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奇聞發表)別再叫我硬皮鯊!SUBARU WRX/WRX STI菲律賓試駕(上) - 汽車討論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14-04-11T21:35

Table of Contents


身為SUBARU粉絲與車主的我,豪華配備與舒適性非所追求,要的就是那種操控樂趣與駕馭快感,以及水平對臥渦輪增壓引擎與4WD的組合,縱使離知天命的年紀還有不到五年,但依舊澆不熄我頂著30多度高溫,在菲律賓離馬尼拉約兩小時車程的克拉克賽車場,與嶄新的WRX和WRX STI來個既親密又熱情的接觸!













為了與Impreza有所區隔,並讓WRX以頂級性能操控定位更為鮮明,SUBARU不僅將WRX與WRX STI正式從Impreza車系獨立,甚至還用了兩年時間進行研發,雖說基礎來自Impreza,但WRX與WRX STI於造型、底盤懸吊、動力的表現可是完全不同,應該說必須將WRX和WRX STI視為全新車型,當然也要和我們所熟悉的「硬皮鯊」說拜拜。


1992年GC8 Impreza WRX


1992年GF8 Impreza WRX Wagon


1994年GC8 Impreza WRX STI


1994年GF8 Impreza WRX STI Wagon


2000年GDB Impreza WRX


2000年GGA Impreza WRX Sport Wagon


2001年GDB Impreza WRX STI


2003年GDB Impreza WRX STI與GDB Impreza WRX


2003年GGA Impreza WRX Sport Wagon


2005年GDB Impreza WRX


2005年GGA Impreza WRX Sport Wagon


2005年GDB Impreza WRX STI


2007年GH Impreza WRX Hatchback 、GE Impreza WRX Sedan 、GRB Impreza WRX STI 、Impreza WRX STI Sedan

對於熱血的性能迷來說WRX/WRX STI絕對不陌生,其前身乃1992年承繼Leone地位的Impreza WRX,共有四門房車和五門旅行車兩種型態,搭載代號EJ20之2.0L渦輪增壓引擎,強悍的動力輸出與性能表現打響Impreza名號,同時也歷經多次小幅變動,甚至為了慶祝SUBARU從1995-1997年連續三年獲得WRC冠軍,於1998年推出終極限量400輛的雙門22B-STI。2000年第二代問世,WRX STI僅適用於四門房車,而跟著設計潮流的圓燈卻得來貶多於褒的評價,所以在2003年重新設計的淚眼頭燈再度吸引性能車迷的目光,2005年更導入全新風格的水箱護罩,在類飛機機翼的設計理念下,擁有更具運動個性的外型。不過為了打入歐陸,並和當地對手抗衡,2007年第三代的「Hot Hatch」五門掀背是一大突破,但車迷眼中的經典仍為四門,因此又增添四門版本,當然第三代WRX與WRX STI都提供四門和五門掀背兩種車型給消費者選擇。





就在2011年第四代Impreza發表之際,卻不見眾人所期待的WRX,其實早在這之前SUBARU便已經決定將WRX與WRX STI從Impreza車系獨立,但對於這樣的消息原廠可是三緘其口,所以經過長達兩年的研發,並前往德國紐柏林賽道進行測試,終於在2013年洛杉磯車展發表WRX,並在2014年底特律車展讓WRX STI正式現身,眼尖的人或許會看出WRX與WRX STI的造型似曾相似,基本上與2013年東京車展發表的Levorg非常神似,其實就原廠的設定,Levorg等同於WRX/WRX STI的五門旅行車版本,用以取代上一代WRX/WRX STI的五門掀背版,因此最新的WRX/WRX STI僅有四門一種設定。





















這回在菲律賓克拉克賽車場親眼見到WRX與WRX STI,的確令我眼睛為之一亮,如果和一代相比,全新的WRX/WRX STI就外型上顯得更為霸氣,因為在加大尺碼的引擎蓋導風孔、前保險桿氣壩、前霧燈總成以及更誇張的空力套件、後保險桿分流器、四出排氣尾管等加持下,稱得上歷代最具侵略性的設計風格。4595×1795×1475mm尺碼比起Impreza G4的4580×1740×1465mm更大,甚至較上一代的4580×1795×1470mm略長些,不過因整體線條更加銳利而成功地營造出視覺效果,看來SUBARU在設計美學的功力比起過往要來得更進步,甚至從某個角度看過去還與BMW三系列頗為神似。至於從外觀要如何分別WRX和WRX STI?僅能從螢光粉紅「STI」字樣與鋁合金輪圈造型和尺寸下手,WRX為10輻輪圈與235/45R17輪胎,WRX STI則為八輻BBS輪圈和245/40R18輪胎組合,且在原廠設定下WRX和WRX STI都採用行李廂蓋一體成型小尾翼設定,當然WRX STI也可選擇加裝經典的大型尾翼(WRX為鴨尾造型),所以若沒有仔細觀察,兩者間還真難分辨。至於五月發表的WRX/WRX STI還採用什麼樣的配置?WRX將維持小尾翼,WRX STI則換上大型尾翼,畢竟少了這個最大特色,車迷可是不會買帳。



外觀美學這東西非常主觀,但平心而論,新WRX和WRX STI真的夠成熟,也夠吸睛,同時跳脫日本車的風格,改以更朝歐風路線靠攏的手法,視覺上確實更為賞心悅目,當然也獲得消費者青睞的基本條件,不過這只是個逗號,因為後頭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內裝配備及動力操控,畢竟加總起來才是能否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要素!


All Comments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4-04-15T05:45
應該很會跑 外型也不錯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4-18T13:56
這車真得很讚 可是油耗就有點差
Ethan avatar
By Ethan
at 2014-04-21T22:06
SUBARU最近動作頻頻阿 但這些新車型真的不錯阿 雖然並沒有很大的變化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4-04-25T06:17
SUBARU這幾年真的是大幅進度阿~~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4-04-28T14:28
新的sti超帥的  只是不出hatchback真可惜
Emily avatar
By Emily
at 2014-05-01T22:38
yeah yeah yeah my beloved subaru finally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4-05-05T06:49
subaru真的是越改越帥~不過淚眼sti還是百看不厭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4-05-08T15:00
新款的座椅我真的很有意見 以前的都可以直接上四點式安全帶 這代還要改專才可 而且電動椅是怎樣?!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4-05-11T23:10
帥阿 似乎看到拓海的老爸在開車了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4-05-15T07:21
本帖最後由 woxiangni322 於 2014-4-17 11:07 PM 編輯 新的sti蠻帥的 挺喜歡的  只是不出hatchback真是可惜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4-05-18T15:32
sti外型超級好看!!!! 不錯的一台車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4-05-21T23:42
不叫硬皮鯊就不知要用什麼來稱托出他的強悍了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4-05-25T07:53
他們家的牌子車款真的好好看喔,超想買的
Callum avatar
By Callum
at 2014-05-28T16:04
別再叫我硬皮鯊!SUBARU WRX/WRX STI菲律賓試駕(中) 雖說WRX與WRX STI都和Impreza有緊密關聯性,且又是頂級性能的產品定位,SUBARU依舊非常努力地做出區隔,且為了能與特性相吻合,車艙內戰鬥指數相當高,當然並沒有因此捨棄舒適便利性,甚至連乘坐與置物空間都頗為寬敞,若和上一代相比有著明顯改進。 WRX WRX STI 無論WRX或者WRX STI都獲得2650mm的軸距,經過重新規劃後雖然中控台總成與Impreza相同,但內裝鋪陳卻充滿戰鬥氣息,不過要分辨兩者間的差異一時間很難,因為都出自同一個模子,就連飾板配置都大同小異,但仍可從些許處嗅出差別,舉例來說WRX的中控台碳纖維飾板僅到空調旋鈕下方,WRX STI則延伸至排擋座,同時WRX STI排擋座為圓形,WRX採用方型設計。另外紅色排檔桿頭、紅色車縫線手煞車拉桿/門飾板、STI銘牌、紅黑麂皮/真皮桶型座椅、DCCD多模式駕駛者可控式中央差速器、旋鈕式SI-DRIVE、排檔座兩側類金屬飾板、雙區恆溫空調等,都只有WRX STI上才見得到。而WRX手排與自排的差別,在於手排未配置SI-DRIVE(自排控制鍵位於方向盤上右方),以及紅色車縫線排檔桿頭,感覺上就是熱血操控導向的設定。 外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科技配備,就是WRX和WRX STI中控台上方的4.3吋彩色顯示螢幕,裡頭除了具備倒車顯示影像、油耗里程、瞬間油耗、保養里程的資訊外,更重要的是還提供渦輪增壓值的相關訊息,這下可讓駕駛者了解自己的開車習慣,於賽道中更可藉此獲得渦輪開啟時間和所有訊息,這可省卻車主加裝三環表改裝的費用。此外,前後座和行李廂空間絕對能滿足需求,比起Impreza WRX/WRX STI進步不少,實用性亦有明顯提升,尤其行李廂以目前推算可容納3到4套全尺寸高爾夫球組,相信對小白球的熱血車主來說絕對受用。 雖說外觀與內裝質感提升,但到底操控性是否有沒有進步,是否能帶給駕駛者更高的操控駕馭樂趣,看來還是得親自在賽道中激烈操駕一番,才能在Impreza WRX/WRX STI與WRX/WRX STI之間作比較,也才能決定是否要存些銀兩入主。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4-06-01T00:14
速霸魯的車車有一陣子感覺都沒有了,這一陣子開始有再經營的感覺,且新車都覺得不錯,買車真的會考慮。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4-06-04T08:25
STI真的一生中,須要買一部來試試看,不然人生就白過了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4-06-07T16:36
超想買~~~~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4-06-11T00:46
再來個極速傳說吧~ 哈~
Queena avatar
By Queena
at 2014-06-14T08:57
誰叫硬皮鯊太經典深植人心而且又好記啊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4-06-17T17:08
WRX根本就是 正點到犯規了 哈哈 超愛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4-06-21T01:18
別再叫我硬皮鯊!SUBARU WRX/WRX STI菲律賓試駕(下) 在SUBARU的設定中,無論WRX或者WRX STI仍有著極度好動的潛在基因,但這年頭畢竟非操控樂趣掛帥,而是追求節能與實用,因此WRX除採用最新的2.0L DIT心臟與六速手排變速箱外,更將傳統自排以Lineartronic CVT來取代,強調高性能的WRX STI則回歸EJ系列引擎,並僅有六速手排一種配置,當然三種設定所展現的動態表現也完全不同。 WRX的動力來自FA20的2.0L DIT引擎 WRX STI的動力心臟EJ25 WRX手排為六速設定 Lineartronic CVT無段變速箱首度出現在WRX車系上 方向盤換檔撥片為WRX自排專屬 WRX STI採用密齒比六速手排變速箱 其實要享受WRX和WRX STI的操控性能,克拉克賽車場似乎略嫌不,主要是跑道直線加速區不夠長,且主辦單位基於安全考量下設定路線,不過限制乃為了安全,但我還是想辦法在既有規格下將WRX與WRX STI逼出極限。在此先說明一下WRX和WRX STI的動力相關規格,WRX採用一具與Forester 2.0 XT相同的FA 20 1998c.c水平對臥DIT四缸汽油引擎作為基礎,在重新針對渦輪增壓值的調整下,可產生268hp/5600rpm及35.7kgm/2400~5200rpm的功率輸出。傳動系統標準配置六速手排變速箱,並首度以Lineartronic CVT無段變速箱取代傳統四速自排,這對自排當道的市場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利多,同時也能兼顧節能,就原廠的資料顯示平均油耗達11.62km/L,比起手排的10.86km/L有更顯著優勢。而WRX STI則是配置EJ25的2457cc水平對臥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擁有300hp/6000rpm馬力和41.5kgm/4000rpm扭力,並搭配密齒比且短行程的六速手排,之所以不採用2.0L DIT的原因,在於這具引擎非常成熟,且經調校後平均油耗達10.63km/L,在享受操控樂趣之際可稍微顧及節能。 同時先前Impreza WRX STI所搭載的Multi–Mode DCCD(Driver Controlled Center Differential)多模式駕駛者可控式中央差速器列為WRX STI標配,這套系統擁有自動與手動調整的前後扭力分配,一般情況為前51:後49,至多能調整為前35:後65的模式,並提供6段扭力分配調整(每一階段為10﹪);WRX自排採用VTD扭力可變,WRX手排僅為LSD中央差速器設定。而具有「Intelligent」、「Sport」、「Sport Sharp」三種駕駛模式的SI-Drive智慧型動力整合系統,則是WRX自排與WRX STI的標配,只是兩者控制面板的位置不同,WRX位於方向盤上,WRX STI在置杯座前方,以我個人來說似乎WRX STI的旋鈕介面比較能吸引我,質感較好,但以就手面而言當然是WRX勝出。此外方向盤齒比WRX為14.3:1(約2.8圈),而WRX STI則調整為13.3:1(約2.5圈),因此轉向靈活度兩者就有不同。為了有循序漸進、獲得明顯差異性,試駕的順序為WRX手排、WRX自排,最後才是WRX STI,否則從最強的開始後頭就不會有什麼期待和熱情了。 屬於基本版且最直接以金屬機械和駕駛人對話的WRX手排,沒有過多的電子配備,一進入直線加速區便來個大腳油門,三檔直達140km/h後退檔以90-100km/h切左彎,輪胎在此時發出輕微抗議聲,入彎處輕點煞車並適時地修正方向盤,循跡能力不錯,連續彎道的表現頗為靈活,四個輪子依然服貼在賽道上。而WRX自排就比較舒適導向,但仍不失操控的基因,雖說配置SI-Drive,但…通通不准設定,也因此無法以力道最直接的「Sport Sharp」來對應。在起步時所呈現的感覺,儼然就是傳統自排,一點都沒有CVT那拖泥帶水之感,但衝勁就沒手排來得直接,且藉由撥片進行換檔很方便也很直接,但降檔後再加速的力道略嫌不足,或許這就是CVT的宿命,而行路性與操控性和手排大同小異,兩者車身側傾並沒有Impreza WRX來得明顯,重新設定下懸吊帶來類似歐洲車的舒適性,整體來說算是靜動皆宜均衡發展的優等生,倘若和過往的Impreza WRX相比,無論WRX手排或自排都已經向上進階到另一個境界。不過煞車踏板的行程稍長偏軟,雖然犀利卻有點「煞不太住」的錯覺,實際上制動性可是在水準之上。 最後則要試探一下馬力多出32hp的WRX STI有何能耐,是否比Impreza WRX STI有更驚人表現?300hp馬力的EJ25果然非浪得虛名,短捷的檔位與離合器行程有利於激烈操駕,一檔大腳油門即刻貼背,四個輪子就這麼黏在路面上往前衝刺,偏競技取向的懸吊設定在賽道上得以盡情發揮,過彎車身側傾微乎其為,較Impreza WRX STI甚至WRX更勝一籌,不過基於安全DCCD並未調整成前35:後65,而是51:49的設定,主要是擔心轉向過度發生危險,但這也就少了甩尾的樂趣。當然與WRX相比,WRX STI的整體表現更優異,轉向更為精準,尤其方向盤齒比略小下,進出彎點角度僅須稍微修正即可,當然也不至於出現手忙腳亂的窘境。只是短暫的三分鐘時在無法細細品嚐這匹猛獸,於一般道路上的表現如何,恐怕要等到日後在台灣才有機會深度試駕。 雖說在克拉克賽車場與WRX、WRX STI相處了一整天,實際上真正接觸加總起來不到10分鐘,但卻令人印象深刻,尤其WRX自排的表現完全跳脫傳統CVT的設定,WRX STI的各項設定都比Impreza WRX STI有著顯著進步,更重要的是兩者都兼具「豪華」、「舒適」的特點,或許這也是SUBARU力求轉型的要素吧!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4-06-24T09:29
外型真的很殺 希望不久後能在台灣路上看到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4-06-27T17:39
相當初硬皮鯊剛推出(迷之音...好像年紀還很小的時候... 外型真的讓人不會想多去注意一眼 只記得吳念真的廣告 但現在真的不得不說 越改越帥啊!~ 誠心希望引進台灣+1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4-07-01T01:50
就是要它的安全跟操控

貼雙層隔熱紙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4-04-11T21:23
台灣氣溫炎熱,陽光毒辣! 隔熱紙,可以說是車子的必需品 可是我總覺得一層還是不夠 艷陽高照時,滲透進來的陽光 不僅感受到熱氣,還很刺眼! 現在我貼雙層,第一層是反光性較強的 FSK 防爆隔熱紙 第二層是透光性較好的 3M 隔熱紙 感覺這樣並沒有視線不良的問題 車子的冷房效果也明顯提升不少 不知大家有車子都 ...

(日韓車型系列) Perodua New Alza SE 白色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4-04-11T04:19
本帖最後由 hsbcity 於 2014-4-11 12:26 PM 編輯 馬來西亞國產車 分享駕駛心得: 1)風聲已經減少 2)冷氣會變得更快冷 (如果再加多一層比較好的隔熱膜) 3)第三排也可以吹到冷氣(開2號以上) 4)本人覺得Silverstone輪胎性能已經不錯哦 (本人認為不必再換新輪胎 ...

考駕照那之前違規>?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4-04-11T00:00
請問考駕照要先把18歲之前違規的的錢繳掉然後課上完才能考嗎?

要賠償新商品還是二手(中古)就可以了?

Belly avatar
By Belly
at 2014-04-11T00:00
我借了朋友的單眼相機
不小心把相機搞丟了
這相機已經用了2~3年了
那我買中古貨賠償就可以ㄌ嗎?當時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