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奇聞發表)買在戰火紛飛處 ─ 火熱而豐富的75萬元級距 - 汽車討論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4-01-06T07:55

Table of Contents

本帖最後由 狼影 於 2014-1-6 03:56 PM 編輯


對於一個初次購車,或者多數打算換購新車的消費者來說,75萬元肯定是個相當值得玩味的價位分級帶。

當然不是說每個人買新車,就一定得將75萬元當作一個門檻或目標,不過事實上,當現在新車價已越墊越高,以銷售量佔最大宗的國產中型房車來說,20年前以45-50萬元為門檻的時代過去了,10年前以55-60萬元為門檻的時代也過去了,現在,這樣一輛國產家庭房車,售價得從幾乎65萬元才開始買得到(更別說這些訂價65萬元以下的最入門車款,通常你走進展示間要購買時,銷售人員都會說基本型候車期較長,想努力把你洗上去購買較高等級車型),而真正成為市場主力的,則通常由70萬元上下配備等級車型所領銜主演,這麼一來,如果小小追加幾萬元,便可買到更多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車款,消費者當然可能因此心動。

正因如此,當今天75萬元的定義一出,所拋出的車單,就算不多如繁星肯定也讓人眼花撩亂,不過,由於主題是希望選出同樣價位帶下截然不同的車身型式,而這樣的金額,早已容許選擇包括房車、掀背車、MPV與SUV在內等四種符合一般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因此我們當然就市場注目度與價位吻合性,挑出包括Luxgen U6 Turbo 1.8T、Toyota Corolla Altis、Mazda5與Škoda Fabia 1.2 TSI在內的四輛車,前面兩者都是目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新生代車款,後頭兩者則於各自領域發光發熱,並成為所屬級距最抵買的選項之一,將之放在一起,當然想看看能否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許多媒體在進行集體評比時,總容易陷入〝對不對等、同不同級〞的窠臼中難以自拔,事實上,對於多數消費者、特別是最主力的那群普羅買家而非發燒車迷來說,多少錢買什麼車,差不多的錢可以買到什麼車,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重點;現在,既然我們有了75萬元左右預算,而且又有分別屬於SUV的Luxgen U6 Turbo 1.8T、房車的Toyota Corolla Altis、MPV的Mazda5以及掀背車的Škoda Fabia 1.2 TSI,一齊放在同場,自然很容易突顯各自的優勢與弱點,雖說好惡永遠都是主觀,但透過腦力激盪,倒也可以讓網友回頭想想,如果也以此預算作為考慮購買的依據,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車款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選項?

或許你首輛車是讀書時的Scooter,也可能是老爸淘汰的中古房車,但若論首次踏入汽車展示間、購得人生第一輛全新汽車,很有可能,就是此次鎖定的目標,75萬的級距。

如同開場所述,以台灣現今車壇現況,70-80萬級距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雖然以市場大宗的國產中型房車而言,60萬起是車廠們普遍的共識,但在車型分布上,消費者往往最終選擇的是配備面較為豐富的上級車款,也就是價格高於70萬以上的車型,讓這級距的戰火激烈,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除了國產房車對手外,進口車廠也想要於此級距分一杯羹,考量進口品牌與引進成本,切入此市場的往往是車身尺碼較為嬌小的掀背車型,再加上近年來較夯的休旅市場,包含高底盤的SUV與低底盤的MPV,造就了70-80萬此級距的市場榮景。也因此,消費者面對此市場時不再是如過去國產中型房車此般簡單,選擇性的增加,是好事,但要如何下手,這篇倒是可以給點參考意見。而為了讓火力集中,我們於70-80萬中間取得了個平衡值,75萬上下,就是這次的重點。

為何會選擇四輛車齊聚一堂?其實這代表了這級距的主要購車需求。由於近年來車廠的意向操控與氛圍營造,休旅車似乎成為了家庭用車的首選,所以,我們找來了最新問世的Luxgen U6 Turbo,且不只有新意,Luxgen U6 Turbo開出的價格帶是目前國產同級距中最具誠意的選擇,且除了價格的友善,整體品質的表現不僅與對手平起平坐,更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優異,也是為何會以其做為SUV代表的主因。

若休旅車無法滿足家庭成員的乘載需求,有著三排座椅、5+2人座空間的MPV車型,空間的使用能力更佳,所以我們找來了Mazda Mazda5,但為何不是Toyota Wish?因我們認為,採用側滑門的Mazda5於使用上更便利,更是值得向消費者推薦的好產品,同時也因Mazda5近來推出了新入門車型的7人座尊榮型,價格剛好落於此次的瞄準標靶內,也是雀屏中選的原因。

而對於許多首次購車的年輕買家而言,因家庭成員結構簡單、市區通勤代步主要,又喜歡與人不同的進口品牌,還須符合此次75萬左右的價格定位,Škoda Fabia的確是很好的代表。

最後,這應該無須解釋,從數字面,Toyota Corolla Altis是市場中最多人的選擇,若你不想花太多腦筋,看看計程車的使用種類,或你家鄰居車庫停的車款作為你購車的選擇,那Corolla Altis的現身,絕對是最正確的登場邏輯。


從小家庭到大家庭的考量,從自我風格的挑選到與人相同的不失誤邏輯,同場現身的Luxgen U6 Turbo、Mazda Mazda5、Škoda Fabia與Toyota Corolla Altis四輛車,代表著各種對車的不同需求,但也因各自的定位不同,有著截然不同的屬性與特色,有空間,有靈活也有節能,所以,老話一句,了解自身預算,搞清楚自己用車方式,這四種車款,基本上都可以滿足各種層面的消費者需求;當然,若你硬要挑出個較少人支持的性能代表,在75萬級距,我還可以推薦給你Suzuki Swift Sport,不過未在這次的評選範圍內,因為性能車,自古以來就不是市場大宗。

在同一價格帶中,不同級距的四款車型,有何特色與優勢,足以讓消費者選擇?


Luxgen U6 Turbo 1.8豪華型
Luxgen最新力作U6 Turbo,展現該品牌前所未有的高成熟性,各項設定都較過去車型;近幾年SUV車型盛行,不少消費者在購車時都將SUV列為首選,而U6 Turbo問世,給予消費者一個實惠且產品力均衡的選擇,相較於本次評測的四款車,較高的車高,給予駕駛較好的視野,這也是不少消費者選擇SUV的主因,同時,以SUV而言,U6 Turbo在操控方面有著高水準演出,甚至在本次的評測中可以排在前段班,這對於注重操駕樂趣與需要大空間的買家來說,亦為優勢之一。


U6 Turbo 1.8是同級車中唯一採用渦輪增壓引擎汽油引擎的車款。

拜車高較高,U6 Turbo 1.8有著SUV為人稱道的視野良好之優勢。

以科技車為訴求的Luxgen,在U6 Turbo 1.8上在座艙中同樣充滿前衛科技風格。
Mazda Mazda5 七人座尊榮型
採三排6+1人座椅設定的Mazda5,可藉由多元的座椅變化機制,賦予最靈活地空間利用機能,其中獨家的KARAKURI座椅設計,利用第二排雙獨立座椅下方空間配置置物網或中央椅墊,可視使用需求彈性運用,在人員載運與置物間獲得良好平衡;此外,Mazda5也是同級距車中,唯一採用側滑門設計的車型,開啟車門所需空間較小,當車輛停於狹窄巷弄或停車位時特別受用,此外,較大的後車門開啟面積,進出後座的便利性也較佳。因此,空間運用與便利性優異的Mazda5,是在此價格帶中,較適合家中人員較多之家庭使用的車型。


KARAKURI座椅設計,利用第二排雙獨立座椅下方空間配置置物網或中央椅墊,可視使用需求彈性運用,在人員載運與置物間獲得良好平衡。
採側滑門設計的Mazda5,所需要的開門空間相對較小,便於狹窄空間內開啟車門。

Mazda5也是本次評測車款中,進出後座最便利的一輛。
Škoda Fabia 1.2 TSI
Fabia 1.2 TSI為本次75萬價格帶評測中所選擇的小型掀背車代表,精小的車身尺碼,於都會巷弄中穿梭與停車都相對容易輕鬆,而且搭載之1.2 TSI渦輪增壓引擎搭配七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系統,是這次評測的四款車中科技成分相對較高的,並且還具有小排氣量之稅賦優勢,所輸出之17.9kgm/1550 – 4100最大扭力,甚至比Corolla Altis還要優異,因此,動力表現部分完全不會因引擎排氣量小而有不足之處;此外,Fabia 1.2 TSI在基本安全配備表現上也是四輛車最豐富的,擁有六具氣囊與ESP電子行車穩定系統,對於觀念較新、注重安全性且務實的族群,十分具有吸引力。




Škoda Fabia 1.2 TSI搭載之1.2 TSI渦輪增壓引擎搭配七速DSG雙離合器變速系統,是這次評測的四款車中科技成分相對較高的,並且還具有小排氣量之稅賦優勢。

Škoda Fabia 1.2 TSI亦配有ESP電子行車穩定系統。
Toyota Corolla Altis 尊爵版
Corolla Altis自從導入台灣國產後,連年拿下單一車系銷售冠軍,在市場上的吸引力可見一斑,以往較中庸的產品力,雖然很合台灣消費者胃口,但總欠缺明顯的特色,然而全新的第11代車型,全面換上Toyota年輕化外觀設計語彙,擺脫過去的平庸感,同時它也是本次評測中,節能表現最好的一款,在油價高的年代中,是消費這最為在意的部分,而且它在操控面上的不斷進步,讓它更難有明顯的缺點可挑剔,加上Toytota良好的品牌形象與售後服務口碑,同樣為Corolla Altis加分許多。




Corolla Altis配有ECO節能輔助系統,駕駛者可藉由儀錶板中的圖形顯示,更精準的控制油門,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本次以75萬為基準,挑選了四款不同級距車型針對不同面向進行評測,每輛車也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與優點,給予消費者購車時可以有所參考,同時也可深思自我的實際用車需求,選擇更為符合需求的車種或車型。

於先前介紹完各款產品的特色之後,也透過簡單的主觀排名,彙整出大部分人心目中75萬元價格帶的最佳車款。




身為台灣單一車系銷售冠軍,Corolla Altis深獲廣大消費者喜愛,全新第11代車型產品力再次進化,將過去被詬病的操控面予以改善,讓它更無缺點,全面且均衡的表現,仍舊是這個價位中的最佳選擇;Mazda5靈活的空間利用與座椅變化,為四輛車中空間實用性最好的一款,Fabia是唯一的歐系小車,靈活好開是其優勢,不過承載機能不如其它車型;U6 Turbo雖然是Luxgen目前成熟度最高的車款,不過在部分細節上仍有待加強,由其是在人體工學部分,其中方向機柱僅有上下兩向可調功能,是絕對不會選這輛車的原因。


雖然Škoda Fabia是4款車中尺碼最嬌小的,但由於導入高頂的MPV概念,讓其以最小的車身有著最具效率的空間使用度,不僅可滿足雙人用車需求,小家庭也足敷對應,加上城市穿梭最為便利的靈活度,與出色的油耗,自身認為是最合乎時代需求的此級距選擇。從各方面數據考量,有著5+2人座空間表現的MPV車型始終較同尺碼的休旅車有著更具彈性的空間使用度,這也是為何從實用機能切入,我會推薦Mazda Mazda5勝過Luxgen U6 Turbo,雖然單從Luxgen自身產品論,或是綜觀整個國產休旅市場,Luxgen U6 Turbo都很具吸引力,不過當SUV比較上了MPV,我還是偏向後者為主。至於Toyota Corolla Altis,雖然有著出色油耗,也是許多消費者的最終選擇,但除了過於高度的共通性讓我打退堂鼓外,房車的實用機能也始終不如強調休旅機能的MPV或SUV,以一車多用的概念而論,Altis會是我的最後選擇。


緊湊的體型,加上小家庭用車的訴求,是Fabia獲得青睞的因素。

75萬元,可以買到房車、SUV、MPV與掀背車,卻絕不可能有什麼品味特立獨行車型,所以不如從最實際的角度出發。之所以選U6 Turbo,一方面因為對於這個臺灣自主品牌不斷努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該車為市場SUV最划算也最低價的選擇,加上空間與實用機能恰到好處,設計、性能還有油耗也夠水準,因此成為筆者的Best Buy。Mazda5也是相似的概念,同樣的錢,當然找一款功能齊備的車款,大空間、高彈性與以MPV來說堪稱漂亮的外型向來是這款車的優點。Corolla Altis則向來是這個價位帶最不會錯的選擇,可惜的是如果是最入門或第二級的車型,會是更划算的標的。最後Fabia不是不好,B Segment也有其應有的價值,但是當B Segment要價到70餘萬時,便像基隆小鴨一樣失去了單純、簡單的宗旨,加上較不討喜的設計,從第一款車開始便是B Segment車主的筆者,向來認為一級車就會有一級車的價值與品質,同樣的錢,當然不會想再買較低級別的車款。


油耗經濟、安全性與車身尺碼是個人選擇車款時的優先考量,充足的安全配備、經濟的油耗表現與輕巧的車身尺碼是Škoda Fabia最大的優勢,以個人用車需求而言,Fabia確實會是首先考量的車款。而Corolla Altis同樣擁有出色的油耗表現,同時無論質感、外型設計與操控性等過去為人所詬病缺點也在這代被一次改進,再加上Toyota出色的售後服務品質,都是Altis的優勢所在。無奈,身為傳統三廂四門房車的構型,對於喜愛掀背車款的我而言,只能排在次位。Luxgen U6 Turbo與Mazda Mazda5,則是屬於SUV與7人座MPV車款,本來就不在優先考量的名單之中。不過,由於U6 Turbo進步的幅度明顯,包括油耗表現、內裝質感與動態的表現,都已屬成熟的產品,都在心中留下了不錯的印象。至於Mazda5,雖然是一款擁有側滑門又具7人座的全方位MPV,但以個人用車而言,一輛體型不小、重心高又空曠的車室,確實不會是首先考慮購買的車款。

從排名彙整的結果,能夠發現Škoda Fabia獲得兩個第1名,最差的排名也僅有第3,成為大部分主觀上認為的最佳車款。而Toyota Corolla Altis與Mazda Mazda5則是獲得相同的成績,不過Mazda5則由於深具彈性的空間表現,在多數人心中成為次要的購買選擇。Corolla Altis則是因為各個人喜好的不同,呈現相當不規則的分配,甚至在其他人的心中成為首要的購車選擇。而U6 Turbo,雖然各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卻無法獲得普遍不愛SUV的編輯部成員青睞,排名並不出色,然而這並不能表示U6 Turbo的表現並不出色或是遜於其他3車,僅是少數各位並不喜愛SUV車款罷了。


Mazda5雖然並未被任何編輯選為優選,在各排名上皆有不錯的表現。
多變的座椅變化與具有彈性空間運用,是Mazda5的特色。
從這次的排名,不難發現,在不同面向考量之下,所挑出的首選車款皆不盡相同。主打安全牌的保守消費者,不希望選擇冷門車款而成為售後孤兒的,各項表現均衡,又擁出色售後服務的Toyota Corolla Altis,即使已是滿街的制服車,仍然會是優先的考量。不過,若是注重安全的小家庭,進口的Škoda Fabia則能靠著嬌小的體型與充足的安全配備博得消費者的目光。若是喜愛SUV的消費族群,國產SUV中少數跨下80萬元價格帶的車款,再加上已然成熟的質感設計與行路感受,確實也是值得推薦的車款。Mazda5,則是透過出色的空間運用,在各位編輯的心中也平均排在前段,即使不是首選,也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當然,以上的排名並不能代表這幾款車的實際優劣,僅是各少數人群在考量自己的喜愛與用車需求之下,所排出的先後順序,以給大家一個參考的方向。若您也在考量75萬元左右的車款,不妨再次檢視個人的用車需求與喜好,便能挑選出個人的優先考量。

All Comments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14-01-08T01:35
我想 toyota 還是會賣得比較好,畢竟品牌在台灣已經算很大眾的車...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4-01-09T19:15
Luxgen看起來比較吸引人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4-01-11T12:55
真是優質好文阿~ 真讓人能可觀考慮怎麼購車 尤其是家用車阿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4-01-13T06:35
這幾輛車中我會選擇馬字達5~~車大又好看!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4-01-15T00:15
版主真是深得人心. 一篇就說出了首購族的心聲. 真是太棒的剖析與分享了.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4-01-16T17:55
今年真是戰火四射各家卯足全力在拼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14-01-18T11:35
這個價位的級距~~真的是很尷尬又很血腥的~~這幾台車也是一時之選~~真的叫人也很難做選擇吧!! 應該是要看個人不同的需求來定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4-01-20T05:15
我只是來學習的。。感謝分享……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14-01-21T22:55
馬5比較實用又是七人座,好用.. U6是科技感重..超前衛的科技... 這兩款比較不同於一般轎車...個人喜歡這一類的啦..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14-01-23T16:35
這些不同級距放在一起 真的蠻妙的  每部車都有他的長處  但還是希望u6愈來愈近進步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4-01-25T10:15
頭又大已經稱霸了台灣車市 現今生態就是如此 一塊大餅.頭又大先咬掉一半以上(65%) 然後三菱.裕隆.納智捷.本田.福特.馬自達再去分剩下的35% 去年2013頭又大在大型房車已經打的好幾家車廠棄守了 年底又推出ALTIS這個超強棒... 其他車廠想撼動頭又大可要等幾年或是祈禱他犯錯
Mia avatar
By Mia
at 2014-01-27T03:55
各車廠紛紛打主力車種差不多價位的差距.真的叫人難以決擇啊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4-01-28T21:35
不同類型的車種難以比較 符合個人使用需求的車 就是好車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4-01-30T15:15
U6讚~ 比較前款的U7來說,價錢低又省油 之前蠻喜歡馬5的空間和價錢,但是U6一出來,我變心了

車禍車損賠償相關問題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4-01-06T00:00
我開車被撞,被撞當天路上很多車輛,我的車子被外側車道強擠,導致我的車身由中間車道稍微橫越內車道,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