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加速自駕技術發展 - 汽車
By Olive
at 2016-12-22T15:33
at 2016-12-22T15:33
Table of Contents
【情報】人工智慧加速自駕技術發展
http://bit.ly/2h4w2qY+
人工智慧就是要讓機器的行為就像是人所表現出的智慧行為一樣,
並且藉由自然語言溝通、知識儲存、學習、自動推理並做出決策
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這些能力被分解成多個程式步驟,
並加以公式和結構化。人工智能的應用頗為廣泛,
主要包括機器人應用、電腦視覺、電腦學習、電腦翻譯、
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智慧型代理人、人造神經網路及基因遺傳演算。
自主 (autonomous cars)、自駕 (self-driving cars)
或稱無駕駛車輛(driverless car) ,
是近十年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應用之一。
許多世界主要車商均積極參與開發,
如戴姆勒賓士、BMW、奧迪、雷諾、通用動力、特斯拉、福特與Google。
現有產品尚以實現半自駕的車輛為主,
即配備傳統駕駛介面(方向盤、油門踏板等),
系統僅在駕駛需要時接手駕駛。
其原理為整合攝影機、雷達感應器、
雷射測距儀和電子地圖多個系統,
來判別交通狀況以及為車輛進行導航。
駕駛座的駕駛除了監控外也可隨時接手操控。
自動駕駛技術提供許多優點,包括:
一、克服人的生心理因素,如視野限制、反應速度、年齡大小、精神與健康狀況。
二、就車輛本身而言,能減輕駕駛與導航工作的負擔、讓車輛行駛過程更平穩。
三、對交通本身來說,它能幫助管理交通流量,減少事故、
對交通警察以及車輛意外保險的需求。
然而在它未來的普及上亦存在相當的限制,包括:
一、人與社會反動因素,駕駛是否甘於放棄車輛控制權、
自動化所帶來的失業(減少客運物流駕駛相關之工作機會)等。
二、對軟硬體設備與技術的可靠性要求:導航系統能否適應多變的天氣型態、
電子地圖本身品質和即時性、
在特殊狀況(如不可避免的碰撞時)下系統的決斷能力、
系統與人類肢體語言之間的配合等。
三、法令制度是否配合:自駕車輛需要專屬的交通法規,
來規範其活動行為與肇事損害賠償責任歸屬。
實例如賓士研發中的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系統(Autobahn Pilot),
可以讓小客車及大型卡車保持在車道線之內與完成超車動作。
以及Google旗下Waymo公司主導的自駕車計畫(Google self-driving car project),
這套系統整合Google的街景服務(Street
View)、攝影機、安裝於車頂的Velodyne雷射測距儀、
連結一個後輪的傳感器(測輪胎轉速)以及車首雷達(測前車車速)。
車頂雷射測距儀用雷射光束建構周圍環境的3D模型,
搭配高解析地圖提供的資訊來為車輛導航。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會依照地圖提供的速限行駛,
並透過傳感器保持與其他車輛的距離,
另外駕駛可透過踩煞車或轉動方向盤的方式,
來收回控制權(類似現在許多車輛配備的巡航模式)。
俄羅斯網路龍頭企業Yandex準備利用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與神經元網絡)
和地圖繪製領域的成果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它與卡瑪斯卡車製造商(KAMAZ)和俄羅斯國營車輛研究所
(FSUE <NAMI>)合組商業聯盟,
計畫在未來研發並量產一系列自動駕駛的城市迷你巴士、計程車與卡車。
然而俄羅斯法律尚不允許沒有駕駛的車輛上路,
因此其實際研發期程仍有待觀察。
整體來說,自駕技術為近年來軍事、
汽車與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優先的一環。
由於,加入人工智慧的自駕技術將顛覆汽車及交通運輸等行業,
歐美等國為搶食商機,已陸續開放上路測試申請,
商用及普及亦指日可待。
有鑒於此,值得政府投入資源扶植國內企業研發並打入國際供應鏈。
~~~~~~~~~~~~~~~~~~~~~~~~~~~~~~~~~~~~~~~~~~~~~~
真的是很難想像自駕車普及的那天欸
可能還要幾十年吧
感覺會大大改變所有的生活模式
--
http://bit.ly/2h4w2qY+
人工智慧就是要讓機器的行為就像是人所表現出的智慧行為一樣,
並且藉由自然語言溝通、知識儲存、學習、自動推理並做出決策
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這些能力被分解成多個程式步驟,
並加以公式和結構化。人工智能的應用頗為廣泛,
主要包括機器人應用、電腦視覺、電腦學習、電腦翻譯、
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智慧型代理人、人造神經網路及基因遺傳演算。
自主 (autonomous cars)、自駕 (self-driving cars)
或稱無駕駛車輛(driverless car) ,
是近十年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應用之一。
許多世界主要車商均積極參與開發,
如戴姆勒賓士、BMW、奧迪、雷諾、通用動力、特斯拉、福特與Google。
現有產品尚以實現半自駕的車輛為主,
即配備傳統駕駛介面(方向盤、油門踏板等),
系統僅在駕駛需要時接手駕駛。
其原理為整合攝影機、雷達感應器、
雷射測距儀和電子地圖多個系統,
來判別交通狀況以及為車輛進行導航。
駕駛座的駕駛除了監控外也可隨時接手操控。
自動駕駛技術提供許多優點,包括:
一、克服人的生心理因素,如視野限制、反應速度、年齡大小、精神與健康狀況。
二、就車輛本身而言,能減輕駕駛與導航工作的負擔、讓車輛行駛過程更平穩。
三、對交通本身來說,它能幫助管理交通流量,減少事故、
對交通警察以及車輛意外保險的需求。
然而在它未來的普及上亦存在相當的限制,包括:
一、人與社會反動因素,駕駛是否甘於放棄車輛控制權、
自動化所帶來的失業(減少客運物流駕駛相關之工作機會)等。
二、對軟硬體設備與技術的可靠性要求:導航系統能否適應多變的天氣型態、
電子地圖本身品質和即時性、
在特殊狀況(如不可避免的碰撞時)下系統的決斷能力、
系統與人類肢體語言之間的配合等。
三、法令制度是否配合:自駕車輛需要專屬的交通法規,
來規範其活動行為與肇事損害賠償責任歸屬。
實例如賓士研發中的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系統(Autobahn Pilot),
可以讓小客車及大型卡車保持在車道線之內與完成超車動作。
以及Google旗下Waymo公司主導的自駕車計畫(Google self-driving car project),
這套系統整合Google的街景服務(Street
View)、攝影機、安裝於車頂的Velodyne雷射測距儀、
連結一個後輪的傳感器(測輪胎轉速)以及車首雷達(測前車車速)。
車頂雷射測距儀用雷射光束建構周圍環境的3D模型,
搭配高解析地圖提供的資訊來為車輛導航。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會依照地圖提供的速限行駛,
並透過傳感器保持與其他車輛的距離,
另外駕駛可透過踩煞車或轉動方向盤的方式,
來收回控制權(類似現在許多車輛配備的巡航模式)。
俄羅斯網路龍頭企業Yandex準備利用人工智能
(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與神經元網絡)
和地圖繪製領域的成果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它與卡瑪斯卡車製造商(KAMAZ)和俄羅斯國營車輛研究所
(FSUE <NAMI>)合組商業聯盟,
計畫在未來研發並量產一系列自動駕駛的城市迷你巴士、計程車與卡車。
然而俄羅斯法律尚不允許沒有駕駛的車輛上路,
因此其實際研發期程仍有待觀察。
整體來說,自駕技術為近年來軍事、
汽車與人工智慧科技發展優先的一環。
由於,加入人工智慧的自駕技術將顛覆汽車及交通運輸等行業,
歐美等國為搶食商機,已陸續開放上路測試申請,
商用及普及亦指日可待。
有鑒於此,值得政府投入資源扶植國內企業研發並打入國際供應鏈。
~~~~~~~~~~~~~~~~~~~~~~~~~~~~~~~~~~~~~~~~~~~~~~
真的是很難想像自駕車普及的那天欸
可能還要幾十年吧
感覺會大大改變所有的生活模式
--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6-12-24T23:09
at 2016-12-24T23:09
By Steve
at 2016-12-29T15:09
at 2016-12-29T15:09
By Iris
at 2017-01-01T21:32
at 2017-01-01T21:32
By Anthony
at 2017-01-06T16:08
at 2017-01-06T16:08
By Dinah
at 2017-01-09T09:21
at 2017-01-09T09:21
Related Posts
CX-7????
By Kumar
at 2016-12-22T13:11
at 2016-12-22T13:11
天使心 丟車賠車 專案
By Linda
at 2016-12-22T12:50
at 2016-12-22T12:50
車用空氣清淨機 vs 冷氣濾網
By Rachel
at 2016-12-22T12:37
at 2016-12-22T12:37
FIT 1.5S菜單
By Noah
at 2016-12-22T12:32
at 2016-12-22T12:32
BMW M550I XDRIVE 2017年將於北美亮相
By Margaret
at 2016-12-22T12:31
at 2016-12-22T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