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ALTIS汽油豪華版 神車還是神車嗎? - Toyota
By David
at 2020-03-23T15:08
at 2020-03-23T15:08
Table of Contents
https://imgur.com/qf4IgWf.jpg
說起TOYOTA的國產車,各位多年來的印象一定是:船,晃,鋁三字。尤其是21世紀的台灣國
產神車ALTIS,雖然銷量好,妥善率佳,二手市場保值度高,但總是被嫌棄操控不佳,懸
吊如船一般軟爛,動力系統百年一更新,駕駛毫無樂趣,”神車”一詞與其說是讚美更不
如說是嘲諷了。自從TOYOTA導入新世代的TNGA底盤後,ALTIS也在這波大改款換上TNGA
GA-C底盤,並新推出搭載源自PRIUS 4油電系統的ALTIS HYBRID,加上打破慣例全車系標
配七氣囊和TSS 2.0主動安全系統,被各路網友吹得彷彿是神功附體般,從此以後刀槍不
入,無人能擋。什麼MQB底盤?什麼IQ DRIVE?雙B的前驅車? PUIK ! ALTIS IS THE BEST(
誤
平心而論,12代大改款ALTIS與前代相比,除了純汽油款引擎變速箱未變動,其他部分裡
裡外外的改變真的非常巨大,大到讓我覺得有必要仔細地體會新款ALTIS究竟變成什麼樣
的一款車。可是如今12代ALTIS上市快滿一年了,別說租車公司沒幾家有,連計程車 UBER
都沒有大量的被新款ALTIS攻佔,去年2019年的銷量僅以些微之差保住年度銷售王的寶座
,ALTIS的榮景似乎有逐漸褪色的趨勢。
https://imgur.com/sc2WKKM.jpg
https://imgur.com/ld9U7H9.jpg
https://imgur.com/laF4NTV.jpg
回顧上一代ALTIS,更年輕化的設計,更大的車體帶來更寬敞的車室空間。雖然動力規格
了無新意,安全性配備在前期也是相當缺乏(後期在大部分等級都補上7SRS+VSC),但11代
ALTIS在銷售期間還是穩穩地坐著台灣銷售王的寶座,但一切都在SUV崛起,尤其是同家人
RAV4強勢進攻市場後慢慢出現變化……。
https://imgur.com/dALij2Q.jpg
https://imgur.com/ntu82Jz.jpg
新款ALTIS透過車頭造型的重新設計,舊款仍略帶圓潤的線條不見了,視覺上看起來更低
趴更流線。車尾相較於車頭設計風格就沒那麼大幅度的轉變,不過選配LED的車尾燈組比
起這台試駕車搭載的一般燈組夜間識別度更好一些,如果可以開放單獨選配,我想對夜間
行車安全或是視覺效果都會有些提升。
https://imgur.com/gxstLDl.jpg
輪圈規格16吋,輪胎使用205/55/R16的瑪吉斯MECOTRA 3節能胎。這組輪圈我認為堪稱新
款ALTIS外觀設計的最大遺憾,除了入門的經典款外都是搭載這款16吋輪圈,外型比起舊
款的雙色烤漆多幅式輪圈保守許多。在路上偶而可見車主把其他TOYOTA車款輪圈裝在自己
的ALTIS上,比如AURIS頂規的18吋輪圈,舊款ALTIS的各種輪圈(尤其是ALTIS X款的雙色
輪圈),對比這代的外型,輪圈反而回去保守設計實在可惜了
https://imgur.com/Bj7uKAb.jpg
https://imgur.com/UlcbYOP.jpg
https://imgur.com/9sRdkxT.jpg
前座中控台設計大致上跟進口AURIS相同,只是在細部用料及配備上有所不同(EX:前座照
明燈料件和AURIS不同,採用陽春的設計,無法與車門開啟連動)。座椅不同於AURIS的類
跑車式設計,採用了傳統設計的舒適型座椅,發泡綿軟硬OK不會有太過軟爛的感受,側翼
設計有效改善了對人體的包覆性,過彎的身體滑動減緩不少。
https://imgur.com/EtipjEZ.jpg
與AURIS相同的三幅式方向盤,採用軟質素料包覆。握感尚可但快捷鍵設計太過平滑,盲
按很容易出錯,駕駛時操控ACC還得把視線移到方向盤上操作,不甚安全需要多花點時間
適應。
https://imgur.com/p0X3yNy.jpg
一如既往,安定的車美式主機,除了新增一個USB接口之外功能沒有甚麼變化,但整車就
這個USB接口。空調系統除了經典款,都是單區恆溫空調,頂規款給個雙區恆溫很難嗎?
https://imgur.com/oN0TNK6.jpg
傳統手煞車,因為這跟玩意兒讓ALTIS沒辦法升級全速域ACC+車道維持,你相信這個說法?
https://imgur.com/Wo1gOvA.jpg
https://imgur.com/gZQY5w9.jpg
https://imgur.com/xpruBCn.jpg
後座空間,我想是這代ALTIS比較明顯的退步。上一代ALTIS後座空間優異,乘坐四位成人
都能輕鬆愉快,但新款ALTIS這樣的優勢不復存在。實際乘坐下(我的身高177公分),可以
察覺椅背角度過於垂直,頭頂和車頂的距離只剩下大約一個指頭的空間,腿部空間也明顯
感受到縮水許多(前座調整成我的坐姿),椅背剪裁稍微做出一點向內凹的空間,稍稍提升
包覆性。要說哪裡有進步的話,大概只有後座冷氣出風口終於裝上了吧。
https://imgur.com/BrcE2kV.jpg
https://imgur.com/7N01nkT.jpg
行李箱開口其實不大,空間除了被懸吊上座吃掉一些容積外,平整度和方正度都符合水準
。不過車牌框上方沒有電磁閥開關,要開啟行李箱必須在駕駛座拉拉柄才能開啟,稍有不
便。
https://imgur.com/N2bQZJL.jpg
https://imgur.com/yiJ29CO.jpg
動力單元數據
引擎規格:2ZR-FE 1798cc直列四缸自然進氣
變速箱:CVT
最大馬力:140ps/6400rpm
最大扭力:17.6kgm/rpm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懸吊系統:前麥花臣/後雙A臂(多連桿?)
在拿到這台車之前,其實我並沒有對這台新ALTIS的動力單元表現有太多期待,因為這顆
2ZR-FE四缸引擎+CVT的組合,早在2010年10.5代小改款ALTIS上市時就出現了,算一算已
經使用超過十年。跟AURIS搭載的全新世代M20A-FKS+DIRECT SHIFT CVT相比,穩定度有餘
但創新度明顯不足,因此對新款ALTIS一開始並不抱持太大的期望,想說同樣的引擎變速
箱能產生的變化應該不會太大。但是從上路之後,我很快地發現同樣的菜色,經過一次大
改款之後還真的有了可以明顯察覺的變化。
完全一樣的引擎,完全一樣的變速箱,但這次新款ALTIS似乎改變了油門的踩踏設定,讓
駕駛更好控制。舊款ALTIS的油門設定前段非常敏感,輕輕踩踏就會很毛躁的噴出去,過
了前段之後又稍嫌無力,雖然某些媒體習慣給這樣的設定”輕快”的評價,但對我來說這
樣的設定相當不好控制,油門的深度跟動力的釋放並不匹配,這樣的設定不只在舊款
ALTIS上,YARIS,VIOS,SIENTA幾乎都是給我這種感覺。但新款ALTIS的油門踩踏起來似乎
更加線性且漸進式的輸出動力,油門由淺入深,引擎也隨著你踩踏的程度給你更多的動力
,我可以比較好預期我就採這麼多的油門,動力也就輸出這麼多,30%的油門開度就給你
30%的動力,不會再出現舊款ALTIS輕踩就衝出去的怪異感受,相對之下容易控制車輛加速
許多。
而煞車同樣也出現明顯的改變,煞車的行程變短且線性。雖然制動力道還是有再進步的空
間,但過往煞車巨大的虛位已經變小,煞車踏板的每一分踩踏都是有煞車力道的回饋。不
論是油門與煞車都朝向容易讓駕駛控制的方向改變,ALTIS不但容易上手,更變得容易控
制容易掌握它。再加上車室隔音和引擎室隔音比起前代都進步不少,引擎噪音不再大到惱
人,新款ALTIS一般市區駕駛的舒暢感比起舊款進步算是蠻明顯的。
再談談操控,舊款ALTIS開起來不只轉向不精確,駕駛與車輛之間的隔閡感更是大到化不
開,轉向手感雖然不輕但虛位極大。總體而言舊款ALTIS操控感受不佳,懸吊支撐性在稍
微激進的過彎之下也顯得不足,駕駛與車輛之間的一體感更是無法尋得,跟駕駛樂趣這四
個字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新款ALTIS在TNGA模組化底盤加持下,操控與行駛的質感進
步相當有感。雖然方向盤比舊款更加輕手,但轉向指向性有了明顯的改善,轉向虛位變小
,透過方向盤終於可以明確的掌握車輛的轉向動態跟角度變化。後懸吊改成雙A臂獨立懸
吊後,過彎的安定性也比舊款ALTIS好上不少,加上懸吊支撐性同步強化,新款ALTIS在山
路上跑起來終於能帶給駕駛人足夠的信心與安定感。雖然要說上打MQB底盤等歐系模組化
平台是有點吹牛,最起碼新款ALTIS已是一台能讓駕駛好掌握,好駕馭有信心的一台車。
https://imgur.com/1AzF6be.jpg
有鑑於ALTIS終究還是一台必須面對高頻率後座承載需求的家庭房車,因此我請朋友駕駛
,我坐在後座行駛大約20公里的路程,評鑑新款ALTIS後座的行車表現。不得不說,新款
ALTIS的後座乘坐表現真的不夠好,椅背過於垂直,頭部空間腿部空間全面退步,乘客視野
不夠寬闊,這三樣缺點我覺得足以讓有著頻繁後座乘載需求的消費者卻步。除非你的後座
幾乎都是坐身材不高大的老婆小孩長輩,不然以我一個標準稍胖的成年男性,坐在後座長
途行駛真的不太舒服。由此可推測,難道這就是新款ALTIS一直沒有全面攻佔計程車市場
的主要原因?
最後是ALTIS 標配的半套TSS2.0,ACC無法全速域作動跟到停實在可惜,作動中的加減速
都算是恰到好處,但在跟車過程中被隔壁車道的車輛插隊時系統偵測減速的時間點,比起
平常常用的IQ DRIVE稍微慢了一點。沒有主動式車道維持,只有雞肋的車道偏移警示(與
修正),車輛偏離出車道時的警示與修正真的小到會忽略它,幾乎是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非常無用。
新款ALTIS的諸多改變都非常有感,但對於這樣的改變整體而言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說
真的我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全面強化的操控與動力單元調教,還添加了國內唯一的
國產油電車系,TSS 2.0縱使只有半套但全車系標配,這些都是好的改變。但標配車用主
機系統車美式的功能及妥善率令人無言,比起舊款完全退步的後座乘坐空間,內裝用料還
是處處發現COST DOWN的簡化與配備刪減。
ALTIS終究還是一台70萬出頭的平價轎車,以這樣的價位做點配備刪減與用料的簡化我覺
得無可厚非,但後座的乘坐表現退化就結果論來說,已經讓不少客人轉而投向RAV4的懷抱
。ALTIS理論上應該是一台看重四人乘坐舒適性大於操控表現的平價轎車,但這代新款
ALTIS卻似乎把開發點數全部用來強化車輛動態與操控表現,原本訴求之一的乘坐舒適性
卻大打折扣(後座方面),強化了原來的弱項卻顧不了原來的強項,這樣的ALTIS真的是這
個消費者客群想要的嗎?我不知道,只能讓今年的銷售數字說話了。
附錄:日規COROLLA SEDAN HYBRID實車
https://imgur.com/iZ78zdQ.jpg
https://imgur.com/ZSRoC9q.jpg
https://imgur.com/8PdQRh9.jpg
https://imgur.com/835LtDA.jpg
https://imgur.com/MJjbe0M.jpg
https://imgur.com/OJviTva.jpg
https://imgur.com/WXpVvi4.jpg
https://imgur.com/bRQeUCU.jpg
https://imgur.com/pdUYT8J.jpg
--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20-03-28T04:25
at 2020-03-28T04:25
By Lauren
at 2020-04-01T08:11
at 2020-04-01T08:11
By Selena
at 2020-04-04T21:05
at 2020-04-04T21:05
By Anonymous
at 2020-04-09T13:19
at 2020-04-09T13:19
By Ina
at 2020-04-13T13:39
at 2020-04-13T13:39
By Olive
at 2020-04-14T03:17
at 2020-04-14T03:17
By Gary
at 2020-04-16T04:31
at 2020-04-16T04:31
By Oliver
at 2020-04-16T23:48
at 2020-04-16T23:48
By Steve
at 2020-04-20T23:25
at 2020-04-20T23:25
By Zanna
at 2020-04-25T11:10
at 2020-04-25T11:10
By George
at 2020-04-26T21:05
at 2020-04-26T21:05
By Frederica
at 2020-04-28T06:55
at 2020-04-28T06:55
By Jessica
at 2020-04-29T14:36
at 2020-04-29T14:36
By Odelette
at 2020-05-03T11:26
at 2020-05-03T11:26
By Connor
at 2020-05-08T03:45
at 2020-05-08T03:45
By Aaliyah
at 2020-05-08T13:24
at 2020-05-08T13:24
By Kyle
at 2020-05-09T15:25
at 2020-05-09T15:25
By Lauren
at 2020-05-10T20:37
at 2020-05-10T20:37
By Emma
at 2020-05-12T04:28
at 2020-05-12T04:28
By Rosalind
at 2020-05-15T03:59
at 2020-05-15T03:59
By Eartha
at 2020-05-16T06:32
at 2020-05-16T06:32
By Bethany
at 2020-05-16T22:31
at 2020-05-16T22:31
By Hardy
at 2020-05-19T08:38
at 2020-05-19T08:38
By Dorothy
at 2020-05-19T20:10
at 2020-05-19T20:10
By Anonymous
at 2020-05-23T18:13
at 2020-05-23T18:13
By Queena
at 2020-05-28T00:59
at 2020-05-28T00:59
By Skylar Davis
at 2020-05-31T11:15
at 2020-05-31T11:15
By Annie
at 2020-06-01T10:45
at 2020-06-01T10:45
By Lucy
at 2020-06-06T06:19
at 2020-06-06T06:19
By Donna
at 2020-06-07T07:47
at 2020-06-07T07:47
By Zora
at 2020-06-08T23:34
at 2020-06-08T23:34
By Hardy
at 2020-06-13T16:32
at 2020-06-13T16:32
By Donna
at 2020-06-15T02:12
at 2020-06-15T02:12
Related Posts
鈑金烤漆行情詢問
By Barb Cronin
at 2020-03-23T09:57
at 2020-03-23T09:57
大水牛 vs 台製Altis
By Sierra Rose
at 2020-03-23T01:05
at 2020-03-23T01:05
Toyota美規Corolla 7代入手簡易心得
By Hedwig
at 2020-03-22T15:33
at 2020-03-22T15:33
CLA 35 Shooting Brake試駕心得分享
By Wallis
at 2020-03-22T12:19
at 2020-03-22T12:19
預算兩百 油電神A VS model3?(抱歉重發)
By Puput
at 2020-03-21T19:07
at 2020-03-21T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