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不需要4驅嗎??? - 汽車
By Agnes
at 2020-05-26T12:14
at 2020-05-26T12:14
Table of Contents
→ ststLiang: 四個輪子驅動跟兩個輪子驅動要達到“飄”的狀態條件一05/26 10:17
→ ststLiang: 樣? 05/26 10:17
→ ststLiang: 我是疑問句 05/26 10:17
→ ststLiang: 我“懷疑”並不一樣 05/26 10:18
推 hasebe: 一樣,某輪子因為水坑摩擦力歸0 05/26 10:18
關於四驅雨天抓地的討論,最近在臉書剛好看到相關的說明
轉過來這邊給大家參考
內文也說明2WD或4WD在麋鹿測試不會有差異的原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KWVvMcKBo&feature=youtu.be
作者Jeffrey Wang
[前言] 本文的緣起: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70290829743673/permalink/2662991483806922/
Jeffrey Wang:『黃正擁 大大,媒體大多將 AWD 神化/美化了;
小弟現在正忙,會另行抽空、
另外開版來個「長篇大論、廢話連篇」解釋給您聽 ...』
所以,今天小弟就來兌現承諾了 ... :)
首先,
當車輛在行駛時,輪胎與地面之間可能會產生三種力:
「滾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
其中,
「滾動摩擦力」只與「油耗、噪音」有關,不是今天的主題;
「滑動摩擦力」主要發生於「打滑」之後,也略過不談;
所以今天的主角就是「靜摩擦力」。
[本文]:
對於 AWD (Full-time 4WD),很多人都有一種迷思、誤以為:
「後輪得到引擎驅動力之後,後輪的抓地力會變好」(其實不對);
這種迷思的起源,
一來,是被「不明究理、別有用心(幫車廠宣傳)」的不長進媒體所誤導;
二來,是將輪胎的兩種物理特性
「抓地力 (traction)」與「偏滑角 (slip angle)」混為一談、搞擰了。
所以,
小弟的下文將會分成
「抓地力 (traction)」與「偏滑角 (slip angle)」兩部分、各別詳述。
【抓地力 (traction)】:
何謂「抓地力 極限」?物理學上的意義
就是:
「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 該輪胎的負重 × 當時的地面與胎面之間的靜摩擦係數
何謂「輪胎打滑」?物理學上的意義
就是:
「施加於該車輪上的『引擎驅動力 + 煞車力 + 過彎離心力』
三者的『合力』(向量總和)
超過了上述的『抓地力 極限』(= 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也就是說,
當施加於某一車輪上的「合力」(引擎驅動力 & 煞車力 & 過彎離心力的向量總和)
超過了當時該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之時,
「輪胎打滑」就會發生。
所以,
對某一車輪「增加驅動力」,會導致/加重 該輪胎的打滑傾向;
對某一車輪「減少驅動力」,會消除/減輕 該輪胎的打滑傾向。
再舉個例:
當某輛 前驅車在公路上以「定速巡航、直線」行駛,此時施加於
後輪上的「合力」(引擎驅動力 & 煞車力 & 過彎離心力的向量總和) 趨近於零,
所以此時它的後輪的抓地力 (traction) 是處於最佳狀態。
那麼,在 TCS 系統尚未普及之前的時代,
大家公認的「AWD 車款的行駛安全性確實是遠勝於 2WD 車款」,
又是怎麼回事?
其實原因是這樣:
以 2WD 的前驅車而言,每個前輪會分配到大約 50% 的引擎驅動力;
反觀 AWD 車的每個車輪,只會分配到大約 25% 的引擎驅動力;
所以,
AWD 的驅動輪 發生打滑的機率
比 2WD 的驅動輪 來得低 。
但是,因為目前 TCS 在新車市場中已經非常普及(尤其是進口車),
所以情況已有所改變;
如下:
前驅車 (例如 Vitara 的 2WD 版) 如果有配備 TCS/ESP 的話,
一旦偵測到某一前輪開始打滑的話,電腦就會立刻自動降低引擎輸出、
以便減少該車輪上的引擎驅動力;如此一來,行駛「安全性」就保住了,
但車速卻會因此而降低,所以「駕駛樂趣」就因此減損了。
另一方面,
反觀 Vitara All-Grip 的 Auto Mode 在相同的狀況(某一前輪打滑)下,
如果它能在 TCS 作動之前、就搶先一步將部分引擎動力傳至後輪、
而消除了前輪打滑現象的話,那麼電腦就無須再降低引擎輸出了,
所以車速就不會因此而降低,所以「駕駛樂趣」就保住了。
由上可知,
如果單單只就「柏油路面上的行駛安全性」來看的話,
有配備 TCS/ESP 的 2WD 版 Vitara 其實並不遜於 Vitara All-Grip;
但若是加上「駕駛樂趣」考量的話,
2WD 版 Vitara 當然就遠遠遜於 Vitara All-Grip 了。 :)
至於江湖上流傳已久的「後輪得到引擎驅動力之後,後輪的抓地力會變好」,
這個說法以物理學的觀點來看,根本是個「似是而非」的錯誤論述;
因為,
就以 Vitara All-Grip 的 Auto Mode 為例,實際上其實是這樣:
當電腦偵測到前輪因路面積水而打滑時,
立刻自動將一部分的驅動力由前輪轉移至後輪;
然後前輪因為「引擎驅動力減少了」,所以打滑現象就因此消除了。
也就是說,實際上的因果關係其實是這樣:
部分引擎驅動力由前輪轉移至後輪 → 後輪得到引擎驅動力
→ 前輪的引擎驅動力減少了 → 前輪的打滑現象消除了。
以下另舉一例說明:
假設某台 前驅車的車重 1000 kg,前後配重是 60:40,
輪胎與地面之間的靜摩擦係數 = 1;那麼它的
每個前輪的「胎面與地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300 kgw,
所以它的最大驅動力總和只能到 300 x 2 = 600 kgw 為止;
一旦超過 600 kgw 之後,兩個前輪就會開始打滑。
再來,
假設某台 AWD 車的車重 1000 kg,前後配重是 50:50,
輪胎與地面之間的靜摩擦係數 = 1;那麼它的
每個前輪/後輪的「胎面與地面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250 kgw,
所以它的最大驅動力總和能夠到 250 x 4 = 1000 kgw 為止;
一旦超過 1000 kgw 之後,四個車輪就會開始打滑。
如上,
因為 1000 kgw > 600 kgw,
所以 AWD 車款不但在「駕駛樂趣」方面勝過 2WD 車款,
而且在「TCS 系統尚未普及的時代」中、
AWD 車款的行駛安全性上也是優於 2WD 車款。
但是,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個問題:
當 驅動力總和超過 600 kgw 之後,那台前驅車的兩個前輪就會開始打滑,
但此時它的兩個後輪卻不會打滑 (除非駕駛人亂踩剎車);
再來,
當 驅動力總和超過 1000 kgw 之後,那台前驅車仍然只有兩個前輪打滑、
而兩個後輪卻不會打滑 (除非駕駛人亂踩剎車);
但反觀那台 AWD 車,它的四個車輪卻都會開始打滑了!
上述的現象,就是以往車壇中常說的:
AWD 車的操駕極限比較高;但如果超過極限、失控之後,卻比較難救 ...
【偏滑角 (slip angl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1%8F%E6%BB%91%E8%A7%92
當車輛在「過彎」之時,關於每個輪胎的
「偏滑角 (slip angle)」或「偏滑角產生率」的數值大小,
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了:該輪胎的負重、施加於該輪胎的引擎驅動力、
煞車力、過彎離心力、胎壁軟硬度 ...等。
而當汽車在過彎之時:
後驅車的後輪得到的引擎驅動力如果越大
→ 後輪輪胎的「偏滑角產生率」就越大
→ over-steer (轉向過度) 的程度就越大
( 但職業賽車手可以利用此特性、
做出漂亮的 power-out 出彎,
讓「後驅車的油門」獲得「第二隻方向盤」稱號 );
反之,
前驅車的前輪得到的引擎驅動力如果越大
→ 前輪輪胎的「偏滑角產生率」就越大
→ under-steer (轉向不足) 的程度就越大
( 但職業賽車手可以利用此特性,
在彎道的後半段 大腳油門、 加速「出彎」)。
至於
AWD 車的轉向特性,相對於 後驅/前驅車而言,
AWD 雖然比較接近「中性」(穩定),
但也缺乏了上述的後驅/前驅車的那兩種「出彎技巧」操作空間。
另外,例如,2WD 前驅版的 Vitara 在過彎時,
因為 100% 的引擎驅動力都在前輪,
所以「轉向不足」的程度就比較大;
反觀
處於 Snow 模式的 Vitara All-Grip 在過彎時,
大約有 40% 的引擎驅動力被傳至後輪
→ 前輪的引擎驅動力剩下大約 60%
→「轉向不足」的程度就變小了 ...
但是,但是,
上述的「轉向過度」「轉向不足」,在物理意義上
與前文的「輪胎因失去 抓地力(traction) 而打滑」
完全是兩回事喔!可別搞混了!
【總結】:
回到 黃正擁大大所說的「麋鹿測試」...
https://zh.wikipedia.org/…/%E9%BA%8B%E9%B9%BF%E6%B5%8B%E8%A…
如上,
「麋鹿測試」的測試過程:
「... 在駕車進入測試路段時,測試員
應在『不踩剎車和油門』的情況下迅速變線至逆行道以躲避障礙 ...」
所以,
既然是「全程不踩煞車、不踩油門 (所以引擎驅動力 幾可忽略)」,
那麼 AWD 在「麋鹿測試」中 還有啥特別優勢可言?不言可喻!
總之,
影響「麋鹿測試」成績的主要因素就是:重心高度、
輪胎、懸吊設計、彈簧/避震調校、前後配重、
ESP 的介入程度/性能 ... 等等;
而與「驅動方式 (2WD/AWD)」沒啥特別大關係 ...
【後註】:
本文至此,所討論的只是關於
在 on-road (柏油路)場合的 AWD (Full-time 4WD),而並未包括
在 off-road (越野)場合的 Part-time 4WD 喔!
一來是因為,
Part-time 4WD 在 off-road (越野)場合
的強悍無庸置疑、遠勝於 AWD;
二來是因為,
Part-time 4WD (亦即 Lock 模式) 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另外可參考: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77&t=5266334
--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20-05-29T01:15
at 2020-05-29T01:15
By Barb Cronin
at 2020-06-02T03:13
at 2020-06-02T03:13
By Margaret
at 2020-06-02T17:30
at 2020-06-02T17:30
By Sierra Rose
at 2020-06-03T09:15
at 2020-06-03T09:15
By Suhail Hany
at 2020-06-06T04:29
at 2020-06-06T04:29
By Kama
at 2020-06-07T06:11
at 2020-06-07T06:11
By Isla
at 2020-06-09T10:07
at 2020-06-09T10:07
By Xanthe
at 2020-06-11T11:18
at 2020-06-11T11:18
By Jessica
at 2020-06-12T10:16
at 2020-06-12T10:16
By Enid
at 2020-06-16T03:45
at 2020-06-16T03:45
By Kama
at 2020-06-19T15:39
at 2020-06-19T15:39
By Dora
at 2020-06-21T01:58
at 2020-06-21T01:58
By Hazel
at 2020-06-22T16:44
at 2020-06-22T16:44
By Kama
at 2020-06-24T15:15
at 2020-06-24T15:15
By Dinah
at 2020-06-27T07:48
at 2020-06-27T07:48
By Margaret
at 2020-07-01T07:09
at 2020-07-01T07:09
By Elvira
at 2020-07-01T18:44
at 2020-07-01T18:44
By Kama
at 2020-07-02T11:50
at 2020-07-02T11:50
By Elvira
at 2020-07-05T19:49
at 2020-07-05T19:49
By Bennie
at 2020-07-08T23:45
at 2020-07-08T23:45
By Kama
at 2020-07-13T02:48
at 2020-07-13T02:48
By Oscar
at 2020-07-17T18:41
at 2020-07-17T18:41
By Hedda
at 2020-07-18T13:26
at 2020-07-18T13:26
By Victoria
at 2020-07-20T23:48
at 2020-07-20T23:48
By Dora
at 2020-07-22T18:41
at 2020-07-22T18:41
By Daph Bay
at 2020-07-27T12:29
at 2020-07-27T12:29
By Adele
at 2020-07-31T23:15
at 2020-07-31T23:15
By David
at 2020-08-01T17:03
at 2020-08-01T17:03
By Mason
at 2020-08-06T09:12
at 2020-08-06T09:12
By Joe
at 2020-08-10T20:50
at 2020-08-10T20:50
By Tom
at 2020-08-14T00:11
at 2020-08-14T00:11
By Heather
at 2020-08-16T00:44
at 2020-08-16T00:44
By Ina
at 2020-08-19T04:03
at 2020-08-19T04:03
By Frederica
at 2020-08-23T09:59
at 2020-08-23T09:59
By Michael
at 2020-08-25T09:29
at 2020-08-25T09:29
By Candice
at 2020-08-26T19:44
at 2020-08-26T19:44
By Heather
at 2020-08-30T00:06
at 2020-08-30T00:06
By Blanche
at 2020-08-30T12:41
at 2020-08-30T12:41
By Brianna
at 2020-08-31T18:56
at 2020-08-31T18:56
By Tom
at 2020-09-04T17:37
at 2020-09-04T17:37
By Delia
at 2020-09-07T23:49
at 2020-09-07T23:49
By Ida
at 2020-09-08T16:10
at 2020-09-08T16:10
By Oscar
at 2020-09-10T07:59
at 2020-09-10T07:59
By Yuri
at 2020-09-15T07:52
at 2020-09-15T07:52
By Brianna
at 2020-09-16T15:59
at 2020-09-16T15:59
By Queena
at 2020-09-19T09:20
at 2020-09-19T09:20
By Heather
at 2020-09-20T16:13
at 2020-09-20T16:13
By Heather
at 2020-09-21T20:48
at 2020-09-21T20:48
By Hamiltion
at 2020-09-25T21:02
at 2020-09-25T21:02
By Hedy
at 2020-09-26T20:34
at 2020-09-26T20:34
By Charlotte
at 2020-09-28T19:18
at 2020-09-28T19:18
By Vanessa
at 2020-10-02T16:07
at 2020-10-02T16:07
By Todd Johnson
at 2020-10-06T19:28
at 2020-10-06T19:28
By Olivia
at 2020-10-07T18:25
at 2020-10-07T18:25
By Emily
at 2020-10-08T01:43
at 2020-10-08T01:43
By Audriana
at 2020-10-09T05:18
at 2020-10-09T05:18
By Franklin
at 2020-10-13T01:11
at 2020-10-13T01:11
By Bethany
at 2020-10-15T15:32
at 2020-10-15T15:32
By Quintina
at 2020-10-19T16:49
at 2020-10-19T16:49
By Oliver
at 2020-10-20T17:09
at 2020-10-20T17:09
By Queena
at 2020-10-22T13:59
at 2020-10-22T13:59
By Ingrid
at 2020-10-23T17:12
at 2020-10-23T17:12
By Eartha
at 2020-10-28T07:55
at 2020-10-28T07:55
By Audriana
at 2020-11-01T08:04
at 2020-11-01T08:04
By Callum
at 2020-11-05T05:50
at 2020-11-05T05:50
By Ingrid
at 2020-11-09T18:48
at 2020-11-09T18:48
By Joseph
at 2020-11-13T11:12
at 2020-11-13T11:12
By Lydia
at 2020-11-17T21:55
at 2020-11-17T21:55
By Olga
at 2020-11-19T09:37
at 2020-11-19T09:37
By Kumar
at 2020-11-22T21:15
at 2020-11-22T21:15
By Quanna
at 2020-11-27T09:25
at 2020-11-27T09:25
By Dorothy
at 2020-11-30T16:20
at 2020-11-30T16:20
By Regina
at 2020-12-02T09:49
at 2020-12-02T09:49
By Vanessa
at 2020-12-06T17:17
at 2020-12-06T17:17
By Odelette
at 2020-12-10T00:57
at 2020-12-10T00:57
By Ursula
at 2020-12-11T09:03
at 2020-12-11T09:03
By Quintina
at 2020-12-16T05:46
at 2020-12-16T05:46
By Isla
at 2020-12-18T13:11
at 2020-12-18T13:11
By Connor
at 2020-12-22T00:28
at 2020-12-22T00:28
By David
at 2020-12-25T08:04
at 2020-12-25T08:04
Related Posts
保時捷違停心虛!見手機以為被拍照檢舉
By Rae
at 2020-05-26T11:33
at 2020-05-26T11:33
Volvo仍然是最安全的汽車嗎?
By Michael
at 2020-05-26T11:01
at 2020-05-26T11:01
桃園大園深夜小客車撞護欄 火燒車釀3死
By Adele
at 2020-05-26T10:37
at 2020-05-26T10:37
男駕福斯鋼砲過彎失控撞電桿 3人慘遭大火
By Daniel
at 2020-05-26T10:32
at 2020-05-26T10:32
Volvo仍然是最安全的汽車嗎?
By Thomas
at 2020-05-26T10:06
at 2020-05-26T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