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辨識這麼便宜,為什麼汽車都沒在用 - 汽車
By Hardy
at 2018-03-22T11:54
at 2018-03-22T11:5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obinson (阿呆)》之銘言:
: ※ 引述《bitlife (BIT一生)》之銘言:
: 其實是想延續大家在推文相對於b大文中的各項討論做點補充
: 小弟的說明若有不對還請包涵
: 直接下結論:
: 指紋立論上當然"有可能"應用在車輛的加密機制
: 從各品牌車廠的專利佈局上早在20多年前就有指紋與車用相關的專利產生
: 簡單舉例: 透過user指紋來設定個人化駕駛環境
: 所以從應用面來觀看 這結論絕對是車廠想走的一個方向
: 但從實際面考量:
: 事情其實絕對不會如鄉民想的這麼簡單
: 從推文中 鍵盤研發最愛提供的就是轉用概念
: 例如: 手機有指紋-->車輛當然能用指紋
: 如果事情有這麼簡單,那為啥20多年過去了都還沒實現這應用?
我個人是偏向車商並不急著採用
而不是技術不成熟
: 20多年都讓大家從B.B call->智障型手機->智慧型手機了
: 難道大家都沒思考過行動裝置變化這麼大,那為啥車輛跟不上
我的文章也說過
問題出在是否能普及化
汽車也從又大又重
演變至今區分為大中小
也不斷研發輕量但不失堅固的車體
現在眾車廠也開始把研發重心
轉往自駕車和電動車
但汽車市場為什麼技術普及化緩慢?
原因就在於利潤
如果我將現有技術一次給足
那你就不會花更多錢買我更高價的車款
: 簡單從兩個方向看就好
: 1.應用面
: 2.技術面
: 應用面其實就是b大文中提到的事情
: 各種指紋可能面對的問題,品牌車廠當然會先就經驗推演出的各種情況
: (我相信一定比大大們在這邊想到的更多)
: 然後丟給指紋晶片跟模組廠商來解決
: 其實這方面是非常困難的
: 因為"指紋感测模組"並非車廠自行研發
: 車廠也都是找現有廠商配合已開發出的指紋模組來進行測試
: 即便車廠預先設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user實際使用問題的80%
: 但剩下20%還是可以保證指紋晶片跟模組廠商需要一直針對韌體.驅動程式
: 指紋感測架構等地方配合"車上現有的車用電腦/主機/等配件不斷進行調整跟修改
: 而且上面提到的狀況其實已經是理想狀態了
: 現實上後續衍生的問題根本多到指紋廠商來不及改
: 甚至問題嚴重到要回去調整原生感測架構
: 因為很多問題會發生在先天架構不良 導致後端RD也無法排除
很多技術你不採用
就是放倉庫等發霉
你技術不採用
要怎麼發現問題
要怎麼解決問題
要怎麼進步
你因為害怕跌倒就放棄走路
那不就一輩子用爬的?
如果Apple因為觸控螢幕
可能會有觸控不良的問題而放棄
那iphone就不會因此誕生
也不會持續研發技術讓觸控更精良
沒有起頭哪來成果?
: 技術面的部份
: 前面推文其實就有人說過車規真的非常嚴格阿!!!
: 就業界狀況 單就觸控類全球應該能排上前幾的IC廠
: 想通過車用規範大概都要花個幾年時間不為過
: 車用觸控毛利會是一般電子觸控毛利的至少三倍(早期到五倍以上)
: 大家可能會直覺 因為車用涉及人身安全當然嚴格跟困難
: 但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 車用環境其實比一般電子裝置使用環境惡劣很多
: 簡單舉兩個常聽到的
: 例如:倚賴電瓶的供電系統不穩定,車用環境外接的電子配備多(noise多)等因素
: 以上面供電跟雜訊因素來看指紋應用到車規上的困難
: 1. 供電
: 目前指紋感測的主流為電容式&光學式指紋
: (其他少數超音波跟壓電式就先不討論)
: 以目前最大主流電容式指紋為例
: 假使電壓端沒法給穩定電壓時會影響到電容變化量
: 就指紋的感測解析度要求在500dpi的前提下
: 其實在指紋模組表面的cover只要多0.1mm都會影響感測結果的情況下
: 更不用提到連源頭的驅動電源變動如此大的情況
: 要針對變動驅動電壓把電容變化量tune在可以辨識的情況
: 這在業界還頗有難度的
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穩壓電路
車規IC因為安全性
的確比較高價 測試條件也比較嚴苛
但跟電壓關係不大
說溫度影響還比較說得通
: 2.雜訊
: 一般環境其實雜訊就夠多了,光電子裝置在解觸控的雜訊相關論文跟專利不下萬篇
: 一般常見雜訊來源: ESD(靜電),水,接地不良,外接電源,電子裝置,還有user本身
: 同樣就目前最大主流電容式指紋為例
: 雜訊是所有廠商在進行指紋感測時必定要排除的問題
: 因為雜訊就是直接影響感測精確度的重要因素
: 剛好前面推文有人提到指紋有ESD issue
: 那就舉ESD做例子說明
: 其實在一般電子裝置使用環境下,人體或外界導入的靜電就足以讓IC整個壞掉
: 所以在指紋領域單就解ESD就可以出約1200篇US專利
: 附帶一提,車用供電的不穩定同樣會對指紋模組有很大的傷害
嗯 靜電的確容易造成IC損壞
所以指紋辨識用在汽車上
可能兩三年就要修一次
但問題存在於你說的電容式
: 最後只是想說
: b大的論述我覺得蠻實際的
: 因為確實是後端應用面臨的難題
: 但蠻多人都覺得"轉用"很簡單
: 殊不知你隨口一句"XXX都有指紋了"的論述
: 可能其實是研發端辛苦好幾年的成果
然後一句「用keyless就好」
否定了研發端辛苦好幾年的成果
你是研發 看了哪一種言論比較辛酸?
研發的辛酸就是
做了一年的技術因為老闆覺得沒必要
所以整個項目被冷凍
更辛酸的就是講出來還被恥笑
「用XXX就好了啊!」
: 所以只要技術上能支持 & 應用面問題都能解決時
: 當然車用指紋是會實現的
: 最後,如果有哪家指紋廠商導入車用而且量產的話
: 我推薦大家買這家廠商的股票(因為其競爭對手會很少)
: 上面說明有不週全的地方還請大家包涵
: 謝謝大家
不客氣
--
: ※ 引述《bitlife (BIT一生)》之銘言:
: 其實是想延續大家在推文相對於b大文中的各項討論做點補充
: 小弟的說明若有不對還請包涵
: 直接下結論:
: 指紋立論上當然"有可能"應用在車輛的加密機制
: 從各品牌車廠的專利佈局上早在20多年前就有指紋與車用相關的專利產生
: 簡單舉例: 透過user指紋來設定個人化駕駛環境
: 所以從應用面來觀看 這結論絕對是車廠想走的一個方向
: 但從實際面考量:
: 事情其實絕對不會如鄉民想的這麼簡單
: 從推文中 鍵盤研發最愛提供的就是轉用概念
: 例如: 手機有指紋-->車輛當然能用指紋
: 如果事情有這麼簡單,那為啥20多年過去了都還沒實現這應用?
我個人是偏向車商並不急著採用
而不是技術不成熟
: 20多年都讓大家從B.B call->智障型手機->智慧型手機了
: 難道大家都沒思考過行動裝置變化這麼大,那為啥車輛跟不上
我的文章也說過
問題出在是否能普及化
汽車也從又大又重
演變至今區分為大中小
也不斷研發輕量但不失堅固的車體
現在眾車廠也開始把研發重心
轉往自駕車和電動車
但汽車市場為什麼技術普及化緩慢?
原因就在於利潤
如果我將現有技術一次給足
那你就不會花更多錢買我更高價的車款
: 簡單從兩個方向看就好
: 1.應用面
: 2.技術面
: 應用面其實就是b大文中提到的事情
: 各種指紋可能面對的問題,品牌車廠當然會先就經驗推演出的各種情況
: (我相信一定比大大們在這邊想到的更多)
: 然後丟給指紋晶片跟模組廠商來解決
: 其實這方面是非常困難的
: 因為"指紋感测模組"並非車廠自行研發
: 車廠也都是找現有廠商配合已開發出的指紋模組來進行測試
: 即便車廠預先設想的問題已經解決了user實際使用問題的80%
: 但剩下20%還是可以保證指紋晶片跟模組廠商需要一直針對韌體.驅動程式
: 指紋感測架構等地方配合"車上現有的車用電腦/主機/等配件不斷進行調整跟修改
: 而且上面提到的狀況其實已經是理想狀態了
: 現實上後續衍生的問題根本多到指紋廠商來不及改
: 甚至問題嚴重到要回去調整原生感測架構
: 因為很多問題會發生在先天架構不良 導致後端RD也無法排除
很多技術你不採用
就是放倉庫等發霉
你技術不採用
要怎麼發現問題
要怎麼解決問題
要怎麼進步
你因為害怕跌倒就放棄走路
那不就一輩子用爬的?
如果Apple因為觸控螢幕
可能會有觸控不良的問題而放棄
那iphone就不會因此誕生
也不會持續研發技術讓觸控更精良
沒有起頭哪來成果?
: 技術面的部份
: 前面推文其實就有人說過車規真的非常嚴格阿!!!
: 就業界狀況 單就觸控類全球應該能排上前幾的IC廠
: 想通過車用規範大概都要花個幾年時間不為過
: 車用觸控毛利會是一般電子觸控毛利的至少三倍(早期到五倍以上)
: 大家可能會直覺 因為車用涉及人身安全當然嚴格跟困難
: 但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 車用環境其實比一般電子裝置使用環境惡劣很多
: 簡單舉兩個常聽到的
: 例如:倚賴電瓶的供電系統不穩定,車用環境外接的電子配備多(noise多)等因素
: 以上面供電跟雜訊因素來看指紋應用到車規上的困難
: 1. 供電
: 目前指紋感測的主流為電容式&光學式指紋
: (其他少數超音波跟壓電式就先不討論)
: 以目前最大主流電容式指紋為例
: 假使電壓端沒法給穩定電壓時會影響到電容變化量
: 就指紋的感測解析度要求在500dpi的前提下
: 其實在指紋模組表面的cover只要多0.1mm都會影響感測結果的情況下
: 更不用提到連源頭的驅動電源變動如此大的情況
: 要針對變動驅動電壓把電容變化量tune在可以辨識的情況
: 這在業界還頗有難度的
這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穩壓電路
車規IC因為安全性
的確比較高價 測試條件也比較嚴苛
但跟電壓關係不大
說溫度影響還比較說得通
: 2.雜訊
: 一般環境其實雜訊就夠多了,光電子裝置在解觸控的雜訊相關論文跟專利不下萬篇
: 一般常見雜訊來源: ESD(靜電),水,接地不良,外接電源,電子裝置,還有user本身
: 同樣就目前最大主流電容式指紋為例
: 雜訊是所有廠商在進行指紋感測時必定要排除的問題
: 因為雜訊就是直接影響感測精確度的重要因素
: 剛好前面推文有人提到指紋有ESD issue
: 那就舉ESD做例子說明
: 其實在一般電子裝置使用環境下,人體或外界導入的靜電就足以讓IC整個壞掉
: 所以在指紋領域單就解ESD就可以出約1200篇US專利
: 附帶一提,車用供電的不穩定同樣會對指紋模組有很大的傷害
嗯 靜電的確容易造成IC損壞
所以指紋辨識用在汽車上
可能兩三年就要修一次
但問題存在於你說的電容式
: 最後只是想說
: b大的論述我覺得蠻實際的
: 因為確實是後端應用面臨的難題
: 但蠻多人都覺得"轉用"很簡單
: 殊不知你隨口一句"XXX都有指紋了"的論述
: 可能其實是研發端辛苦好幾年的成果
然後一句「用keyless就好」
否定了研發端辛苦好幾年的成果
你是研發 看了哪一種言論比較辛酸?
研發的辛酸就是
做了一年的技術因為老闆覺得沒必要
所以整個項目被冷凍
更辛酸的就是講出來還被恥笑
「用XXX就好了啊!」
: 所以只要技術上能支持 & 應用面問題都能解決時
: 當然車用指紋是會實現的
: 最後,如果有哪家指紋廠商導入車用而且量產的話
: 我推薦大家買這家廠商的股票(因為其競爭對手會很少)
: 上面說明有不週全的地方還請大家包涵
: 謝謝大家
不客氣
--
All Comments
By Brianna
at 2018-03-27T11:39
at 2018-03-27T11:39
By Quintina
at 2018-04-01T05:38
at 2018-04-01T05:38
By Aaliyah
at 2018-04-06T04:30
at 2018-04-06T04:30
By Puput
at 2018-04-06T20:53
at 2018-04-06T20:53
By James
at 2018-04-08T15:47
at 2018-04-08T15:47
By Andrew
at 2018-04-08T22:44
at 2018-04-08T22:44
By Mia
at 2018-04-09T08:06
at 2018-04-09T08:06
By Lydia
at 2018-04-12T13:34
at 2018-04-12T13:34
By Odelette
at 2018-04-17T08:37
at 2018-04-17T08:37
By Candice
at 2018-04-18T18:07
at 2018-04-18T18:07
By Hardy
at 2018-04-22T12:52
at 2018-04-22T12:52
By Lily
at 2018-04-22T20:35
at 2018-04-22T20:35
By Necoo
at 2018-04-26T23:31
at 2018-04-26T23:31
By Kristin
at 2018-05-01T02:55
at 2018-05-01T02:55
Related Posts
T-NCAP規劃期程
By Damian
at 2018-03-22T11:38
at 2018-03-22T11:38
愛比馬力的是屁孩嗎?
By Audriana
at 2018-03-22T11:03
at 2018-03-22T11:03
CX3與CHR空間評比
By Leila
at 2018-03-22T10:56
at 2018-03-22T10:56
愛比馬力的是屁孩嗎?
By Hamiltion
at 2018-03-22T10:50
at 2018-03-22T10:50
拍謝問一下有人愛塞貼隔熱紙的嗎
By Mason
at 2018-03-22T10:16
at 2018-03-22T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