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擴散器改判機率小,各隊各有因應之道 - 一級方程式賽車 Formula One
By Dora
at 2009-04-11T00:44
at 2009-04-11T00:44
Table of Contents
http://sports.sina.com.cn/f1/2009-04-10/12464316939.shtml
Ferrari、Renault等缺乏有力證據,德媒體稱擴散器改判機率小
2009年04月10日12:46 新浪體育 編譯:行雲
決定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擴散器合法性的聽證會將於下週二舉行。德國專業
汽車雜誌《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昨天專門針對此事發表一篇專稿,文中指出,由於上訴
方手中缺乏有力的反駁依據,雙層結構的擴散器可能最終會被判合法。並披露了7支車隊
為了「以備不測」,正在執行的B擴散器計畫進程。
上訴方缺乏有力論據
透過澳洲和雪邦站的比賽,已經有6位幹事認為雙層結構的擴散器是合法的,而FIA賽
事總監Charlie Whiting,自始至終都認為這樣的設計沒有問題。
《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指出,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目前提交的抗議
書缺乏有力的反駁論據。
「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注:BMW是獨自在雪邦發起的抗議)提交的抗
議檔,沒有一支車隊超過了120頁。特別是Ferrari的檔案非常不嚴謹,這使得FIA懷疑:
抗議書的撰稿人是否真正知道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擴散器的實際工作原理。」德
國媒體在文中寫道。
目前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抗議立足點主要集中在新規則精神上,提出
的反駁論點是「雙層結構的擴散器設計違背了新規則降低彎道速度的精神;製造了更多的
紊流,與新規則降低超車難度的改革方向不符。」
我們知道現在關於BGP001、FW31和TF109擴散器的合法性討論,已經不再停留在175毫
米的高度限制和氣流通道的層數。新浪F1曾在 3月30日對Brawn GP的擴散器設計做了專門
的報導,文中提到BGP001為了增強擴散器的效率,在擴散槽前端的底板(賽車底部階梯面
和基準面的交匯處)上開鑿了一對氣流入口,將底板之上的氣流引入擴散器。
而FW31和TF109也擁有類似的設計,只是入口的形狀不同而已。《汽車、發動機與運
動》披露,事實上早在2007年,Red Bull和Renault就曾向FIA諮詢,是否允許在底板上開
孔?結果得到的回復是「NO」。Red Bull和Renault因此將此視作一個上訴的論據。
但國際汽聯反駁說:「Red Bull和Renault當初問的不是一個地方(即和BrawnGP等三
支車隊開孔的位置不同),所以答案自然不一樣。」
(注:關於證據問題我們還需補充的一點是,《汽車、發動機與運動》在昨天的另一
篇報導中披露:Brawn GP季前在Jerez測試時,一次因為托底導致變速箱 外殼損壞,拋錨
在賽道上,一名攝影師上前拍到了BGP001的擴散器內部結構,並將大圖刊登在了網站上。
雖然後來被Brawn GP勒令摘除,但這張照片已經被Renault和Red Bull下載)
雙層結構擴散器的優勢
關於雙層結構的擴散器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性能優勢,這一直都是大眾關心的一個話題
。此前,Red Bull車隊顧問Helmut Marko曾表示這相當於每圈快0.5秒,但是缺乏理論支
持。
《汽車、發動機與運動》諮詢專家得到的答案是:雙層結構的擴散器比保守派的擴散
器設計創造的下壓力高出20%,相當於整車的下壓力水準提高了7.5個百分點。
Ferrari車手Kimi Raikkonen雪邦賽後抱怨,這一優勢讓對手在T2快了不少。而BMW汽
車運動主管Mario Theissen更是這樣比喻:「擴散器的問題,就好比百米大戰有些選手在
10米前的位置起跑一樣,比賽結果沒有意義。」
七支車隊B版擴散器進程
在F1中萬事需有備份。為了防止國際上訴法庭最終裁定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
擴散器設計合法,七支「保守派」車隊已開始著手設計B版的擴散器,這點,我們已在此
前做過多次報導。但沒有《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披露的詳細,見下文:
Ferrari
Ferrari要引入雙層結構的擴散器面臨兩個技術難點,首先是後懸掛的下叉臂鏈結點
需要升高,第二是變速箱太寬,因此幾乎需要對整個車尾進行改進。技術總監Costa認為
,這至少需要6站的時間,因此新擴散器投入使用至少需要等到土耳其站。
McLaren
McLaren在Woking啟動了兩個班子,平行開發擴散器,並已經為下周的中國站備好了
一個早期的雙層結構版本(是否投入實戰,將看週二的裁決)。Whitmarsh說:「到5月中
旬,我們能完成80%,夏天,將引入第二階段的發展成果。因為這個,我們需要對變速箱
和後懸掛進行改進。」
Red Bull
Red Bull也需要對後橋進行改進,現在的尾椎防撞擊結構不能再用。和Ferrari一樣
,新擴散器設計方案要投入使用需等到土耳其站。
Toro Rosso
由於STR4和RB5設計完全一樣,部件公用,因此可能需要比主隊更長的時間。
BMW-Sauber
BMW-Sauber沒有具體的日程表,目前車隊只放出消息稱「我們西班牙站會有一些新東
西。」
Renault
Renault對雙層結構的擴散器研發時間在7車隊中處於前列,與邁McLaren的策略類似
,Renault計畫先在西班牙站引入一套前期的版本。
Force India
Force India沒有介入擴散器的爭議,是唯一一支不出席4月14日聽證會的車隊(注:
Red Bull車隊事實代表了Toro Rosso的立場)。Force India計畫在巴賽隆納對空氣動力
學進行一次升級,可能會使用新的擴散器。
--
我知道人生勢必無奈,裝瘋賣傻維持我在這個無奈人生的唯一生活方式
畫根火柴,去抽我的無奈吧~
--
Ferrari、Renault等缺乏有力證據,德媒體稱擴散器改判機率小
2009年04月10日12:46 新浪體育 編譯:行雲
決定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擴散器合法性的聽證會將於下週二舉行。德國專業
汽車雜誌《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昨天專門針對此事發表一篇專稿,文中指出,由於上訴
方手中缺乏有力的反駁依據,雙層結構的擴散器可能最終會被判合法。並披露了7支車隊
為了「以備不測」,正在執行的B擴散器計畫進程。
上訴方缺乏有力論據
透過澳洲和雪邦站的比賽,已經有6位幹事認為雙層結構的擴散器是合法的,而FIA賽
事總監Charlie Whiting,自始至終都認為這樣的設計沒有問題。
《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指出,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目前提交的抗議
書缺乏有力的反駁論據。
「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注:BMW是獨自在雪邦發起的抗議)提交的抗
議檔,沒有一支車隊超過了120頁。特別是Ferrari的檔案非常不嚴謹,這使得FIA懷疑:
抗議書的撰稿人是否真正知道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擴散器的實際工作原理。」德
國媒體在文中寫道。
目前Ferrari、Renault、Red Bull和BMW抗議立足點主要集中在新規則精神上,提出
的反駁論點是「雙層結構的擴散器設計違背了新規則降低彎道速度的精神;製造了更多的
紊流,與新規則降低超車難度的改革方向不符。」
我們知道現在關於BGP001、FW31和TF109擴散器的合法性討論,已經不再停留在175毫
米的高度限制和氣流通道的層數。新浪F1曾在 3月30日對Brawn GP的擴散器設計做了專門
的報導,文中提到BGP001為了增強擴散器的效率,在擴散槽前端的底板(賽車底部階梯面
和基準面的交匯處)上開鑿了一對氣流入口,將底板之上的氣流引入擴散器。
而FW31和TF109也擁有類似的設計,只是入口的形狀不同而已。《汽車、發動機與運
動》披露,事實上早在2007年,Red Bull和Renault就曾向FIA諮詢,是否允許在底板上開
孔?結果得到的回復是「NO」。Red Bull和Renault因此將此視作一個上訴的論據。
但國際汽聯反駁說:「Red Bull和Renault當初問的不是一個地方(即和BrawnGP等三
支車隊開孔的位置不同),所以答案自然不一樣。」
(注:關於證據問題我們還需補充的一點是,《汽車、發動機與運動》在昨天的另一
篇報導中披露:Brawn GP季前在Jerez測試時,一次因為托底導致變速箱 外殼損壞,拋錨
在賽道上,一名攝影師上前拍到了BGP001的擴散器內部結構,並將大圖刊登在了網站上。
雖然後來被Brawn GP勒令摘除,但這張照片已經被Renault和Red Bull下載)
雙層結構擴散器的優勢
關於雙層結構的擴散器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性能優勢,這一直都是大眾關心的一個話題
。此前,Red Bull車隊顧問Helmut Marko曾表示這相當於每圈快0.5秒,但是缺乏理論支
持。
《汽車、發動機與運動》諮詢專家得到的答案是:雙層結構的擴散器比保守派的擴散
器設計創造的下壓力高出20%,相當於整車的下壓力水準提高了7.5個百分點。
Ferrari車手Kimi Raikkonen雪邦賽後抱怨,這一優勢讓對手在T2快了不少。而BMW汽
車運動主管Mario Theissen更是這樣比喻:「擴散器的問題,就好比百米大戰有些選手在
10米前的位置起跑一樣,比賽結果沒有意義。」
七支車隊B版擴散器進程
在F1中萬事需有備份。為了防止國際上訴法庭最終裁定Brawn GP、Toyota和Williams
擴散器設計合法,七支「保守派」車隊已開始著手設計B版的擴散器,這點,我們已在此
前做過多次報導。但沒有《汽車、發動機與運動》披露的詳細,見下文:
Ferrari
Ferrari要引入雙層結構的擴散器面臨兩個技術難點,首先是後懸掛的下叉臂鏈結點
需要升高,第二是變速箱太寬,因此幾乎需要對整個車尾進行改進。技術總監Costa認為
,這至少需要6站的時間,因此新擴散器投入使用至少需要等到土耳其站。
McLaren
McLaren在Woking啟動了兩個班子,平行開發擴散器,並已經為下周的中國站備好了
一個早期的雙層結構版本(是否投入實戰,將看週二的裁決)。Whitmarsh說:「到5月中
旬,我們能完成80%,夏天,將引入第二階段的發展成果。因為這個,我們需要對變速箱
和後懸掛進行改進。」
Red Bull
Red Bull也需要對後橋進行改進,現在的尾椎防撞擊結構不能再用。和Ferrari一樣
,新擴散器設計方案要投入使用需等到土耳其站。
Toro Rosso
由於STR4和RB5設計完全一樣,部件公用,因此可能需要比主隊更長的時間。
BMW-Sauber
BMW-Sauber沒有具體的日程表,目前車隊只放出消息稱「我們西班牙站會有一些新東
西。」
Renault
Renault對雙層結構的擴散器研發時間在7車隊中處於前列,與邁McLaren的策略類似
,Renault計畫先在西班牙站引入一套前期的版本。
Force India
Force India沒有介入擴散器的爭議,是唯一一支不出席4月14日聽證會的車隊(注:
Red Bull車隊事實代表了Toro Rosso的立場)。Force India計畫在巴賽隆納對空氣動力
學進行一次升級,可能會使用新的擴散器。
--
我知道人生勢必無奈,裝瘋賣傻維持我在這個無奈人生的唯一生活方式
畫根火柴,去抽我的無奈吧~
--
Tags:
賽車
All Comments
By Olivia
at 2009-04-14T06:39
at 2009-04-14T06:39
By Olivia
at 2009-04-17T12:35
at 2009-04-17T12:35
By Skylar Davis
at 2009-04-20T18:30
at 2009-04-20T18:30
By Agnes
at 2009-04-24T00:26
at 2009-04-24T00:26
By Wallis
at 2009-04-27T06:22
at 2009-04-27T06:22
By Annie
at 2009-04-30T12:17
at 2009-04-30T12:17
By Frederica
at 2009-05-03T18:13
at 2009-05-03T18:13
By Bethany
at 2009-05-07T00:08
at 2009-05-07T00:08
By Wallis
at 2009-05-10T06:04
at 2009-05-10T06:04
By Mia
at 2009-05-13T12:00
at 2009-05-13T12:00
By Caroline
at 2009-05-16T17:55
at 2009-05-16T17:55
By Isabella
at 2009-05-19T23:51
at 2009-05-19T23:51
By Irma
at 2009-05-23T05:46
at 2009-05-23T05:46
By Hazel
at 2009-05-26T11:42
at 2009-05-26T11:42
By William
at 2009-05-29T17:38
at 2009-05-29T17:38
By Yedda
at 2009-06-01T23:33
at 2009-06-01T23:33
By Andrew
at 2009-06-05T05:29
at 2009-06-05T05:29
By Jake
at 2009-06-08T11:24
at 2009-06-08T11:24
By Lily
at 2009-06-11T17:20
at 2009-06-11T17:20
By Skylar Davis
at 2009-06-14T23:16
at 2009-06-14T23:16
Related Posts
鈴鹿賽道今天公開
By Queena
at 2009-04-09T22:19
at 2009-04-09T22:19
TOYOTA馬來西亞站賽後REVIEW,GLOCK Q&A
By Frederic
at 2009-04-09T14:30
at 2009-04-09T14:30
非常急.新竹人請進
By Ethan
at 2009-04-09T00:00
at 2009-04-09T00:00
更多技術資料(from FIA)
By Barb Cronin
at 2009-04-07T22:25
at 2009-04-07T22:25
分流器解說..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04-06T23:20
at 2009-04-06T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