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F1中,二號車手還有一席之地嗎? - 一級方程式賽車 Formula One
By Ina
at 2012-01-15T00:32
at 2012-01-15T00:32
Table of Contents
F1還需要二號車手嗎?和早年的F1相比,No.2 driver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Edd Straw來為你分析,為何命令一位車手輔助另一位車手在新時代的F1依舊佔有一席之
地。
By Edd Straw
AUTOSPORT F1 editor
2002年的奧地利大獎賽讓一切都變了個樣。Rubens Barrichello從發車到最後一圈——除
了進站——領跑整場比賽,卻在最後一彎鬆了油門,就這樣輕易把一場勝利拱手送給了
Ferrari隊友Michael Schumacher,自此之後,車隊指令的定義不復從前。
觀眾們都認為這是巴西人一場偉大的勝利,而為了讓Schumacher獲得六場比賽中的第五場
勝利,Ferrari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指令和讓車,激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憤怒。
Schumacher同車隊所有成員,被外界的強烈反應震驚了。這最終讓FIA發出一道毫無效用
的禁令,這道禁令也在2010賽季末經歷了嚴苛的拷問。畢竟,車隊指令的歷史和這項運動
一樣久遠。只是,令人難以下嚥的是選擇讓車的時機,在最後一刻放棄對勝利的渴望,
Barrichello可謂謙遜有禮極了,二號車手的理念有點為求勝利不擇手段。
讓我們回望半個世紀,對待車隊指令的態度可就大不一樣了。1951年的Silverstone,
Gonzalez帶領著Ferrari獲得了車隊歷史上首個錦標賽分站冠軍,義大利車隊的首席車手
Alberto Ascari因為變速箱問題退出比賽,車隊給了他一個駕駛阿根廷人賽車的機會。
Ascari拒絕了,但是即使他踏入Gonzalez的賽車,獲得些積分也沒啥不同尋常。【插話:
1951年,最終,Ascari以微弱的差距輸給了Fangio】
在那一年之前,Alfa Romeo車隊——前段時間,它曾想借助錦標賽處子賽季參賽者的身份
回歸——讓人們產生了些疑問,有人懷疑車隊在決定總冠軍歸屬的Monza大獎賽偏袒了
Farina,而沒有公平對待Fangio。要知道,一位義大利車手駕駛義大利賽車首次奪得總冠
軍在商業方面要吸引人的多,另外,經驗豐富的Farina確實是以高位車手的身份征戰賽季
的。【插話:Farina是第一場F1大獎賽&第一個F1賽季的冠軍】
接下來就是1956年,在決定總冠軍的義大利大獎賽上,Peter Collins被迫將自己的
Ferrari交給隊友Fangio,而英國人本身依舊存有總冠軍希望——這個決定最後被證明是
明智的,它讓阿根廷人成功擊敗Maserati的頭號猛將Stirling Moss奪得桂冠,顯然,這
是Collins幾乎不可能做到的。【插話:Fangio當時拿到第二名,與隊友各得3分,賽季末
,他以3分優勢戰勝斯特林摩斯】
還有很多其他此類例子,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前,而從Farina的總冠軍到如今的60年中,也
有些眾人皆知的事件。不過,在過去十年左右,車隊選擇明確一二號車手策略總會招致非
議。
按理說,最壓抑的一定是2010年的Hockenheim,Ferrari為總冠軍爭奪,命令領跑的
Felipe Massa讓過隊友Alonso,雖然之後的分站比賽也肯定了這是個完全合理的決策。更
諷刺的是,恰巧在一年之前,Massa因事故幾乎在匈牙利喪命,一年後他不得不放棄回歸
後的第一場勝利,然而,規則逼迫Ferrari車手們否認所發生的一切。這簡直侮辱了車迷
們的智商,嚴重損害了運動——遠遠超過讓車動作本身。
甚至在去年,Mark Webber的表現明顯比不上他的隊友Sebastian Vettel,圍場裡也流傳
著關於Red Bull的陰謀論,說車隊偏愛Vettel而忽略Webber。當然,這有一部分來自2010
年的後遺症,去年如果他沒有在韓國撞出的話,Webber有各種機會贏得總冠軍。
那麼2012年,車隊指令又將會處於何位呢?底線是,之前還是讓人皺眉難以接受,現在卻
已經完完全全合法化。既然如此,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車隊指令是否確實必要。
這是始終是爭論的焦點。大多數車隊會為兩位車手提供相同的設備和條件,而一號車手根
據表現力壓隊友。在大車隊中通常如此,鑒於能夠爭冠的車手並不多。例如Ferrari,
Alonso毫無疑問是能帶來總冠軍的那位,而非Massa,Red Bull的那位則是Vettel。至於
McLaren,他的兩位車手都是總冠軍有力爭奪者,讓Working成為或許是唯一一隻擁有兩位
貨真價實,好用又平等一號車手的車隊。
那策略可能很冒險,就像1986年,Williams車隊著名的Mansell&Piquet隊友相鬥事件。兩
位車手駕駛著最棒的賽車,卻相互扒掉對方的積分,導致Alain Prost偷走了桂冠。但是
你回溯過去25年,相對自然的長期扮演掩護關係也不能組成頂級車隊。比如2008-2009年
的McLaren車隊,Heikki Kovalainen最後就類似二號車手,即使條件均等。而當McLaren
沒有多種版本的升級套件時,比如2009年,賽季中它從拖拉機一躍成為月球車,把套件通
通安裝在Hamilton車上還是完全處在情理之中的。
那些有明確的一二號車手策略的車隊又如何呢?近年來最突出的例子要數Ferrari和
Renault。Ferrari是最極端的事例,尤其是在Schumacher時代,但是那很難讓人破口大駡
,因為他領導者的地位是毋庸質疑的。Eddie Irvine一定會同意,即便他遭受過和
Barrichello類似的經歷,Schumacher和他之間的待遇同樣不平等。
或許2004年Briatore領導的Renault是一個更有意思的例子。Alonso是車隊授意的一號車
手,總體上看他確實是一個更強更全面的車手。但是Jarno Trulli 在良好的環境下總是
能帶出無人能及恐怖的速度,而2004年的Renault恰恰處於對了Trulli的胃口。他在摩納
哥獲得了個人第一個分站冠軍,而七場比賽中他獲得了36個積分,Alonso則是25分。不久
,他和Briatore談崩了,在賽季結束前就被踢出車隊,導致這結果的原因就是他的表現太
出色了。
“對於那種情況,我不想說太多,因為我想遠離政治,”Trulli頗有經驗的談到。“我不
會對已經不在F1領域的人說三道四,我並沒覺得自己收到了嚴苛的待遇。”
“所有我所能說的就是,在那段時間,我的運氣很糟糕,或者我應該用另一種方式處理事
情。我是個很直白很嚴肅的人,我總是對高職位的人攤開來直說。這種方式一點也不管用
,所以我沒有機會留下來。”
那你又能責怪Briatore嗎?當條件都趨於完美時,Trulli總是一位能夠奪取偉大成績的車
手。Alonso則是一個時代的偉大車手。如果Trulli2005年留在了Renault,而對他限制資
源未成定局,或許兩人會致力於巴掉對方,拱手送給Kimi Raikkonen一個WDC?車隊老闆
的工作就是獲得總冠軍,因此大部分車隊的資源往往會集中在某一位車手身上。Trulli對
於所發生的感到難以接受,然而Renault的決策是符合邏輯的。
如果你接受此觀點,那麼2008年新加坡站,Renault車手小Piquet蓄意撞車以幫助隊友
Alonso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那是個極端觀點,除了離譜,沒有人會給那個假車禍其他定
義。
在公路自行車比賽中,不會有人質疑車隊指令的概念。如果你是個 domestique(所謂
domestique 就是為車隊以及車隊一號車手而服務的自行車手。法語詞,翻譯出來就是
"servant"。),你清楚的知道自身職責,2002年奧地利站發生在Barrichello身上可謂殘
忍,不過從簽下合同後,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地位。這種讓車方式侮辱了車迷,或許大家
更容易接受發生在比賽中更傳統一點的指令。有沒有攻防爭鬥本身不是關鍵,誠信才是重
中之重。
綜上,對於車隊指令的應用,已經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論點,即使人們對此反應野蠻。就拿
去年英國大獎賽Webber被按在Vettel身後做個例子。Newey在賽後解釋,這是由於之前
Vettel的策略折中以便幫助Webber,不下命令阻止兩位隊友相爭簡直是瘋狂。另外,儘管
Vettel是Red Bull傾向的那一位,你也很難責怪車隊,他畢竟是大部分人認可的偉大車手
。
邁向2012賽季,兩支頂級車隊的層次頗為明顯。Alonso是Ferrari傾向的那一位,而我們
也不能臆斷Webber不會回歸,不過看上去,Vettel現在已經是Red Bull的一號車手了。沒
有快刀斬亂麻的後果就可以從McLaren身上看出,Jenson Button和Hamilton之間擦出的火
花或許足以放煙火。對於觀眾們來說,簡直令人腎上腺素飆升,不過這也是為啥Martin
Whitmarsh偶爾頭疼的病因。
最後,車隊們總會支持更棒的那位車手。Ken Tyrrell的言論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
“my first driver is the fastest driver”。
http://bbs.hellof1.com/3147401.html
--
Edd Straw來為你分析,為何命令一位車手輔助另一位車手在新時代的F1依舊佔有一席之
地。
By Edd Straw
AUTOSPORT F1 editor
2002年的奧地利大獎賽讓一切都變了個樣。Rubens Barrichello從發車到最後一圈——除
了進站——領跑整場比賽,卻在最後一彎鬆了油門,就這樣輕易把一場勝利拱手送給了
Ferrari隊友Michael Schumacher,自此之後,車隊指令的定義不復從前。
觀眾們都認為這是巴西人一場偉大的勝利,而為了讓Schumacher獲得六場比賽中的第五場
勝利,Ferrari做出了令人震驚的指令和讓車,激起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憤怒。
Schumacher同車隊所有成員,被外界的強烈反應震驚了。這最終讓FIA發出一道毫無效用
的禁令,這道禁令也在2010賽季末經歷了嚴苛的拷問。畢竟,車隊指令的歷史和這項運動
一樣久遠。只是,令人難以下嚥的是選擇讓車的時機,在最後一刻放棄對勝利的渴望,
Barrichello可謂謙遜有禮極了,二號車手的理念有點為求勝利不擇手段。
讓我們回望半個世紀,對待車隊指令的態度可就大不一樣了。1951年的Silverstone,
Gonzalez帶領著Ferrari獲得了車隊歷史上首個錦標賽分站冠軍,義大利車隊的首席車手
Alberto Ascari因為變速箱問題退出比賽,車隊給了他一個駕駛阿根廷人賽車的機會。
Ascari拒絕了,但是即使他踏入Gonzalez的賽車,獲得些積分也沒啥不同尋常。【插話:
1951年,最終,Ascari以微弱的差距輸給了Fangio】
在那一年之前,Alfa Romeo車隊——前段時間,它曾想借助錦標賽處子賽季參賽者的身份
回歸——讓人們產生了些疑問,有人懷疑車隊在決定總冠軍歸屬的Monza大獎賽偏袒了
Farina,而沒有公平對待Fangio。要知道,一位義大利車手駕駛義大利賽車首次奪得總冠
軍在商業方面要吸引人的多,另外,經驗豐富的Farina確實是以高位車手的身份征戰賽季
的。【插話:Farina是第一場F1大獎賽&第一個F1賽季的冠軍】
接下來就是1956年,在決定總冠軍的義大利大獎賽上,Peter Collins被迫將自己的
Ferrari交給隊友Fangio,而英國人本身依舊存有總冠軍希望——這個決定最後被證明是
明智的,它讓阿根廷人成功擊敗Maserati的頭號猛將Stirling Moss奪得桂冠,顯然,這
是Collins幾乎不可能做到的。【插話:Fangio當時拿到第二名,與隊友各得3分,賽季末
,他以3分優勢戰勝斯特林摩斯】
還有很多其他此類例子,甚至可以追溯到戰前,而從Farina的總冠軍到如今的60年中,也
有些眾人皆知的事件。不過,在過去十年左右,車隊選擇明確一二號車手策略總會招致非
議。
按理說,最壓抑的一定是2010年的Hockenheim,Ferrari為總冠軍爭奪,命令領跑的
Felipe Massa讓過隊友Alonso,雖然之後的分站比賽也肯定了這是個完全合理的決策。更
諷刺的是,恰巧在一年之前,Massa因事故幾乎在匈牙利喪命,一年後他不得不放棄回歸
後的第一場勝利,然而,規則逼迫Ferrari車手們否認所發生的一切。這簡直侮辱了車迷
們的智商,嚴重損害了運動——遠遠超過讓車動作本身。
甚至在去年,Mark Webber的表現明顯比不上他的隊友Sebastian Vettel,圍場裡也流傳
著關於Red Bull的陰謀論,說車隊偏愛Vettel而忽略Webber。當然,這有一部分來自2010
年的後遺症,去年如果他沒有在韓國撞出的話,Webber有各種機會贏得總冠軍。
那麼2012年,車隊指令又將會處於何位呢?底線是,之前還是讓人皺眉難以接受,現在卻
已經完完全全合法化。既然如此,讓我們來探討一下車隊指令是否確實必要。
這是始終是爭論的焦點。大多數車隊會為兩位車手提供相同的設備和條件,而一號車手根
據表現力壓隊友。在大車隊中通常如此,鑒於能夠爭冠的車手並不多。例如Ferrari,
Alonso毫無疑問是能帶來總冠軍的那位,而非Massa,Red Bull的那位則是Vettel。至於
McLaren,他的兩位車手都是總冠軍有力爭奪者,讓Working成為或許是唯一一隻擁有兩位
貨真價實,好用又平等一號車手的車隊。
那策略可能很冒險,就像1986年,Williams車隊著名的Mansell&Piquet隊友相鬥事件。兩
位車手駕駛著最棒的賽車,卻相互扒掉對方的積分,導致Alain Prost偷走了桂冠。但是
你回溯過去25年,相對自然的長期扮演掩護關係也不能組成頂級車隊。比如2008-2009年
的McLaren車隊,Heikki Kovalainen最後就類似二號車手,即使條件均等。而當McLaren
沒有多種版本的升級套件時,比如2009年,賽季中它從拖拉機一躍成為月球車,把套件通
通安裝在Hamilton車上還是完全處在情理之中的。
那些有明確的一二號車手策略的車隊又如何呢?近年來最突出的例子要數Ferrari和
Renault。Ferrari是最極端的事例,尤其是在Schumacher時代,但是那很難讓人破口大駡
,因為他領導者的地位是毋庸質疑的。Eddie Irvine一定會同意,即便他遭受過和
Barrichello類似的經歷,Schumacher和他之間的待遇同樣不平等。
或許2004年Briatore領導的Renault是一個更有意思的例子。Alonso是車隊授意的一號車
手,總體上看他確實是一個更強更全面的車手。但是Jarno Trulli 在良好的環境下總是
能帶出無人能及恐怖的速度,而2004年的Renault恰恰處於對了Trulli的胃口。他在摩納
哥獲得了個人第一個分站冠軍,而七場比賽中他獲得了36個積分,Alonso則是25分。不久
,他和Briatore談崩了,在賽季結束前就被踢出車隊,導致這結果的原因就是他的表現太
出色了。
“對於那種情況,我不想說太多,因為我想遠離政治,”Trulli頗有經驗的談到。“我不
會對已經不在F1領域的人說三道四,我並沒覺得自己收到了嚴苛的待遇。”
“所有我所能說的就是,在那段時間,我的運氣很糟糕,或者我應該用另一種方式處理事
情。我是個很直白很嚴肅的人,我總是對高職位的人攤開來直說。這種方式一點也不管用
,所以我沒有機會留下來。”
那你又能責怪Briatore嗎?當條件都趨於完美時,Trulli總是一位能夠奪取偉大成績的車
手。Alonso則是一個時代的偉大車手。如果Trulli2005年留在了Renault,而對他限制資
源未成定局,或許兩人會致力於巴掉對方,拱手送給Kimi Raikkonen一個WDC?車隊老闆
的工作就是獲得總冠軍,因此大部分車隊的資源往往會集中在某一位車手身上。Trulli對
於所發生的感到難以接受,然而Renault的決策是符合邏輯的。
如果你接受此觀點,那麼2008年新加坡站,Renault車手小Piquet蓄意撞車以幫助隊友
Alonso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那是個極端觀點,除了離譜,沒有人會給那個假車禍其他定
義。
在公路自行車比賽中,不會有人質疑車隊指令的概念。如果你是個 domestique(所謂
domestique 就是為車隊以及車隊一號車手而服務的自行車手。法語詞,翻譯出來就是
"servant"。),你清楚的知道自身職責,2002年奧地利站發生在Barrichello身上可謂殘
忍,不過從簽下合同後,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地位。這種讓車方式侮辱了車迷,或許大家
更容易接受發生在比賽中更傳統一點的指令。有沒有攻防爭鬥本身不是關鍵,誠信才是重
中之重。
綜上,對於車隊指令的應用,已經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論點,即使人們對此反應野蠻。就拿
去年英國大獎賽Webber被按在Vettel身後做個例子。Newey在賽後解釋,這是由於之前
Vettel的策略折中以便幫助Webber,不下命令阻止兩位隊友相爭簡直是瘋狂。另外,儘管
Vettel是Red Bull傾向的那一位,你也很難責怪車隊,他畢竟是大部分人認可的偉大車手
。
邁向2012賽季,兩支頂級車隊的層次頗為明顯。Alonso是Ferrari傾向的那一位,而我們
也不能臆斷Webber不會回歸,不過看上去,Vettel現在已經是Red Bull的一號車手了。沒
有快刀斬亂麻的後果就可以從McLaren身上看出,Jenson Button和Hamilton之間擦出的火
花或許足以放煙火。對於觀眾們來說,簡直令人腎上腺素飆升,不過這也是為啥Martin
Whitmarsh偶爾頭疼的病因。
最後,車隊們總會支持更棒的那位車手。Ken Tyrrell的言論對此做了最好的詮釋,
“my first driver is the fastest driver”。
http://bbs.hellof1.com/3147401.html
--
Tags:
賽車
All Comments
By Donna
at 2012-01-16T10:07
at 2012-01-16T10:07
By Elvira
at 2012-01-17T19:43
at 2012-01-17T19:43
By Elizabeth
at 2012-01-19T05:18
at 2012-01-19T05:18
By Thomas
at 2012-01-20T14:53
at 2012-01-20T14:53
By Rosalind
at 2012-01-22T00:29
at 2012-01-22T00:29
Related Posts
Alonso批評限制測試就如Messi無球可練、Nadal拿乒乓球拍比賽
By Hedda
at 2012-01-15T00:14
at 2012-01-15T00:14
Coulthard:Vettel統治力Schumi不能比 Button超越以往出色
By Sandy
at 2012-01-15T00:11
at 2012-01-15T00:11
Massa:我不但要續約,還要爭奪總冠軍!
By Mason
at 2012-01-14T00:07
at 2012-01-14T00:07
FIA認定Lotus創新懸吊合法 即將掀起一股拷貝風暴?
By Hedwig
at 2012-01-13T09:14
at 2012-01-13T09:14
(汽車奇聞發表)極速眼鏡蛇SHELBY歡慶50周年
By Catherine
at 2012-01-13T03:29
at 2012-01-13T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