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談明年MotoGP輪胎變化 - 世界摩托車錦標賽 MotoGP

By Isla
at 2015-08-23T16:46
at 2015-08-23T16:46
Table of Contents
http://tinyurl.com/na9tsjr MotoMatters情報整理
註:2016~2018賽季,米其林為MotoGP官方指定輪胎供應商
米其林兩輪賽事總管Piero Taramasso接受訪問時表示:
『由於測試即便遇上雨天狀況也變化多端,因此真正能夠使用半雨胎的情況不多,
而且每一圈的路況都不同,因此取得的數據很難整理與使用。
在Dorna的要求下,米其林將會重新提供半雨胎給車手,
原因是目前賽前練習或排位賽的時段,若是遇上氣天氣變化,車手往往選擇留在PIT等,
對於觀賽的車迷當然會產生怨言,而增加半雨胎的選擇可以增加車手上場的時間,
因此米其林將會在每站賽事提供每位車手3條半雨前胎及3條半雨後胎。
半雨胎所使用的配方會跟硬全雨胎相同,但是胎紋比較少,
目的是在半乾半濕的路面能夠增加抓地,但又不會磨耗過於劇烈。
所以米其林預期車手會在濕地或是雨剛停逐漸乾燥時使用,
但正賽中應該車手們會回歸乾胎或全雨胎。
車手每站賽事的輪胎配額也有所增加,除了先前提到的半雨胎外,
全雨胎配額提升到7條前胎及7條後胎(各多2條),
乾胎配額微調到10條前胎及12條後胎(多1條後胎),
這個部分是車隊要求的,因為這幾年車隊跟車手不停抱怨輪胎不夠用。
至於每個分站乾胎的配方,米其林會維持兩種(較軟與較硬),
至於各個賽道的詳細設定(超軟、軟、中性、硬、超硬選兩種),
則因測試資料不夠齊全尚未定案。乾胎的製程跟規格會統一,差別只在使用的配方。
半雨胎只會有單一配方,雨胎會有軟胎與硬胎,但製程跟規格也相同。
目前後胎的製程已經確定,前後胎的規格也已固定,
現在只差各賽道用的配方還需要做更多測試來決定。
而先前的測試中發生前胎抓地不如後胎,造成車手過彎發生轉倒的現象,
米其林承認這的確還有改善的空間,不過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一方面是輪胎廠的努力,根據廠隊車手的意見朝向正確的方向進步;
另一方面車手跟技師們也會去瞭解我們輪胎運作的模式,
針對輪胎的特性去調整賽車的設定與騎車的方法,
經過幾次測試的整合已經讓一切都步入正軌,輪胎的抓地平衡也已有改善。
目前的賽後一日測試模式對米其林幫助不大,因為車隊才剛結束週末的比賽,
而賽車的設定是根據目前的普利司通胎調整,
只有一天的時間是不夠車手們改設定、測輪胎配方及測耐用度。
像年終瓦倫西亞站結束後的聯合賽後測試才有足夠的時間讓車手完成一切測試計畫。
在近幾年MotoGP選擇單一輪胎供應商的情況下,雖然各家賽車特性不同,
但在輪胎選擇上差異並不如預期來的大,這對我們的研發來說是好事,
最大的差異並不是不同車廠,而是來自於車廠測試車手與廠隊車手速度上的差異。
我們2016賽季首重安全,讓車手們可以安全完賽,讓大車廠可以運作順利,
我們相信經過一整年的學習與整合,2017賽季可以提供性能更加優異的輪胎。
米其林的輪胎後輪抓地是強項,之前測試時P.Espargaro曾對我們表示,
我們測試提供的輪胎可以拿去排位賽用了!不只是抓地,耐用性也不差,
我們的輪胎可以一口氣跑25~30圈但性能不會衰退太多。
換一家輪胎廠當然會對車手造成影響,畢竟車手們適應需要的時間不同,
而過去有使用過米其林輪胎的車手,像Rossi跟Dovizioso應該能更快適應。
不過我們現在提供的輪胎並不像以往多家廠商競爭的時代(2008之前)有同樣的特性,
Rossi也提到這點,他比較喜歡現在的新胎,幫忙本田測試的Stoner也同意。
冬季測試的行程也有所調整,第二次馬來西亞測試會改成澳洲測試,
這是Dorna跟車隊決定的,跟米其林無關。不過米其林非常贊成這項調整,
我們知道有些車隊認為隔一陣子到同一個場地測試更能了解自己的進步狀況,
但季前能到澳洲菲利浦島賽道一趟非常好,這是一個對輪胎考驗很大的場地,
這可以讓車隊、車手與輪胎廠對於正賽有更充分的準備,更容易達成最佳設定。』
--
註:2016~2018賽季,米其林為MotoGP官方指定輪胎供應商
米其林兩輪賽事總管Piero Taramasso接受訪問時表示:
『由於測試即便遇上雨天狀況也變化多端,因此真正能夠使用半雨胎的情況不多,
而且每一圈的路況都不同,因此取得的數據很難整理與使用。
在Dorna的要求下,米其林將會重新提供半雨胎給車手,
原因是目前賽前練習或排位賽的時段,若是遇上氣天氣變化,車手往往選擇留在PIT等,
對於觀賽的車迷當然會產生怨言,而增加半雨胎的選擇可以增加車手上場的時間,
因此米其林將會在每站賽事提供每位車手3條半雨前胎及3條半雨後胎。
半雨胎所使用的配方會跟硬全雨胎相同,但是胎紋比較少,
目的是在半乾半濕的路面能夠增加抓地,但又不會磨耗過於劇烈。
所以米其林預期車手會在濕地或是雨剛停逐漸乾燥時使用,
但正賽中應該車手們會回歸乾胎或全雨胎。
車手每站賽事的輪胎配額也有所增加,除了先前提到的半雨胎外,
全雨胎配額提升到7條前胎及7條後胎(各多2條),
乾胎配額微調到10條前胎及12條後胎(多1條後胎),
這個部分是車隊要求的,因為這幾年車隊跟車手不停抱怨輪胎不夠用。
至於每個分站乾胎的配方,米其林會維持兩種(較軟與較硬),
至於各個賽道的詳細設定(超軟、軟、中性、硬、超硬選兩種),
則因測試資料不夠齊全尚未定案。乾胎的製程跟規格會統一,差別只在使用的配方。
半雨胎只會有單一配方,雨胎會有軟胎與硬胎,但製程跟規格也相同。
目前後胎的製程已經確定,前後胎的規格也已固定,
現在只差各賽道用的配方還需要做更多測試來決定。
而先前的測試中發生前胎抓地不如後胎,造成車手過彎發生轉倒的現象,
米其林承認這的確還有改善的空間,不過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一方面是輪胎廠的努力,根據廠隊車手的意見朝向正確的方向進步;
另一方面車手跟技師們也會去瞭解我們輪胎運作的模式,
針對輪胎的特性去調整賽車的設定與騎車的方法,
經過幾次測試的整合已經讓一切都步入正軌,輪胎的抓地平衡也已有改善。
目前的賽後一日測試模式對米其林幫助不大,因為車隊才剛結束週末的比賽,
而賽車的設定是根據目前的普利司通胎調整,
只有一天的時間是不夠車手們改設定、測輪胎配方及測耐用度。
像年終瓦倫西亞站結束後的聯合賽後測試才有足夠的時間讓車手完成一切測試計畫。
在近幾年MotoGP選擇單一輪胎供應商的情況下,雖然各家賽車特性不同,
但在輪胎選擇上差異並不如預期來的大,這對我們的研發來說是好事,
最大的差異並不是不同車廠,而是來自於車廠測試車手與廠隊車手速度上的差異。
我們2016賽季首重安全,讓車手們可以安全完賽,讓大車廠可以運作順利,
我們相信經過一整年的學習與整合,2017賽季可以提供性能更加優異的輪胎。
米其林的輪胎後輪抓地是強項,之前測試時P.Espargaro曾對我們表示,
我們測試提供的輪胎可以拿去排位賽用了!不只是抓地,耐用性也不差,
我們的輪胎可以一口氣跑25~30圈但性能不會衰退太多。
換一家輪胎廠當然會對車手造成影響,畢竟車手們適應需要的時間不同,
而過去有使用過米其林輪胎的車手,像Rossi跟Dovizioso應該能更快適應。
不過我們現在提供的輪胎並不像以往多家廠商競爭的時代(2008之前)有同樣的特性,
Rossi也提到這點,他比較喜歡現在的新胎,幫忙本田測試的Stoner也同意。
冬季測試的行程也有所調整,第二次馬來西亞測試會改成澳洲測試,
這是Dorna跟車隊決定的,跟米其林無關。不過米其林非常贊成這項調整,
我們知道有些車隊認為隔一陣子到同一個場地測試更能了解自己的進步狀況,
但季前能到澳洲菲利浦島賽道一趟非常好,這是一個對輪胎考驗很大的場地,
這可以讓車隊、車手與輪胎廠對於正賽有更充分的準備,更容易達成最佳設定。』
--
Tags:
賽車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15-08-26T04:57
at 2015-08-26T04:57

By Barb Cronin
at 2015-08-28T17:08
at 2015-08-28T17:08

By Zora
at 2015-08-31T05:19
at 2015-08-31T05:19

By Kama
at 2015-09-02T17:30
at 2015-09-02T17:30
Related Posts
終極駕駛機器現身圓石灘,BMW推出3.0 CSL Hommage R概念車

By Irma
at 2015-08-23T09:18
at 2015-08-23T09:18
邁向275匹,Ford推出Focus ST MP275性能升級套件

By Ula
at 2015-08-22T09:35
at 2015-08-22T09:35
McLaren紫衣570S Coupe閃豔圓石灘,準量產原型車抵臺下週一發表

By Doris
at 2015-08-20T09:19
at 2015-08-20T09:19
捷克站續約到2020

By Damian
at 2015-08-18T19:58
at 2015-08-18T19:58
Lauda:MotoGP跟F1相比是最驚人的賽事

By Harry
at 2015-08-18T18:07
at 2015-08-18T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