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奇聞發表)制服下的悸動 ─ Altis Z與Lancer iO正面交鋒 - 汽車討論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13-11-03T09:20

Table of Contents


運動版車型在臺灣一向不是新鮮的玩意兒,尤其是客層涵蓋年輕族群的中型房車更是樂此不疲,這次我們將細探Altis Z與Lancer iO兩款代表性的運動車款。


放眼國內車市,在以日系車為主的國產車中,雖然車系的組成豐富,卻不若國外的車系組編成,多是以動力心臟的不同與配備差異規劃各車型的組成。以代工組裝為主的國產車廠,在車系編成上則多透過1至2具主要動力,再以配備清單的不同,劃分出各種不同等級的車款。但是,在面對有個性化或是運動化需求的消費者,便無法採取國外車廠一般,直接換裝大動力輸出的引擎,再搭配底盤的強化與空力套件的加裝,打造性能版的車型。在臺灣市場的解決之道,則是直接安裝原廠空力套件,在換上運動化的內裝修飾,打造更具運動風格的車型。

然而,或許有人會想,若要一輛更具個性化與運動化的車款,可以透過改裝管道進型外觀甚至動力的改裝,便能達成更具個性、更為獨特的效果。然而,透過原廠的資源進行設計、開發與製造,直接販售一款整合空力套件與運動化修飾的車款,對於不熟悉改裝產品,或是度懂如何搭配的消費者而言,才是一條較為直接、輕鬆的道路。更別說直接由製造端打造,減少後續拆裝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更高的完成度與密合度,都是由車廠推出運動化車款對於消費者的好處之一。

國產運動化車型代表─Mitsubishi Lancer iO
在臺灣市場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Mitsubishi Lancer車系下的Virage iO/Lancer iO一支。1993年引進國產販售的Lancer車系,在1998年的時候首度推出運動化車款,Virage iO的運動化子品牌於焉成形,將引擎輸出調校提升並且導入擁有手自排功能的4速自排變速箱,同時加裝原廠空力套件,成功打入年輕熱血消費者的市場,並且奠定「Virage iO」一系在Lancer車系中的運動化定位。


1998年首度亮相的Virage iO,不僅首度搭配手自排變速箱,也是國產Lancer車系運動化車型的濫觴。
之後歷代的Lancer車系中,都有著Virage iO車系相伴左右,不僅是首度導入手自排變速箱的國產房車,也陸續引進跑車化座椅、EASS電子三段調整避震器與方向盤換檔按鍵等,雖然並距離Lancer車系中的性能旗艦Lancer Evolution仍有段距離,已是國產房車中用心經營運動化車型的代表。


從1998年開始至今,iO一支已伴隨Lancer車系超過15個年頭,也成為國產車中運動化車款的代表。
2007年,現行世代Lancer進入國內市場,隔年的2008年中華汽車推出新一代的iO車型,不過卻捨棄了過往的Virage子車名,直接以Lancer iO之名登陸台灣市場。不過,這一個階段的Lancer iO雖然標配方向盤換檔撥片、MDSS懸吊系統、18吋鋁圈及尺寸215/45 R18的Bridgestone高性能低扁平比跑胎等,卻僅提供2.0升單一排氣量的動力配置。直到2012年,Lancer車系小改款,劃分Fortis與iO兩支產品線,區分家庭化與運動化的客層,並將原有的鯊魚頭造型導入至iO產品陣容中,才出現Lancer iO 1.8這款產品。

與標配標配方向盤換檔撥片、MDSS懸吊系統、18吋鋁圈及尺寸215/45 R18的Bridgestone RE050A高性能低扁平比跑胎與大尺寸尾翼的2.0車款不同的是,1.8升車型僅保留方向盤換檔撥片、大尺寸尾翼 (悍動版標配) 與運動化內裝等配備,MDSS懸吊系統與18吋圈胎組合皆被捨棄,並且改搭16吋鋁圈與205/60 R16尺寸輪圈,雖然在內在減少了更具跑格的設定,視覺上仍深具運動化的個性效果。

仿效Lancer Ralliart的車頭造型搭配側裙、運動化後保桿以及大尺寸尾翼等創造了濃厚的運動氣息。為了不減損豪華調性,車門把手也嵌入鍍鉻飾條。
紅色縫線搭配打孔透氣皮質的內裝相當具有熱血性格,而大尺寸的金屬換檔撥片是最為人所稱道的配備之一。
尤其是仿效國外Lancer Ralliart車型的造型元素,更是讓Lancer iO增色不少。暱稱「鯊魚頭」的Jetfighter試車鼻、大面積單體式水箱護罩,搭配兩旁深邃的頭燈、凸出的前下巴導流設計、側裙與尾廂上的大尺寸尾翼等,仍然給予Lancer iO 1.8濃厚的運動風情。同時,70.9萬至77.9萬元的價格,也為年輕一輩的消費者提供更輕鬆入主運動化車款的選擇。

脫下制服也能展現動感─Toyota Corolla Altis Z
雖然Toyota Corolla Altis從2001年導入國產之後,便創下銷售熱潮,並以月銷量超過千輛的表現,強勢奪下國產中型房車的銷售冠軍,也成為臺灣市場國民車的代表,開著Corolla Altis就好像穿著「制服」一樣,四平八穩不會有標新立異而遭遇異樣眼光的機會,卻也難以凸顯個性。

然而,為了滿足想要找尋一點放肆與個性的消費者,從第1代國產Corolla Altis開始,和泰汽車便為臺灣消費者推出Corolla Altis Z運動化車型,透過空力套件的包裹,讓好似穿著「制服」Corolla Altis能夠擁有不一樣的風情,也更具個性與運動化色彩。而接續的兩代國產Corolla Altis也延續首代國產Corolla Altis的模式,皆將Corolla Altis Z納入Corolla Altis的車系編成之中。

日前發表的新一代國產Corolla Altis導入了更具年輕、動感的歐化設計語言,與過往的幾代國產Corolla Altis相比,本就擁有不俗的運動感與活潑的外觀風情。不過,為了讓消費者能有更具個性化的選擇,仍然提供有包覆全車空力套件,搭配運動化座椅與方向盤換檔撥片的Z車型,為消費者提供與一般Corolla Altis不同個性的產品。


為了提供更具樂趣的操駕感受,Corolla Altis Z同樣配備有方向盤換檔撥片。
細探新一代Toyota Corolla Altis Z與Mitsubishi Lancer iO 1.8,其實不難發現這兩款被原廠稱為「運動化」車款的產品,其實多以空力外觀套件進行修飾,並換裝更具運動風格的座椅剪裁,搭配方向盤換檔撥片等,在視覺上與駕馭感覺提供更具樂趣的感受。不過,就動力調校與底盤設定方面並未有更動或調整。然而,就視覺上的效果與品質而言,原廠施作的運動版車型,確實為期望與眾不同的消費者提供便利而輕鬆的選擇。

魚與熊掌兼得,是消費行為的理想境地,但在國產房車的領域中,要有實用機能,更要有虎虎生風的舒暢性能,很抱歉,這沒辦法達到。

雖然,此次捉對的主題,是從國產中型房車出發,這裡當應該滿足許多家庭用車的需求,要有著舒適至上的行路精緻度、要有著實用高機能的大肚量空間、要有著滴水不漏的安全保護、要有著功能強大的影音娛樂系統等,性能或個性化造型?這絕對不是主流,也理當不是車廠們應該多加著墨的地方。

的確,尤其在理性實用派當道的台灣市場中,車輛的C/P值是個買車前最重要的參考價值,或許仍有些浪漫派的買家,希望自己擁有的車輛可以有更多的面向、更多的個性,但相較於其他成熟汽車市場,這數量相對少了些。也因此,在中型房車車系中,為了這些少數買家,特別針對引擎重新調整、設計專屬空力套件、打造專屬性能內裝,這種如此高成本的研發動作,基本上無法出現,那種如RS、GTI般的車系頂級版本,消費者需要多花些錢升級進口車。

而在國產市場中,就如此文兩位主角般,來點花拳繡腿的裝扮是OK的,畢竟在實用機能的大傘下,要提升性能裝扮,最多就是如另一篇所述,加上空力套件、內裝加添些許性能裝扮,了不起加個換檔撥片,輕描淡寫的武裝個性,看在本格派車迷的眼中的確如此。但也別擔心,因為這些車,不是本格派所喜歡的,會選擇這些消費者,以實用為主,加諸的裝備,隱約的透露自己不與人同的個性,低調的騷包,也是一種個性。

不過在此次大改款的Altis車型中,透過先前試駕與集體評比的測試,Altis清楚明瞭的展現自身較過去明顯進化的動態身手,且此身手,較同級對手相較更是保有高度優勢。也因此,在此基礎上,Toyota沿續過去習慣仍針對此世代車型推出的Altis Z版,也就更為名符其實了。

透過1.8升Dual VVT 16汽門的直列四缸引擎帶動下,搭配著相當聰明反應迅速的Super CVT無段變速系統,動力的傳輸大幅消彌了過去CVT變速系統容易產生的黏滯感,迅速拉升的引擎轉速,帶來了直接的加速感,搭配上電腦模擬出的七速檔位設計,更能透過方向盤後方撥片在加減速時給予了更多些的自主操駕感,給予了去蕪存菁化的手排樂趣,更可保有優異的油耗經濟性,這樣的動力表現,與所謂的「運動化版本」,絕對是Corolla車系國產後最為表裡如一的Z版個性運動車型。


Altis Z搭載1.8升自然進氣引擎,具備140ps/17.6kgm輸出表現。

Super CVT無段變速系統展現科技進化之處,不僅讓轉速拉升迅速,動力湧現的反應也堪稱迅速。

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保有手排操控介面的最美好環節。
雖然不確定,那外觀加諸的前後擾流、側裙、空力尾翼等是否有經過實際風洞測試,能於高速行駛時提供車身更多的下壓力與穩定性,但在支撐性與舒適性中取得不俗平衡的懸吊系統表現中,Altis Z版的動態表現不疾不徐,沒有過往令人擔憂的無敵側傾,轉向手感與指向性提供一定的駕駛信心,運動化座椅固定人的功力稍為提升,讓Altis Z的運動身影,於彎道中的表現不再如過去捉襟見肘,朝向暢快寫意的新境界前進。

相較於Z版分支,Mitsubishi Lancer iO的資歷更深,不過在此俗稱「鯊魚頭」的當前世代,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提供1.8升與2.0升兩種車型,不過考量此次Altis Z的動力規格,主要仍以Lancer iO 1.8L車型為主,可惜的是,如MDSS運動化懸吊、18吋大尺碼輪圈等,都僅是Lancer iO 2.0L的配備,少了這關係運動身手的重要武器後,Lancer iO 1.8L的動態表現,的確不如外觀造型來得虎虎生風,與對手同場較勁,也少了些狠勁。

與Altis Z相較,Lancer iO 1.8L雖然也是相同的1.8升引擎規格,但動力輸出小勝那麼些許,不過搭配上INVECS-III無段變速系統後,那動力的傳輸總是少了點激情與靈敏,CVT慣有的轉速黏滯感上身,雖然可透過手排模式稍微退除些,但仍不較對手暢快過癮,且較為失色的油耗表現,對於引擎與變速系統的科技水評,也有些高下立判的遺憾。


Lancer iO 1.8L搭載MIVEC自然進氣四缸引擎,具備143ps/18.2kgm動力輸出。

INVECS-III無段變速系統,傳輸表現不如對手來得輕快精準。

方向盤後方同樣提供換檔撥片,給予自主操駕的樂趣。
雖然與對手相同僅16吋輪圈規格,但Lancer iO 1.8L的操控感卻重手了許多,那不是如歐系車款般重手中帶有清楚路感的感受,而是模糊卻又吃力讓人難受,就好像過了最佳賞味溫度與期限的馬卡龍般,只剩下黏膩的口感,原本應該具備的酥脆外皮與柔軟濃稠內餡,早已不復見。

動起來是好了些,但輕快的感受仍不較對手讓人輕鬆自在,這是很可惜的,雖然世代較舊,但鯊魚頭帶領的俐落造型,自身認為Lancer iO 1.8L運動態勢完全不遜於Altis Z,但外在的殺氣,卻無法有著對等的動態身手,受限於調校火侯稍嫌不夠的變速系統與轉向系統,Lancer iO 1.8L的表現,不像對手如此的表裡合一。

值得慶幸的是,在此消費主義掛帥的國產中型房車中,仍有耕耘較少數個性市場的動作,無論是Altis或是Lancer iO,原廠立意都值得讓人肯定,或許不如進口車款從裡到外、由動力到空力套件的全部武裝,僅於視覺面的充分妝點,但在經濟實用為前提的大傘下,蜻蜓點水一下,無傷大雅。

All Comments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3-11-04T08:59
期待新款式的altis,應該有很多驚喜。。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3-11-05T08:39
altis感覺還不錯,應該找個時間來去試駕一下.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3-11-06T08:19
altis感覺還不錯,應該找個時間來去試駕一下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3-11-07T07:58
altis在美國撞擊測試好項不合格ㄝ..
Sandy avatar
By Sandy
at 2013-11-08T07:38
altis 全部都好,只是真的就是制服車,當代步車的唯一選擇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3-11-09T07:18
我的感想是 altis新改款,改的比較新了,年輕人車主會增加 但過陣子之後路上就會到處都是,特別是小黃 再來就是實際上altis並沒廣告上的那麼省油 反而差得遠了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13-11-10T06:58
altis感覺還不錯,當代步車的唯一選擇.找個時間來去試駕一下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3-11-11T06:37
看來altis Z要跟IO拼了就是了~~ altis Z還換檔撥片勒==

關於汽車的一些小小問題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3-11-03T00:00
是不是在每次熄火前先把冷氣關掉然後下次發動後再開這樣對車會比較好?還有還有轉鑰匙後先等個幾秒在發動汽�� ...

柬埔寨旅遊相關問題

Quanna avatar
By Quanna
at 2013-11-03T00:00
請求大大幫我評估~
我打算明年二.三月時要自助旅行去柬埔寨有許多東西想先問清楚好準備
1.二月或三月哪月 ...

關於二手車選擇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3-11-03T00:00
預算大約40萬以內
寶獅 206CC
奧迪 TT 1.8CC (預算應該只夠買2001年之前的車)
賓士 SLK230 或SLK200 (這預算應該也只夠買2001年之前的車款)
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