
at 2019-02-20T17:16
By Joseph
at 2019-02-25T06:51
at 2019-02-25T06:51
By Mary
at 2019-02-25T15:40
at 2019-02-25T15:40
By Emma
at 2019-03-01T02:00
at 2019-03-01T02:00
By Sandy
at 2019-03-05T10:19
at 2019-03-05T10:19
By Ula
at 2019-03-05T21:45
at 2019-03-05T21:45
By James
at 2019-03-06T15:51
at 2019-03-06T15:51
By Zanna
at 2019-03-10T01:38
at 2019-03-10T01:38
By Puput
at 2019-03-10T05:52
at 2019-03-10T05:52
By Odelette
at 2019-03-13T20:49
at 2019-03-13T20:49
By Agnes
at 2019-03-18T17:51
at 2019-03-18T17:51
By Necoo
at 2019-03-20T17:11
at 2019-03-20T17:11
By Xanthe
at 2019-03-22T00:56
at 2019-03-22T00:56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03-24T12:52
at 2019-03-24T12:52
By Ursula
at 2019-03-25T03:08
at 2019-03-25T03:08
By Sierra Rose
at 2019-03-28T14:33
at 2019-03-28T14:33
By Damian
at 2019-03-30T21:27
at 2019-03-30T21:27
By Jack
at 2019-04-01T06:22
at 2019-04-01T06:22
By Mason
at 2019-04-03T09:44
at 2019-04-03T09:44
Related Posts
捕獲野生Focus
By Queena
at 2018-08-11T12:35
at 2018-08-11T12:35
2018 7月 USA BEV/PHEV 銷量統計
By Tom
at 2018-08-11T12:12
at 2018-08-11T12:12
2003年的vios 有什麼建議的抬頭顯示器嗎
By Edwina
at 2018-08-11T12:01
at 2018-08-11T12:01
屏東南州-希望號擊沉Caravelle
By Eden
at 2018-08-11T11:32
at 2018-08-11T11:32
汽車市調座談會 最高專案車馬費2000元
By Olga
at 2018-08-11T11:01
at 2018-08-11T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