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奇聞發表)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1)賽事歷史 - 汽車討論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5-07-06T01:48

Table of Contents


傳聞已久的AUDI R8 LMS Cup登台一事,繼日前賽事官方證實將在2015賽季加入台灣站之後,終於在AUDI Taiwan的宣布之下確定在2015年7月4-5日一連兩天於大鵬灣國際賽道點燃戰火,台灣也成為了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韓國、日本之後第六個舉辦R8 LMS Cup亞洲巡迴賽事的國家!


如此高規格的國際級賽事對於台灣車壇、媒體、車迷而言都是第一次,這對在台灣始終被汙名化、不受政府、車廠重視的賽車運動推廣絕對是最有效的強心針,而究竟什麼是「AUDI R8 LMS Cup」呢?。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R8 LMS Cup,是AUDI在全球所舉辦的第一個統一規格賽事,在2012年於中國開始舉行之後,便持續引領亞洲亞洲賽車運動的發展,2013年更進一步延續到其他的亞洲國家舉行,包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參賽車輛也從16輛增加至20輛的規模,還參與了傳奇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2014年第三個賽季再走入日本、阿布達比,還多次參與了WEC世界耐力錦標賽的賽事周末,參賽車輛也躍進為24輛,顯見比賽逐漸在亞洲區發光發熱,而2015年,R8 LMS Cup在邁入第四個賽季之後,不只引進更多賽制來增添比賽張力外,也終於有機會踏上台灣,22輛R8賽車將在全台唯一一座FIA認證的國際二級賽車場-大鵬灣國際賽道比拚。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2)統一規格賽車


R8 LMS Cup是AUDI在全球所舉辦的第一個統一規格賽事,而統一規格賽顧名思義就是所有參賽車手使用相同賽事規範下的賽車,僅允許最低限度的調校,比拚的便是車手之間純技術的較勁,讓機械差異性的變因降至最小,盡可能的放大比賽的張力,這才是統一規格賽好看之處。


而2015 AUDI R8 LMS Cup統規賽車便是以集合尖端科技與賽事歷練於一身的R8為基礎,在因應國際汽聯所規範GT3賽車級別進行強化,為了符合賽事規定,ASF(AUDI Space Frame)輕量化鋁製底盤還必須經過碳纖維複合材料/鋁製車身強化,並加裝鋼製防滾架,而5.2L的90度V10引擎也是取自於R8 V10超跑,可輸出560hp/8000rpm的強勁馬力與超過54.0kgm/6500rpm的扭力輸出,再搭配序列式的六速自手排變速箱以及僅有1290kg的車重,換算之下每1hp僅需負擔2.3kg的重量,性能強大自然不在話下。

而駕馭R8 LMS賽車自然也要有著高強的本領,雖然足踏前27/65 R18、後31/71 R18的米其林專為比賽而設計的高性能輪胎,但是在僅配置ABS與ASR等基本輔助裝置下,駕駛人可是要全神貫注的進行操控,畢竟全數的動力一旦灌注在後輪之上,一不小心就會面臨失控打滑的窘境,因此所有的參賽車手都必須持有國際C級(以上)的賽車執照方可報名比賽。

AUDI R8 LMS Cup統規賽車
賽車級別
國際汽聯GT3級別賽車
設計
加裝鋼製防滾架的ASF全鋁合金車體結構,
碳纖維複合材料/鋁製車身
引擎
汽油直噴引擎,V型10缸90度夾角、每缸4汽門、DOHC
引擎管理系統
BOSCH Motronic MED 9.1.2
引擎潤滑
乾式油底殼
排氣量
5205c.c.
最大馬力
560hp/8000rpm
最大扭力
54.0kgm/6500rpm
驅動類型
後輪驅動、ASR牽引力控制系統
離合器
傳統賽車離合器
變速箱
附換檔撥片6速序列式賽車變速箱
懸吊系統
前後雙A臂獨立懸吊、線圈彈簧(Eibach)的減震支柱、
可調節減震器(Bilstein)及前後可調防傾桿
煞車系統
雙迴路液壓煞車系統、前後鋼製煞車碟盤、賽車用ABS
輪圈
鋁製鍛造輪圈 前:11×18吋、後:13×18吋
輪胎
專為AUDI R8 LMS Cup的米其林輪胎
前:275/65 R18、後:31/71 R18
賽車長度
4470mm
賽車寬度
1984mm
賽車高度
1195mm
最小重量
1290kg(不包括車手)
油箱容量
120L
座椅配置
AUDI Sport customer racing PS-1保護座椅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3)賽事規章


邁入第四屆的AUDI R8 LMS Cup統一規格賽,在2015年一共規劃了6個賽事周末,已在3月21-22日於中國珠海國際賽車場揭開序幕,並在5月16-17日於韓國靈岩進行第3、4回合之爭,緊接著這個周末(7月4-5日)就將首度踏上台灣唯一職業級賽車場-大鵬灣國際賽道,在兩日之內舉行第5、6、7回合,並依序在8月登上馬來西亞雪邦賽道、10月轉往日本富士賽道比拼,最終重返中國上海國際賽道完成2015年賽季的勝負。


AUDI R8 LMS Cup除了規定車手僅能使用符合賽式規定的R8 LMS Cup賽車參賽為,賽事上也有許多規則,像是車手資格、賽事積分以及為了促使賽事更加精彩也新增的條例等,以下就為各位讀者們介紹AUDI R8 LMS Cup的大賽規章。

基本上,為了推廣賽車運動,並鼓勵更多年輕選手參賽,因此AUDI R8 LMS Cup盃賽規定車手須年滿16歲、且持有國際C級或以上的有效賽車執照就能參賽,每個賽事周末均以各站排位賽成績作為車手出發順序。





為了增添比賽可看度,官方也在今年賽季加入了稱之為「Super Pole超級桿位」規則,由取得第一回合排位賽的前八名車手,再進行第二回合的排位順序之爭,並以單圈成績決定最終前八名的排位,「Super Pole超級桿位」的結果也就是各賽事周末第一場比賽的車手出發順序,第二場比賽則由前一場比賽各車手最快單圈成績來決定。

一般而言,過去幾屆AUDI R8 LMS Cup都是採用動態起跑的方式出發,同樣的為了增加比賽可看性,官方也在今年加入了第二場比賽以「靜態起跑」的新式賽制,賽車以每列一輛排列依序出發。



在賽制部分,2014年賽季新增的「Push-to-pass一鍵加速」功能繼續保留,只要開啟此配備可即時輸出約50hp的額外動力(視賽道格局做出相對應調整和次數限制),因此使用時機點與對賽道的掌握度就顯得相對重要,無疑是考驗車隊戰略應用和車手心理素質;而「Push-to-pass一鍵加速」功能是首度應用GT賽事,AUDI R8 LMS Cup也創下全球GT賽事新標竿。


前三名車手賽車增重規定剛實施時,賽車增重依序為第一名60kg、第二名40kg、第三名20kg



同樣的,了不讓比賽因為車手實力相差懸殊而呈現一車獨走的局面,官方增訂了賽車增重的規則,每回合比賽結束後,將根據車手成績的即時排名,在下一回合針對站上頒獎台的前三名車手賽車進行增重(盃賽的第一回合並不適用),賽車增重依序為第一名50kg、第二名35kg、第三名20kg,不只考驗著前三名車手的應變能力,也讓比賽結果充滿變數及可看度。另外,盃賽設有車手最低體重限制,在車手著裝完畢並秤重後,未達規定的80kg,則必須在賽車上額外增加重量。

最後,賽事積分部分與其他FIA級別賽事類似,前10名完賽的車手,由高到低可依序獲得25分、18分、15分、12分、10分、8分、6分、4分、2分、1分,其中排位賽奪下杆位的車手可額外獲得1分,當積分榜出現同分情形,將按照以下規則解決,包含計算較多勝場數、計算較多第二名場數,以此類推,如果成績依然相同,則以最後一場比賽排名作為最後判定,而所有賽事積分將用來角逐四項冠軍頭銜(車手總冠軍、非職業車手總冠軍、車隊總冠軍、四環總冠軍)。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4)台灣站前觀戰重點


AUDI R8 LMS Cup在2015年一共規劃了6個賽事周末、共計13回合的爭鬥,已在3月21-22日於中國珠海國際賽車場,以及5月16-17日於韓國靈岩賽道完成了1-4回合之戰,而盃賽首度造訪台灣,就將在7月4-5日一連在大鵬灣賽道帶來5-7回合的精彩對決,如此高規格的國際級賽事親臨台灣,對台灣賽車運動發展絕對會有推波助瀾之效!


前兩站共計四回合比完,暫居排頭的是車號66號的瑞士女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在R8 LMS Cup盃賽一向表現穩定的她,靠著在第4回合摘下冠軍一口氣進補25分,彌補了第3回合因為賽車故障而被迫提早退賽的遺憾,目前手握44分積分。


瑞士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


66號車-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

不過可惜的是,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因為代表AUDI在德國出戰而無緣盃賽台灣站5-7回合賽事,而空缺將由三屆澳門GT盃冠軍的義大利車手莫他拿(Edoardo Mortara)代表嘉實多車隊參賽。

而以42分積分暫居亞軍的是今年首度加入AUDI R8 LMS Cup盃賽的印度車手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車號8號,這位印度新秀不僅賽車技巧超群,更是發揮「初生之犢不為虎」的精神,前4回合就三度站上頒獎台,目前最好成績是在第2回合奪下亞軍,離首個R8 LMS Cup盃賽分站冠軍僅一步之遙,或許也是台灣站5-7回合的觀戰重點。


印度車手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8號車-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同樣是本賽季剛加入的丹麥車手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表現一樣亮眼,車號54號的他雖然還未能在盃賽拿下分站冠軍,但靠著穩定的成績進帳,以36分的積分暫居季軍,目前最好成績是在第3回合以第二名衝線。

代表一汽大眾奧迪賽車隊參賽的法國車手禾尼(Jean-Karl Vernay),車號9號的他靠著在第3回合勇奪冠軍大進補,使得目前得以32分的積分暫居第四位。


左起為丹麥車手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法國車手禾尼(Jean-Karl Vernay)

AUDI R8 LMS Cup衛冕冠軍、前F1馬來西亞車手熊龍(Alex Yoong),絕對會是台灣站觀戰重點,同時也是奪冠熱門,畢竟在盃賽前三屆就展現強大主宰力,拿下了盃賽大滿貫(2012季軍、2013亞軍、2014冠軍),車號1號的他本賽季已經在開幕戰第1回合就拿下冠軍,但因為與同樣是盃賽參賽者香港車手李英健、中國車手程叢夫在日前共同出征紐柏林24小時耐力賽(Nürburgring 24 Hours),而錯過了韓國站3、4回合的比拼,因此目前以25積分暫居第五。


馬來西亞車手熊龍(Alex Yoong)


1號車-熊龍(Alex Yoong)

而期盼已久,終於AUDI R8 LMS Cup首度來台舉辦,這對代表AUDI Taiwan出征的台灣車手李勇德而言不僅是感動,也會是一大助力。從2012賽季拿下非職業組冠軍後,隨即在2013年轉戰職業,成績都維持在盃賽中段以前(2013年第8名、2014年第11名),而車號7號的他,本賽季雖然在第一回合出師不利未能完賽,但韓國站合急起直追,分別在3、4回合拿下第五名、第四名,因此目前以22分積分暫居第六位。而7月4-5日在台灣所舉行的5-7回合賽事,相信在熟悉的大鵬灣賽道以及地主車迷的支持下,很有機會就此站上頒獎台,進而衝高積分。


台灣車手李勇德


7號車-李勇德

除了李勇德之外,包含陳軍華和黃錦章等台灣賽車好手也將一同加入AUDI R8 LMS Cup台灣站的競爭行列,在國內唯一國際級賽道-大鵬灣賽道展現精湛的賽車技巧,同時享受地主車迷的加油聲,此外對賽車充滿熱忱的知名藝人姚元浩也會在台灣站首次亮相盃賽。






All Comments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5-07-07T17:52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5)台灣站-排位賽 車迷期待已久的國際級賽事終於飄揚全台唯一FIA認證的國際二級賽車場-大鵬灣國際賽道,儘管頂著體感35度、賽道40多度的高溫,但完全澆熄不了全台賽車迷的積藏已久的熱情,而且賽事安排在下午舉行,一早就有不少車迷驅車前來,提早進場感受這難能可貴的賽車風味,開賽前主看台區早已坐滿7-8成(大約2千人),足以現見國內車迷多麼期待AUDI R8 LMS Cup。 然而期待的可不只是車迷,包含國內不少車手也是同樣期盼如此高規格的國際賽事來台,除了期待能共襄盛舉之外,也希望能在家鄉賽道上與來自世界的車手較勁,享受地主車迷的加油聲,這對AUDI R8 LMS Cup元年(2012年)就投入賽事的台灣車手李勇德而言更是有無限感動。 AUDI R8 LMS Cup元年(2012年)就投入賽事的台灣車手李勇德 7號車-李勇德 AUDI R8 LMS Cup在2015年一共規劃了6個賽事周末、共計12回合的爭鬥,已在3月21-22日於中國珠海國際賽車場,以及5月16-17日於韓國靈岩賽道完成了1-4回合之戰,但由於賽事第二回合因為安全問題被迫停賽,因此台灣站才會出現盃賽首度同一個賽事周末三個賽事回合,以彌補先前沒有積分的情況。 前兩站共計四回合比完,暫居排頭的是車號66號的瑞士女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目前手握44分的積分,不過因為本周代表AUDI在德國出戰而無緣盃賽台灣站5-7回合賽事,空缺則由德國DTM的義大利車手莫他拿(Edoardo Mortara)以客座身分代表嘉實多車隊參賽,車號為48號。 瑞士女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無緣參加台灣站 義大利車手莫他拿(Edoardo Mortara)以客座身分代表嘉實多車隊參賽 以42分積分暫居亞軍的是今年首度加入AUDI R8 LMS Cup盃賽的印度車手阿迪亞•帕特爾4(Aditya Patel),車號8號的他前4回合就三度站上頒獎台,也是今年盃賽的冠軍大熱門;同樣是本賽季剛加入的車號54號丹麥車手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表現一樣亮眼,賽前以36分暫居季軍。 印度車手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8號車- 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丹麥車手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 而盃賽第五回合賽事的第一回排位賽,莫他拿(Edoardo Mortara)就以1:40:046拿下第一名,並且在「Super Pole超級桿位」的前八名之爭中,再以1:39:492奪得正賽桿位,第二、三位出發的分別為88號車香港車手的李英健、99號的中國車手程叢夫,這兩位選手上一回的韓國站,因為與1號車的馬來西亞車手熊龍(Alex Yoong)代表AUDI參加紐柏林24小時耐力賽(Nürburgring 24 Hours),因此台灣站三回合的積分累積對三位選手都非常重要;而同樣擠進「Super Pole超級桿位」的台灣車手7號車的李勇德、51號車的黃錦章則分別以第七、八順位出發。 香港車手李英健 AUDI R8 LMS Cup上屆冠軍熊龍(Alex Yoong) 中國車手程叢夫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6)台灣站-第五回合 賽事周末的首個回合採動態起跑,以桿位出發的莫他拿(Edoardo Mortara)開始立即以領頭優勢以及「Push-to-pass一鍵加速」(台灣站依規定可使用14次)功能迅速脫離亂集團,因此從頭到尾幾乎沒受到其他車手的挑戰,最終也就以領先之姿收下盃賽第五回合冠軍。 2015 AUDI R8 LMS Cup台灣站-第五回合冠軍莫他拿(Edoardo Mortara)、亞軍程叢夫、季軍托馬斯.福德巴赫 而排位二、三名出發的李英健與程叢夫上演激烈的攻防戰,雙方在第一圈就發生碰撞,李英健則因為碰撞可避免而未避免,被大賽官方判罰必須通過維修區,最終第五名作收;而遭受衝撞的程叢夫,所幸只稍微擦撞到車身,並未波及輪胎,因此在車身受到控制之後,仍舊守住第二優勢直到最後。 48號車-莫他拿(Edoardo Mortara) 99號車-程叢夫 54號車-托馬斯.福德巴赫 趁著李英健被判罰之際,排位第五及第六的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以及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也就順勢超車,往領先集團逼近,雙方一陣攻防之後,最終各自以第三及第四衝線,收下不少積分。 然而排位賽第四出發、同時也是AUDI R8 LMS Cup衛冕冠軍的熊龍(Alex Yoong)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在第一圈就與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發生碰撞,再加上賽車增重50kg的劣勢下,最終僅能以第七名完賽。 今天共有五位台灣車手在主場賽道上大展身手,包含7號的李勇德、51號黃錦章、15號陳軍華、35號李致中以及95號的藝人姚元浩。其中李勇德在16圈比賽中的大部分時間穩居第六,可是在比賽即將接近尾聲時卻因防守失誤而導致名次滑落,最終獲得第10名;黃錦章雖然以第9名衝線,但卻已經足以替他爭得業餘組的冠軍;而首度接觸AUDI R8 LMS賽車的姚元浩,賽前記者會即謙虛表示只要不要最後一名即可,儘管成績列屬後半段,但也沒讓車迷失望,以第十五名完賽。 李勇德排位從第7出發 李勇德準備就緒! 李勇德在16圈比賽中的大部分時間穩居第六,可是在比賽即將接近尾聲時卻因防守失誤而導致名次滑落 而結算至第五回合後,積分榜的名次大搬風,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收下第四名的12分之後,總分來到54分,一舉衝上龍頭位置;而獲得第三的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再獲得15分之後,也往前推進一個名次,以51分暫居亞軍;而無緣台灣站的原本領先者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則一口氣滑落至第三位,勢必得在剩餘的馬來西亞、日本、中國等三站超人發揮,同時也必須祈禱目前領先者失常表現,才會保有爭冠機會。 藝人姚元浩首度參與AUDI R8 LMS Cup 95號車-姚元浩 台灣車手陳軍華龐大辣妹加油團 而本回合僅獲得1分積分的李勇德,目前以23分的積分暫居第九位,但與第十名的李英健僅剩1分的差距,勢必得在一日雙回合(6、7回合)多發揮主場優勢才行,才能在接下來的比賽繼續保有競爭力。 8號車-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根據賽規,各位車手在第五回合的最快圈速將決定下一場比賽的發車排位。因此莫他拿(Edoardo Mortara)憑藉本場比賽的最快圈速鎖定了第六回合首位發車的優勢,這也將會是他首次在盃賽中以靜態發車的姿態起步。 經過台灣站第五回合的較勁,炎熱的高溫,讓許多車手大喊吃不消,就連擁有相近氣候型態的馬來西亞車手熊龍也認為這應該是盃賽至今最熱的比賽,除了車手得克服在高溫的環境中,同時保有專注力外,就連賽車輪胎、制動系統的控制也是一大課題,因此酷熱的天氣將會是接連兩回合中,車手共同最大的挑戰!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5-07-09T09:56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7)台灣站-第六回合 在三颱效應之下,大鵬灣的天空更加萬里無雲,7月5日盃賽第六、七回合的體感溫度更加張狂,若不撐傘恐怕短時間內就揮汗如雨,但在7月4日台灣站首回賽事在全台掀起熱議之下,本日進場的觀眾明顯更多了,光是有遮陽板的主看台就已經高朋滿座,延伸兩側的副看台區,儘管要撐著傘才能免除被烈日賽昏頭,但仍舊是抵擋不住車迷已經高漲的賽車辛烷值。 經過了台灣站首回賽事的比拼,選手對於賽道的熟悉度就更加掌握,也比較了解對手的賽車習性,再加上高溫的助燃,本日(7/5)無論是六、七回合的碰撞與火花明顯更多了,不僅讓賽事更添可看性,也增添了不確定性。 歷經了第五回合從領先集團因為失誤而滑落至第10名的落寞,台灣車手李勇德本回合險得更加積極,從起跑至比賽中段其實都維持在5名的位置,但為了一搏站上頒獎台的機會,在比賽後段為了搶名次,也向熊龍發起攻擊,只不過結果事與願違,最終反而因為碰撞而跌至第15名,熊龍反倒收下第4名。 7號車-台灣車手李勇德 李勇德在第六回合因為與熊龍發生碰撞,被賽事官方判罰加時30秒,因此排名落至第15名 而首度參賽AUDI R8 LMS Cup的台灣藝人、同時也是賽車愛好者的姚元浩,其實在第五回合表現還算可以,儘管成績列屬後半段,但也沒讓車迷失望,以第十五名完賽,但此回則敗在未曾在正式比賽接觸過的靜態起跑賽制,因為不諳R8 LMS賽車離合器接合時間,造成變速箱鎖定,因此出發沒多久就在一號灣因機件故障被迫退賽,而R8 Safety Car的出動也是台灣站的初體驗。 藝人車手姚元浩盃賽第六回合因為因為不諳R8 LMS賽車離合器接合時間,造成變速箱鎖定而未能順利發車,最終只能退賽 代替瑞士女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以客座身分參加AUDI R8 LMS Cup的義大利車手莫他拿(Edoardo Mortara),無疑是台灣站三回合的最大驚喜,在第五回合就展現經歷DTM德國房車錦標賽的高端實力,初來乍到,就拿下排位賽桿位,而且幾乎以獨跑之姿奪下了冠軍,不僅讓台灣車迷見證來自歐洲的賽車水平,著實也震驚了R8 LMS Cup盃賽的選手。 義大利車手莫他拿(Edoardo Mortara)以客座身分代表嘉實多車隊參賽 莫他拿(Edoardo Mortara) 莫他拿(Edoardo Mortara)因為在第五回正賽作出最快單圈成績,因此鎖定了第六回合的桿位,不過按規則必須增重50kg,而且還要在盃賽首度靜態起跑,這對莫他拿來說無疑都是不利的條件,而且在第五回合拿下冠軍後立刻變成了其他選手的眼中釘、肉中刺,因此也受到盃賽其他頂尖選手的挑戰,碰撞也就變多,就在賽事第十五圈時,就與54號車發生碰撞,這一意外也讓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退出該回合競爭,也奠定了莫他拿此回合的勝利。 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在第六回合因為碰撞意外而退賽 前一回合與香港車手、同時也是挑戰紐柏林24小時耐久賽的隊友李英健互爭高下,最終成功拿下亞軍的中國車手程叢夫,在這一回合依舊有穩定表現,因此緊接著在莫他拿之後抵達終點。 99號車-程叢夫 李英健盃賽第六回合表現不盡理想 今年加入盃賽的印度車手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幾乎各站都有登上頒獎台的紀錄,本回合也繼續保持優異的表現,全場幾乎都在掌握之中,即便面對熊龍的苦苦追趕,還是成功守住第三名的勝果。 8號車-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 第六回得頒獎典禮,是後看來是一場〝烏龍〞,因為莫他拿(Edoardo Mortara)賽後被判罰加時30秒因此痛失冠軍 然而,一切看似和平收場,就在頒獎典禮結束、前往賽後記者會中心後,結果卻是豬羊變色,因為托馬斯.福德巴赫提出抗議,而經過賽事官方重新檢視錄影後,原本第一名衝線的莫他拿必須對碰撞負責,但由於賽事回合已經結束,因此直接判罰加時30秒,這也讓莫他拿直接跌落至第八位,而前三名也因此洗牌,程叢夫登上第一、阿迪亞.帕特爾收下第二、熊龍則第三。 盃賽第六回賽事因為莫他拿(Edoardo Mortara)賽後被判罰加時30秒,因此痛失冠軍地位,使得第二的程叢夫取代! 截至第六回合比完,目前暫居第一的仍是握有積分72分的阿迪亞•帕特爾,而積分大進帳的程叢夫則以54分竄上第二,未能完賽的托馬斯.福德巴赫則維持51分,僅能排在第三位。而隨著而來的第七回合,在7月5日下午舉行,這也是AUDI R8 LMS Cup舉辦以來首度上下午雙回合賽事,不僅得克服午後的艷陽,更得考慮輪胎、煞車的最佳使用溫度,對車手而言是必是更艱難的對決。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8)台灣站-第七回合 歷經中午的短暫休息,以及氣溫的略為下降後,AUDI R8 LMS Cup台灣站最後一回合登場,而這也是盃賽舉辦至今,首度單日雙回合的競逐,對於車手、車輛輪胎、煞車等策略的攻防都是一大考驗,而第七回合之戰,以積分榜總分作為出發序,因此前六回合暫居榜首的阿迪亞•帕特爾(Aditya Patel)將以桿位出發,但也必須面臨50kg的增重。 而第六回合因為與莫他拿(Edoardo Mortara)進行攻防之戰,而導致未能完賽的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由於總積分關係,這一回合從第三順位出發,在較為完美的靜態起跑後,很快的追近與前方車手程叢夫與阿迪亞•帕特爾的距離,並且適時反超後,就一只與後方車手保持距離,甚至還做出該回合單圈最速紀錄,逐漸與後方車群拉開了10秒的差距,看似勝券在握。 盃賽第七回合頒獎典禮,恭喜托馬斯.福德巴赫拿下冠軍 托馬斯.福德巴赫在第七回合賽事力壓群雄! 托馬斯.福德巴赫(Thomas Fjordbach) 然而韓國車手柳慶旭的11號車在第十四圈時不幸打滑,賽車橫打在賽道上,因此全場黃旗之下促使Safety Car再度出動,此時所有賽車不能進行超車動作,但卻可以藉此拉近與前車的距離,替比賽增添不少變數,不過由於Safety Car領跑時,已經接近比賽尾聲,托馬斯•福德巴赫仍然頂住了壓力,成功收下了這一回合的冠軍,也算是一雪前一回合未能完賽之恥,而且還比下〝兇手〞莫他拿,堪稱是完美結局。 雖然因為Safety Car的出動,而讓原本已經被拉開的熊龍(Alex Yoong)有了逆轉的契機,不過還是未能如願,最終僅能以第二名衝線,依序是程叢夫、莫他拿,李英健,而桿位出發的阿迪亞•帕特爾本回合反倒有些失常,未能守住領頭優勢,一路下滑至第六名,要不是Safety Car的〝攪局〞,我想很有機會被此回合狀況不錯的台灣車手李勇德超越 熊龍 熊龍 由於台灣站前兩回合,都因為比賽後半段進攻或防守出現失誤,而讓原本第6、7名的名次下滑,以致前兩回合僅僅獲得1分的積分,因此第七回合採總積分出發序的方式,讓李勇德僅能以中段排位出發,不過都來到本土之戰的最後一回合,李勇德也使出渾身解數,不斷向前車進逼,接連的超車也讓車迷的歡呼聲此起彼落,最終在Safety Car的帶隊下,以台灣站三回合最佳的第7名作收。 7號車-台灣車手李勇德 深受矚目的藝人車手姚元浩,這一回合依舊輸在不甚熟悉的靜態起跑,甚至差點重蹈上一回合覆轍,就在車迷們替他捏一把冷汗之際,賽車還是即時出發,雖然已經與前車拉開一大距離,不過姚元浩還是靠著優異的賽車技巧以及豁出去的表現,在中後段逐漸趕上,甚至還超越了2-3輛車,也算是令人驚艷。 姚元浩這一回合依舊輸在不甚熟悉的靜態起跑,不但有順利完賽,還追過2-3位車手 而台灣業餘組車手陳軍華,在此回賽事也是讓本土車迷振奮的一大關鍵,敢拼敢衝的他,在過程中不斷向對手發起進攻,多次驚險超車之下,而讓排名竄升至業餘組排頭,但卻意外在最後黃旗時超越丹尼爾•比爾斯基而受到30秒的罰時,與冠軍失之交臂;所幸另一位台灣業餘好手黃錦章,繼第五回合收下分組冠軍後,本回合再收下亞軍,也算是彌補了遺憾。 台灣業餘組車手陳軍華在最後黃旗時超越丹尼爾.比爾斯基而受到30秒的罰時,與冠軍失之交臂 台灣業餘組車手陳軍華加油團 陳軍華的辣妹車模加油團也很受媒體關注 台灣好手黃錦章拿下盃賽第七回業餘組亞軍 而統計台灣站三個回合之爭,雖然客座車手莫他拿成為全場焦點,但最大的贏家我想非中國車手程叢夫不可,連三站上頒獎台,三個回合下來分別拿下第三、第一、第二的絕佳名次,不僅彌補了上一站韓國站缺賽的遺憾,也讓台灣站開賽前僅10分的積分一口氣進補了58分,結算68分的積分追上領先集團,僅落後於阿迪亞•帕特爾的80分、托馬斯•福德巴赫的76分。 因為盃賽第七回採總分決定出發排序,這對客座參賽的莫他拿(Edoardo Mortara)稍嫌不利 中國車手程叢夫堪稱是本回台灣站最大贏家,三度站上頒獎台! 程叢夫與莫他拿(Edoardo Mortara)的追逐戰 AUDI R8 LMS Cup 2015賽季已經進入中後段之爭,下一站將來到馬來西亞站,在台灣三回合賽事也有好表現得他,目前以64分積分暫居第四,或許回到故鄉作戰,將能再現盃賽衛冕冠軍的風采;至於無緣台灣站的瑞士女車手拉埃爾•弗萊(Rahel Frey)也將重返盃賽,繼續未凍結在44分的積分加把勁;當然除了看領先集團的廝殺之外,還是要持續幫AUDI Taiwan車手李勇德加油!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5-07-11T02:01
跑車真的是太酷了! 真想要一台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15-07-12T18:05
2015 AUDI R8 LMS Cup系列報導:(9)台灣車手專訪 歷經2天、3回合的激戰,2015 AUDI R8 LMS Cup台灣站圓滿落幕,這個台灣賽車史上最高規格賽事的抵台,也讓台灣方興未艾的賽車文化與風氣注入了不少能量,當然,能在自家賽場與來自國際級的頂尖車手同場較勁,這對台灣土生土長的車手而言絕對都是〝初體驗〞也是一大挑戰! 本次台灣站一共有五位台灣車手在主場賽道上大展身手,包含7號的李勇德、51號黃錦章、15號陳軍華、35號李致中以及95號的藝人姚元浩。這些在台灣車壇小有名氣的車手,除了李勇德與黃錦章已有AUDI R8 LMS Cup以及其他國際賽的參賽經驗外,基本上其他車手的比賽經驗均只限於台灣自辦盃賽,因此能在自家主場以及熟悉的賽道上與國際級高手過招,絕對是難能可貴的經驗。 AUDI Taiwan品牌大使李勇德是促成此次台灣站的幕後功臣 從2012年AUDI R8 LMS Cup開辦以來便投入賽事的李勇德,堪稱是盃賽的〝元老級〞車手,在當年賽事就奪下業餘組冠軍,並在隔年隨即轉入職業組,繼續在盃賽中拚戰,因此盃賽能首度來到台灣舉辦,除了AUDI Taiwan的極力爭取之外,品牌大使李勇德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也難怪李勇德在賽前記者會時就提到:「AUDI R8 LMS Cup台灣站將會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一役」。 李勇德從AUDI R8 LMS Cup元年(2012年)就開始參賽至今 儘管台灣站3回合賽事下來,李勇德分別以第10名、第15名、第7名完賽,一共僅能為其增添7分,結果雖然不盡人意,但其實比賽過程大多都能維持在前段班,可惜最終都敗在無力守成,整體表現算是相當精彩,但未能在期待已久的台灣站站上頒獎台,李勇德其實也難掩落寞。 7號車-李勇德 身為AUDI R8 LMS Cup元老級車手,同時也是台灣車手第一人,李勇德自然也扮演著賽事推廣與提攜新人的推手,因此除了持續參賽之外,也會將重心轉移到培養年輕選手的工作上,畢竟賽車天分必須從小挖掘,賽車技巧必須從年輕培養,也希望台灣賽車風氣能逐漸邁向職業化。 藝人車手姚元浩首度接觸AUDI R8 LMS Cup 而此回深受矚目的台灣車手還有藝人身分、同時也是賽車愛好者的姚元浩,過去便在台灣菁英杯大獎賽、台灣大賽車等盃賽拿下不錯的成績,今年甚至還加入剛在台灣新興的賽車比賽CATERHAM R300統一規格賽;此次為了媒體的關注度,在李勇德的牽線下,一同代表AUDI Taiwan參賽,所屬層級為非專業組。 95號車-姚元浩 由於姚元浩過去接觸的賽事都以房車賽為主,首次接觸GT等級的R8 LMS Cup,自然也是一大挑戰,所幸在前輩李勇德的指導下,以及賽事採用「Open Data」的賽車調校資料透明方式,讓新進的車手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因此在台灣站第一回合,姚元浩在所有20名車手中名列第15,已初次參賽而言算是相當了得。 95號車-姚元浩 但由於第2、3回合均採「靜態起跑」,這對從未接觸過這樣賽制的姚元浩絕對是一大考驗,果然在正賽第2回合,就因為不諳R8 LMS賽車離合器接合時間,造成變速箱鎖定,因此出發沒多久就在一號灣因機件故障被迫退賽,而第3回合也險些無法順利起步,讓眾人嚇出一把冷汗。 姚元浩盃賽第六回合因為因為不諳R8 LMS賽車離合器接合時間,造成變速箱鎖定而未能順利發車,最終只能退賽。 對此,姚元浩也在賽後記者會表示過去參賽經驗均是動態起跑,再加上平常錄影時間不定,因而難以挪出時間練習,所以才會在比賽中失常,保證未來會投入更多時間在賽車的掌握上;另外,關於是否會從房車轉戰GT賽事的問題,目前自己也仍在考慮中,會經過審慎評估後再做決定,但仍相當感謝AUDI Taiwan給予機會參加如此高規格的賽事等級。 另外2014年便以業餘身分參戰的黃錦章,是台灣站唯二擁有AUDI R8 LMS Cup盃賽經驗的車手,但其實他在2014年也有同時參加亞洲保時捷卡雷拉盃,基本上國際賽經驗還算豐富,而此回台灣站表現也相當亮眼,分別拿下第9名、第11名、第11名的成績,以業餘組成績來看拿下了第一名、第三名、第二名。 黃錦章此回台灣站表現亮眼,拿下業餘組冠軍 由於黃錦章同時擁有R8 LMS Cup以及保時捷卡雷拉盃的參賽經驗,因此也被問到有關兩種統一規格賽車的掌控程度。黃錦璋認為R8 LMS Cup的下壓力更明顯,因此無論在加速、過彎都更為穩定,但也因為如此,如果掌握煞車點及力道,就成為了決勝的關鍵,因此他認為R8 LMS Cup操控起來更簡單,但也要投入更多心力練習。 51號車-黃錦章
Zora avatar
By Zora
at 2015-07-14T10:10
奧迪在賽車領域越來越強了 !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5-07-16T02:14
天啊,平時看到一台R8就很稀奇了,現在看到一堆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5-07-17T18:19
台灣實在很需要一個國際級的賽車場 可惜沒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