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六期大客車上市!車體德國原廠設計 - 汽車
By Anonymous
at 2021-03-14T07:41
at 2021-03-14T07:41
Table of Contents
我跟朋友都笑說BENZ進遊覽車是為了取代早期FUSO的市場
FUSO則是一直被戲稱為MERCEDES-FUSO
在台灣歐系車的市佔第一應該還是SCANIA
當然這跟福方、永德宮早早在台灣在地生產所致
四期K380時代 根本只有SCANIA一家歐洲遊覽車可以選
喔對了 永德宮的發表會跟車展大概是商用車商中最大方的了
有去賞過車的車迷大概都懂
-
目前遊覽車聽過評價最好的是MAN
主要在底盤的舒適度上有明顯的好評
但是MAN在台灣因對代理權幾經更迭 所以車輛數一直不多
-
第二個應該是VOLVO 但是他的代理權反而穩定
車輛數不多 的原因大概還是售價
加上VOLVO在台灣一直都導入更高階的車型
所以售價都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VOLVO近10年在台灣的傳奇大概就是B13R了
搭配車體我聽說報價報到1500萬
(消息正確與否都是流傳 因為價格還有選配問題並不透明)
喔對了 VOLVO的雙層公車
台灣其實不是第一個使用的
太古VOLVO與大吉汽車在稍早就有供應韓國的市區雙層公車訂單
時至今日還在持續交車中
-
DAF嚴格來說不是正式的遊覽車品牌
他是金龍汽車的底盤部品搭配PACCAR引擎 跟方向盤(汗
但是這批車有從台灣外銷過日本就是(令人訝異)
DAF在接近三十年前就拆分出遊覽車品牌
成為VDL
又因緣際會地跟DAF同時被納入PACCAR旗下
-
說到金龍就不得不提SCANIA TOURING這款原廠巴士
至於為甚麼會扯上金龍
簡單說就是金龍/海格客車為SCANIA代工的成車
-
其實歐/日系遊覽車因為外銷數量很大
所以一直存在著底盤車+車身代工的是造型態
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國家的法規
台灣一直沒有所謂整車進口的車
最大原因是台灣遊覽車限寬2,500mm
但是歐洲當地大多數供應的成車是2,550mm
車寬對車輛機械布局影響很大
只要變動成本就特別高
MCI當初是因為舊制的限寬較鬆所以進來了一大批
但是後來就縮限車寬變成今日這樣
-
在台灣日系高階車越來越少的原因
大概還是台灣是舶來品國家
商用車的成本一直都不低
遊覽車更是有舒適性的考量
日系車的結構可能簡單 但是配備都逐漸落後
在日本當地因為是完全國產車 保養便宜
所以還滿地都是 而且車齡都偏高
但是過過鹹水就很難跟歐系車拉出差距了
-
遊覽車還有一個都市傳說
就是所謂一體成形
這是從國光/MCI時期開始出現的代名詞
因為MCI的車身是單體車身(全承載車身)
加上美系車本身就是粗壯
只要跟美系商用車捉對 不要說日系車的 連歐系車都是衛生紙糊的
歐洲也有全承載車身的廠商 NEOPLAN
印象中有聽說過SCANIA系統
不過近年來大多專攻MAN系統
-
遊覽車兩大結構
全承載車身,就跟小轎車一樣。引擎、車軸是車身上的組件
分離式車身則是台灣最常看到的 引擎、車軸會掛在一個骨架上
所以會看到有人戴安全帽開著一張底盤在路上跑XD
不過這兩者的分別有一點縮小
因為近年來分離式車身出現了運輸樑的設計
除了前後軸結構以外 骨架中段會被取下
由車體結構取代
--
FUSO則是一直被戲稱為MERCEDES-FUSO
在台灣歐系車的市佔第一應該還是SCANIA
當然這跟福方、永德宮早早在台灣在地生產所致
四期K380時代 根本只有SCANIA一家歐洲遊覽車可以選
喔對了 永德宮的發表會跟車展大概是商用車商中最大方的了
有去賞過車的車迷大概都懂
-
目前遊覽車聽過評價最好的是MAN
主要在底盤的舒適度上有明顯的好評
但是MAN在台灣因對代理權幾經更迭 所以車輛數一直不多
-
第二個應該是VOLVO 但是他的代理權反而穩定
車輛數不多 的原因大概還是售價
加上VOLVO在台灣一直都導入更高階的車型
所以售價都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VOLVO近10年在台灣的傳奇大概就是B13R了
搭配車體我聽說報價報到1500萬
(消息正確與否都是流傳 因為價格還有選配問題並不透明)
喔對了 VOLVO的雙層公車
台灣其實不是第一個使用的
太古VOLVO與大吉汽車在稍早就有供應韓國的市區雙層公車訂單
時至今日還在持續交車中
-
DAF嚴格來說不是正式的遊覽車品牌
他是金龍汽車的底盤部品搭配PACCAR引擎 跟方向盤(汗
但是這批車有從台灣外銷過日本就是(令人訝異)
DAF在接近三十年前就拆分出遊覽車品牌
成為VDL
又因緣際會地跟DAF同時被納入PACCAR旗下
-
說到金龍就不得不提SCANIA TOURING這款原廠巴士
至於為甚麼會扯上金龍
簡單說就是金龍/海格客車為SCANIA代工的成車
-
其實歐/日系遊覽車因為外銷數量很大
所以一直存在著底盤車+車身代工的是造型態
主要是為了適應不同國家的法規
台灣一直沒有所謂整車進口的車
最大原因是台灣遊覽車限寬2,500mm
但是歐洲當地大多數供應的成車是2,550mm
車寬對車輛機械布局影響很大
只要變動成本就特別高
MCI當初是因為舊制的限寬較鬆所以進來了一大批
但是後來就縮限車寬變成今日這樣
-
在台灣日系高階車越來越少的原因
大概還是台灣是舶來品國家
商用車的成本一直都不低
遊覽車更是有舒適性的考量
日系車的結構可能簡單 但是配備都逐漸落後
在日本當地因為是完全國產車 保養便宜
所以還滿地都是 而且車齡都偏高
但是過過鹹水就很難跟歐系車拉出差距了
-
遊覽車還有一個都市傳說
就是所謂一體成形
這是從國光/MCI時期開始出現的代名詞
因為MCI的車身是單體車身(全承載車身)
加上美系車本身就是粗壯
只要跟美系商用車捉對 不要說日系車的 連歐系車都是衛生紙糊的
歐洲也有全承載車身的廠商 NEOPLAN
印象中有聽說過SCANIA系統
不過近年來大多專攻MAN系統
-
遊覽車兩大結構
全承載車身,就跟小轎車一樣。引擎、車軸是車身上的組件
分離式車身則是台灣最常看到的 引擎、車軸會掛在一個骨架上
所以會看到有人戴安全帽開著一張底盤在路上跑XD
不過這兩者的分別有一點縮小
因為近年來分離式車身出現了運輸樑的設計
除了前後軸結構以外 骨架中段會被取下
由車體結構取代
--
All Comments
By Kyle
at 2021-03-17T21:44
at 2021-03-17T21:44
By Adele
at 2021-03-21T23:16
at 2021-03-21T23:16
By David
at 2021-03-26T22:10
at 2021-03-26T22:10
By Oscar
at 2021-03-30T18:32
at 2021-03-30T18:32
By Mason
at 2021-04-04T04:47
at 2021-04-04T04:47
By Eartha
at 2021-04-08T07:28
at 2021-04-08T07:28
By Poppy
at 2021-04-09T07:58
at 2021-04-09T07:5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4-13T14:02
at 2021-04-13T14:02
By John
at 2021-04-14T23:16
at 2021-04-14T23:16
By Frederic
at 2021-04-15T17:48
at 2021-04-15T17:48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4-20T01:27
at 2021-04-20T01:27
By Isla
at 2021-04-22T07:43
at 2021-04-22T07:43
By Quintina
at 2021-04-24T10:09
at 2021-04-24T10:09
By Hamiltion
at 2021-04-26T03:42
at 2021-04-26T03:42
By Sandy
at 2021-04-30T03:26
at 2021-04-30T03:26
By Andrew
at 2021-05-01T16:09
at 2021-05-01T16:09
By Thomas
at 2021-05-04T16:02
at 2021-05-04T16:02
By Frederic
at 2021-05-06T02:05
at 2021-05-06T02:05
By Ivy
at 2021-05-10T23:52
at 2021-05-10T23:52
By Edwina
at 2021-05-13T06:20
at 2021-05-13T06:20
By Thomas
at 2021-05-17T13:19
at 2021-05-17T13:19
By Enid
at 2021-05-21T20:17
at 2021-05-21T20:17
By Yuri
at 2021-05-26T19:46
at 2021-05-26T19:46
By Sandy
at 2021-05-27T09:26
at 2021-05-27T09:26
By Harry
at 2021-05-31T06:36
at 2021-05-31T06:36
By Hamiltion
at 2021-06-02T18:22
at 2021-06-02T18:22
By Dora
at 2021-06-03T21:32
at 2021-06-03T21:32
By Agnes
at 2021-06-07T14:04
at 2021-06-07T14:04
By Elma
at 2021-06-10T18:54
at 2021-06-10T18:54
By Catherine
at 2021-06-12T07:49
at 2021-06-12T07:49
By Zanna
at 2021-06-13T16:36
at 2021-06-13T16:36
By Lauren
at 2021-06-15T07:16
at 2021-06-15T07:16
By Oliver
at 2021-06-16T16:46
at 2021-06-16T16:46
By Joe
at 2021-06-20T22:59
at 2021-06-20T22:59
By Callum
at 2021-06-23T12:02
at 2021-06-23T12:02
By Adele
at 2021-06-27T05:18
at 2021-06-27T05:18
By Heather
at 2021-06-29T07:12
at 2021-06-29T07:12
By Caitlin
at 2021-07-01T23:36
at 2021-07-01T23:36
By Queena
at 2021-07-04T09:52
at 2021-07-04T09:52
By Charlotte
at 2021-07-05T12:25
at 2021-07-05T12:25
By Eden
at 2021-07-08T20:21
at 2021-07-08T20:21
By Jacky
at 2021-07-12T05:07
at 2021-07-12T05:07
By Doris
at 2021-07-12T11:58
at 2021-07-12T11:58
By Selena
at 2021-07-14T08:06
at 2021-07-14T08:06
By Ina
at 2021-07-15T05:39
at 2021-07-15T05:39
By Connor
at 2021-07-15T06:54
at 2021-07-15T06:54
Related Posts
油電車,引擎降馬力
By Ethan
at 2021-03-14T02:10
at 2021-03-14T02:10
四代馬三隔音有屌打三代嗎?
By Ina
at 2021-03-14T00:45
at 2021-03-14T00:45
前後兩車同時變換車道,誰讓誰?
By Aaliyah
at 2021-03-13T23:50
at 2021-03-13T23:50
Tobe鑰匙有無防盜晶片?
By Hazel
at 2021-03-13T23:40
at 2021-03-13T23:40
請問這樣可以檢舉幾項?
By Megan
at 2021-03-13T23:36
at 2021-03-13T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