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長輩一直說開車上下坡要換檔 - 汽車
By Dora
at 2021-03-12T12:47
at 2021-03-12T12:4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 《Subaru5566 (愛上速霸路)》 之銘言:
:
: ※ 引述《chin2049 (YesOrNo)》之銘言:
: : 更新一下 寫在原文章下面
: : ----------------------------
: : ------------------------
: : 更新部份
: : ------------------------
: : 其實版友說的開車觀念問題 我都虛心接受 觀念不足的地方我會改進
: : 上下坡換檔 我100%同意(這考駕照時就明白的道理)
: : 我的重點還是在於說
: : 在駕車行駛的時候 流暢感對我來說可以說很重要
: : 那麼 換檔的 "時機" 就是最著重的部份
: : "不熟悉" 如何正確換檔 是問題所在
: : 什麼時候該 自行換檔
: : 什麼時候該 交給電腦操作
: : 如果自行換檔 卻沒有交給電腦來得順暢 不換檔 才是我比較傾向的做法
: : -------------------------
:
: 剛去查了一下,發現原po和長輩沒概念外,下面的網友也在黑白講,實在...
:
: CRV五代是用CVT變速箱,亦即是無段變速系統,根本沒有檔位的問題。
: 撥片只是行車電腦模擬給爽的,下坡時打個低位檔,稍微安全,檔煞一下無可厚非,
: 上坡就給他一般D檔打到底即可,何必搞一些有的沒的?
:
hi 又是我ubike仔啦
你有你的經驗
分享是很好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聰明
也不是每個人的車性能都跟你一樣好,
有陀螺儀可以判斷是不是該自動降檔增加動力
所以你用你的經驗來質疑別人降檔多此一舉
很容易遭到非議
這也不是你的問題
是時代的問題
因為這幾年是自動駕駛越來越聰明的時代
很多行車電腦貼心的功能
你有,別人沒有
然後你用你自己的經驗去質疑別人
別人當然也會噓你
雙方都沒錯
我會很囉唆的寫出上面一堆
是因為這個叫做通則
上下山要降檔,就是通則,就是鐵律
而台灣駕訓班又是毒瘤中的毒瘤
根本不會講這些
撇除檔位不談
現代人越來越依賴行車電腦
總覺得他都貼心幫你設計好了
可能你到退休了,還是只會d檔開車也沒出過事
請看你的儀表板附近
是不是有一個循跡防滑按鈕
有些車子會有od off按鈕
甚至有盲點偵測開關
為什麼要有這些開關?
行車電腦不是比人腦聰明
什麼都不會犯錯嗎
因為莫非定律
凡是會出錯的,就必定會出錯
為了避免這種必然出錯的情況發生
所以需要防呆裝置
那些循跡防滑按鈕,就是用來防呆的
我再講一次,
就是因為行車電腦太聰明了
自作主張,在某些情況可能造成我們的困擾
所以設計師才耗費成本
去設計這些防呆按鈕
那些按鈕都要錢的,都要測良率的
那些檔位額外設計都是佔空間的
排檔桿在駕駛與副駕駛中間
副駕駛要跟駕駛玩親親很不方便的
幹嘛設計那麼多檔位?
他媽的車廠吃飽沒事幹喔
你所謂的一路d檔上坡沒出事
全部給電腦自動換檔
是因為你根本不常開陌生路段
或是走的路線太平凡單純上下班,
爬個緩坡,自以為會開山路
甚至你不曉得你降個檔,換到s檔
車子只要補那麼一點點油門
就會獲得充足的動力
而不用龜速爬坡
車廠可能功能早就做好了
你沒試過所以你不知道
才會覺得你的經驗很夠用
別人他媽的自作聰明講一堆降檔啥小
一個騎ubike的也能嘴一堆狗屁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錯誤經驗會造成別人顧路?
有沒有想過你看不起的擋煞一下,根本在誤導人,
不是擋煞一下,是全程下坡都要擋煞
下坡拉長和前車距離
右腳是放在油門待命而不是煞車待命
如果你和前車距離太遠,你補一點油門跟上車流不要當路隊長
所以全程擋煞的意義
是不要沒事下坡採煞車,更不要全程腳煞車
在緊急狀況與轉彎時需要用煞車就不客氣的使用腳煞車
你的來令是新的,沒出過事
人家來令已經10年沒換過
聽你的意見隨便擋煞一下,以腳煞車當主力下山
導致過熱真正要急煞時煞車失靈
阿不就很衰小
其實
汽車電腦就是最會自作聰明的
所以設計師才設計那些按鈕,那些檔位,
你要操作那些按鈕與檔位
你要心裡明白2件事
1 他的原理
2 使用時機
以循跡防滑off 按鈕來說
幹嘛設計一個按鈕,把貼心的循跡防滑關閉?
循跡防滑的原理,
是輪胎抓地力喪失時,要切斷供油系統
不要因為輪胎打滑,
引擎又不巧正在提供動力
結果讓整台車都大失控造成更大傷害
平時下雨天,經過積水
循跡防滑的確是個貼心的功能
但是在某些情況
循跡防滑就是自作聰明,需要駕駛手動關閉了
什麼時後需要循跡防滑關閉
就是你的車子在沙地泥濘地掙脫不出來了
這時候你踩油門
行車電腦偵測你的輪胎在打滑
他就會自動斷油,反而造成你的困擾,無法掙脫惡劣地形
所以我們要關閉循跡防滑
讓輪胎從打滑到更滑
才能掙脫泥濘土地
所以
你要了解原理,也要知道使用時機
od off也是一個莫非定律的防呆裝置
汽車齒輪有一個超比檔
原理是
他的齒比很特別
用來巡航省油的
省油很貼心啊,很棒啊
幹嘛設計一個按鈕來關閉他?
因為某些情況這種貼心就會造成駕駛困擾
在高速公路你要超車大貨車學長
你用時速110來超車時速90的學長
如果你用超比檔勻速來超車
你可能需要5秒或更長時間
你降一檔來超車,引擎有更多動力
可以2秒就超車完
你應該也聽過,不要跟大車學長並排
能快閃開就快閃開
以時速110來講
5秒超完車,你需要的超車距離是152公尺
2秒超完車,你只需要61公尺的超車距離
有時候這段距離
就是會不會發生事故的關鍵距離
說不定你很倒楣的超車到一半
大車學長就爆胎,碎片直接噴向你
前面的文章有人提及,上坡下坡用od off
這功能對某些車有用,對某些車沒用
其實od off的本意是,只有od這個省油的檔位關閉而已
其他1到3檔的檔位依然在服務
依然是到那個轉速那個時速就會自動換檔
我們只是關閉貼心的省油巡航檔
有些車按下od off後,爬坡怎麼跟d檔沒按下od off爬坡一樣沒力
因為你爬坡時速只30到40
這時候變速箱的檔位應該是在2檔(有力)或3檔(沒力)
你有沒有按下od off,根本和上坡沒關係
他原本設計的本意
是給高速行駛使用的
不是給上坡下坡慢速使用的
當然,車子款式那麼多
的確有些車你按下od off
在上下坡可以達到明顯的動力
與引擎煞車效果
那是只有你那台車有
其他車不一定有
所以那不叫通則
那是你那台車的設計而已
上坡大腳油門也可以降檔啊
是啊
這算雙重保險設計
不想手動降檔你就大腳油門吧
只是他需要偵測你
1油門深度,以及
2踩踏的迅速度
3電腦判斷完
才給你降檔
可能0.5秒完成啦
只是你真的熟悉大腳油門?
路況你不熟的上坡,大腳油門反而加速太快
造成乘客不舒服
倒不如打到正確檔位
只要補一點點油門
真的油門只要多補那麼一點點
你很自然感受到車子動力明顯增加
有檔位降檔可以使用,讓乘客坐的舒服
你還要去猜大腳油門要踩多深嗎?
其他我就不囉嗦多講了
檔位設計那麼多
要怎麼操作
請多摸多問
連馬路上騎ubike的都能嘴一堆了
你開4輪的比騎2輪的更不懂車嗎
車子設計好檔位給你了
你不會操作
是你的問題
但是上下坡要降檔
這是鐵律
請不要用你偏頗的經驗
誤導在極端路況開車的用路人
有些人d檔龜速爬個台74溫和的交流道上坡,以及下交流道
就自以為會爬坡與下坡了
是啦
路況那麼好一路d檔也沒事
--
:
: ※ 引述《chin2049 (YesOrNo)》之銘言:
: : 更新一下 寫在原文章下面
: : ----------------------------
: : ------------------------
: : 更新部份
: : ------------------------
: : 其實版友說的開車觀念問題 我都虛心接受 觀念不足的地方我會改進
: : 上下坡換檔 我100%同意(這考駕照時就明白的道理)
: : 我的重點還是在於說
: : 在駕車行駛的時候 流暢感對我來說可以說很重要
: : 那麼 換檔的 "時機" 就是最著重的部份
: : "不熟悉" 如何正確換檔 是問題所在
: : 什麼時候該 自行換檔
: : 什麼時候該 交給電腦操作
: : 如果自行換檔 卻沒有交給電腦來得順暢 不換檔 才是我比較傾向的做法
: : -------------------------
:
: 剛去查了一下,發現原po和長輩沒概念外,下面的網友也在黑白講,實在...
:
: CRV五代是用CVT變速箱,亦即是無段變速系統,根本沒有檔位的問題。
: 撥片只是行車電腦模擬給爽的,下坡時打個低位檔,稍微安全,檔煞一下無可厚非,
: 上坡就給他一般D檔打到底即可,何必搞一些有的沒的?
:
hi 又是我ubike仔啦
你有你的經驗
分享是很好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聰明
也不是每個人的車性能都跟你一樣好,
有陀螺儀可以判斷是不是該自動降檔增加動力
所以你用你的經驗來質疑別人降檔多此一舉
很容易遭到非議
這也不是你的問題
是時代的問題
因為這幾年是自動駕駛越來越聰明的時代
很多行車電腦貼心的功能
你有,別人沒有
然後你用你自己的經驗去質疑別人
別人當然也會噓你
雙方都沒錯
我會很囉唆的寫出上面一堆
是因為這個叫做通則
上下山要降檔,就是通則,就是鐵律
而台灣駕訓班又是毒瘤中的毒瘤
根本不會講這些
撇除檔位不談
現代人越來越依賴行車電腦
總覺得他都貼心幫你設計好了
可能你到退休了,還是只會d檔開車也沒出過事
請看你的儀表板附近
是不是有一個循跡防滑按鈕
有些車子會有od off按鈕
甚至有盲點偵測開關
為什麼要有這些開關?
行車電腦不是比人腦聰明
什麼都不會犯錯嗎
因為莫非定律
凡是會出錯的,就必定會出錯
為了避免這種必然出錯的情況發生
所以需要防呆裝置
那些循跡防滑按鈕,就是用來防呆的
我再講一次,
就是因為行車電腦太聰明了
自作主張,在某些情況可能造成我們的困擾
所以設計師才耗費成本
去設計這些防呆按鈕
那些按鈕都要錢的,都要測良率的
那些檔位額外設計都是佔空間的
排檔桿在駕駛與副駕駛中間
副駕駛要跟駕駛玩親親很不方便的
幹嘛設計那麼多檔位?
他媽的車廠吃飽沒事幹喔
你所謂的一路d檔上坡沒出事
全部給電腦自動換檔
是因為你根本不常開陌生路段
或是走的路線太平凡單純上下班,
爬個緩坡,自以為會開山路
甚至你不曉得你降個檔,換到s檔
車子只要補那麼一點點油門
就會獲得充足的動力
而不用龜速爬坡
車廠可能功能早就做好了
你沒試過所以你不知道
才會覺得你的經驗很夠用
別人他媽的自作聰明講一堆降檔啥小
一個騎ubike的也能嘴一堆狗屁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錯誤經驗會造成別人顧路?
有沒有想過你看不起的擋煞一下,根本在誤導人,
不是擋煞一下,是全程下坡都要擋煞
下坡拉長和前車距離
右腳是放在油門待命而不是煞車待命
如果你和前車距離太遠,你補一點油門跟上車流不要當路隊長
所以全程擋煞的意義
是不要沒事下坡採煞車,更不要全程腳煞車
在緊急狀況與轉彎時需要用煞車就不客氣的使用腳煞車
你的來令是新的,沒出過事
人家來令已經10年沒換過
聽你的意見隨便擋煞一下,以腳煞車當主力下山
導致過熱真正要急煞時煞車失靈
阿不就很衰小
其實
汽車電腦就是最會自作聰明的
所以設計師才設計那些按鈕,那些檔位,
你要操作那些按鈕與檔位
你要心裡明白2件事
1 他的原理
2 使用時機
以循跡防滑off 按鈕來說
幹嘛設計一個按鈕,把貼心的循跡防滑關閉?
循跡防滑的原理,
是輪胎抓地力喪失時,要切斷供油系統
不要因為輪胎打滑,
引擎又不巧正在提供動力
結果讓整台車都大失控造成更大傷害
平時下雨天,經過積水
循跡防滑的確是個貼心的功能
但是在某些情況
循跡防滑就是自作聰明,需要駕駛手動關閉了
什麼時後需要循跡防滑關閉
就是你的車子在沙地泥濘地掙脫不出來了
這時候你踩油門
行車電腦偵測你的輪胎在打滑
他就會自動斷油,反而造成你的困擾,無法掙脫惡劣地形
所以我們要關閉循跡防滑
讓輪胎從打滑到更滑
才能掙脫泥濘土地
所以
你要了解原理,也要知道使用時機
od off也是一個莫非定律的防呆裝置
汽車齒輪有一個超比檔
原理是
他的齒比很特別
用來巡航省油的
省油很貼心啊,很棒啊
幹嘛設計一個按鈕來關閉他?
因為某些情況這種貼心就會造成駕駛困擾
在高速公路你要超車大貨車學長
你用時速110來超車時速90的學長
如果你用超比檔勻速來超車
你可能需要5秒或更長時間
你降一檔來超車,引擎有更多動力
可以2秒就超車完
你應該也聽過,不要跟大車學長並排
能快閃開就快閃開
以時速110來講
5秒超完車,你需要的超車距離是152公尺
2秒超完車,你只需要61公尺的超車距離
有時候這段距離
就是會不會發生事故的關鍵距離
說不定你很倒楣的超車到一半
大車學長就爆胎,碎片直接噴向你
前面的文章有人提及,上坡下坡用od off
這功能對某些車有用,對某些車沒用
其實od off的本意是,只有od這個省油的檔位關閉而已
其他1到3檔的檔位依然在服務
依然是到那個轉速那個時速就會自動換檔
我們只是關閉貼心的省油巡航檔
有些車按下od off後,爬坡怎麼跟d檔沒按下od off爬坡一樣沒力
因為你爬坡時速只30到40
這時候變速箱的檔位應該是在2檔(有力)或3檔(沒力)
你有沒有按下od off,根本和上坡沒關係
他原本設計的本意
是給高速行駛使用的
不是給上坡下坡慢速使用的
當然,車子款式那麼多
的確有些車你按下od off
在上下坡可以達到明顯的動力
與引擎煞車效果
那是只有你那台車有
其他車不一定有
所以那不叫通則
那是你那台車的設計而已
上坡大腳油門也可以降檔啊
是啊
這算雙重保險設計
不想手動降檔你就大腳油門吧
只是他需要偵測你
1油門深度,以及
2踩踏的迅速度
3電腦判斷完
才給你降檔
可能0.5秒完成啦
只是你真的熟悉大腳油門?
路況你不熟的上坡,大腳油門反而加速太快
造成乘客不舒服
倒不如打到正確檔位
只要補一點點油門
真的油門只要多補那麼一點點
你很自然感受到車子動力明顯增加
有檔位降檔可以使用,讓乘客坐的舒服
你還要去猜大腳油門要踩多深嗎?
其他我就不囉嗦多講了
檔位設計那麼多
要怎麼操作
請多摸多問
連馬路上騎ubike的都能嘴一堆了
你開4輪的比騎2輪的更不懂車嗎
車子設計好檔位給你了
你不會操作
是你的問題
但是上下坡要降檔
這是鐵律
請不要用你偏頗的經驗
誤導在極端路況開車的用路人
有些人d檔龜速爬個台74溫和的交流道上坡,以及下交流道
就自以為會爬坡與下坡了
是啦
路況那麼好一路d檔也沒事
--
All Comments
By Wallis
at 2021-03-13T09:45
at 2021-03-13T09:45
By Caroline
at 2021-03-13T22:11
at 2021-03-13T22:11
By Robert
at 2021-03-16T10:18
at 2021-03-16T10:18
By Adele
at 2021-03-20T02:23
at 2021-03-20T02:23
By Mason
at 2021-03-23T00:51
at 2021-03-23T00:51
By Daph Bay
at 2021-03-27T07:24
at 2021-03-27T07:24
By Genevieve
at 2021-03-30T22:29
at 2021-03-30T22:29
By Jessica
at 2021-03-31T08:01
at 2021-03-31T08:01
By Isla
at 2021-04-04T21:35
at 2021-04-04T21:35
By Edith
at 2021-04-07T12:59
at 2021-04-07T12:59
By Xanthe
at 2021-04-09T09:03
at 2021-04-09T09:03
By Caroline
at 2021-04-10T06:22
at 2021-04-10T06:22
By Harry
at 2021-04-12T12:12
at 2021-04-12T12:12
By Jacob
at 2021-04-16T04:37
at 2021-04-16T04:37
By Faithe
at 2021-04-17T21:10
at 2021-04-17T21:10
By Gary
at 2021-04-20T09:05
at 2021-04-20T09:05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4-23T17:36
at 2021-04-23T17:36
By Delia
at 2021-04-24T05:56
at 2021-04-24T05:56
By Oscar
at 2021-04-29T01:49
at 2021-04-29T01:49
By Tom
at 2021-04-29T16:54
at 2021-04-29T16:54
By Noah
at 2021-05-01T15:19
at 2021-05-01T15:19
By Joseph
at 2021-05-05T11:59
at 2021-05-05T11:59
By Isla
at 2021-05-10T09:40
at 2021-05-10T09:40
By Tom
at 2021-05-14T05:28
at 2021-05-14T05:28
By Anthony
at 2021-05-15T22:25
at 2021-05-15T22:25
By Edith
at 2021-05-16T12:33
at 2021-05-16T12:33
By Barb Cronin
at 2021-05-17T07:06
at 2021-05-17T07:06
By Kumar
at 2021-05-17T12:20
at 2021-05-17T12:20
By Tracy
at 2021-05-21T12:37
at 2021-05-21T12:37
By Audriana
at 2021-05-23T23:08
at 2021-05-23T23:08
By Olga
at 2021-05-25T21:42
at 2021-05-25T21:42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5-27T15:46
at 2021-05-27T15:46
By Harry
at 2021-05-30T05:11
at 2021-05-30T05:11
By Megan
at 2021-06-01T20:01
at 2021-06-01T20:01
By Gary
at 2021-06-02T07:57
at 2021-06-02T07:57
By Agatha
at 2021-06-03T02:28
at 2021-06-03T02:28
By Elizabeth
at 2021-06-05T03:48
at 2021-06-05T03:48
By Brianna
at 2021-06-06T11:23
at 2021-06-06T11:23
By Hamiltion
at 2021-06-08T16:22
at 2021-06-08T16:22
By Olivia
at 2021-06-10T18:05
at 2021-06-10T18:05
By Mason
at 2021-06-14T14:00
at 2021-06-14T14:00
By Steve
at 2021-06-15T01:16
at 2021-06-15T01:16
By Genevieve
at 2021-06-18T03:13
at 2021-06-18T03:13
By Emily
at 2021-06-22T07:16
at 2021-06-22T07:1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6-25T23:51
at 2021-06-25T23:51
By Selena
at 2021-06-30T01:25
at 2021-06-30T01:25
By Michael
at 2021-07-03T16:59
at 2021-07-03T16:59
By Victoria
at 2021-07-06T19:57
at 2021-07-06T19:57
By Michael
at 2021-07-07T04:18
at 2021-07-07T04:18
By John
at 2021-07-07T11:15
at 2021-07-07T11:15
By Quintina
at 2021-07-08T22:22
at 2021-07-08T22:22
By Barb Cronin
at 2021-07-09T17:18
at 2021-07-09T17:18
By Franklin
at 2021-07-12T12:24
at 2021-07-12T12:24
By Xanthe
at 2021-07-14T15:34
at 2021-07-14T15:34
By Edith
at 2021-07-15T22:48
at 2021-07-15T22:48
Related Posts
中國廣汽埃安發布彈匣電池 並穿刺試驗
By Harry
at 2021-03-12T12:30
at 2021-03-12T12:30
終結國道內側超車道論戰
By Gary
at 2021-03-12T12:29
at 2021-03-12T12:29
終結國道內側超車道論戰
By Bennie
at 2021-03-12T12:10
at 2021-03-12T12:10
終結國道內側超車道論戰
By Faithe
at 2021-03-12T11:54
at 2021-03-12T11:54
國道標語到底都誰想的
By Olivia
at 2021-03-12T11:40
at 2021-03-12T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