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之爭的縮影:Waymo 和 Tesla - 汽車
By Lily
at 2018-04-30T12:08
at 2018-04-30T12:08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連結:
http://36kr.com/p/5131867.html?from=next
原文內容:
自動駕駛之爭的縮影:谷歌Waymo 和特斯拉Autopilot
編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汽車"(ID:GeekCar),作者JamesYang;36氪經授權轉載。
全球在搞自動駕駛的公司有很多,但是真正意義上擁有實際數據的就只有兩三家,特斯拉
算一個,Waymo 算另一個。
從實現自動駕駛方向來看,特斯拉與Waymo 選擇了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特斯拉選擇從
L2 級自動駕駛慢慢向L4/L5 級過渡。Waymo 則準備一步到位,直接開始L4 級自動駕駛的
研發。
究竟哪一種才是正確的方式,我們不得而知。因為特斯拉和Waymo 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2018 年3 月更新後的Autopilot 好評如潮,駕駛體驗有很大的提升,同時根據網友表示
更新後的2.0 車身四周的8 個攝像頭全部啟用,也就意味著特斯拉要開始在自動駕駛發力
了。
Waymo 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日前,Waymo 已經向加利福尼亞州機動車輛管理局提交申請
測試全自動駕駛汽車(去掉方向盤, 踏板, 並且不配備隨車人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
駕駛。
配置對比
谷歌偏向於激光雷達方案,特斯拉偏向於視覺優先方案。
谷歌目前使用三種不同類型的激光雷達,外加5 個雷達和8 個攝像頭;特斯拉採用「毫米
波雷達+攝像頭」的傳感器方案,全車配備8 個攝像頭,12 個超聲波雷達,一個毫米波雷
達。
馬斯克宣稱使用這套裝備將能實現L4 級的自動駕駛。但是最後是否如他所言,還有待考
證。
與穀歌自動駕駛不同的是,特斯拉的這套方案已經實際量產,並從出廠開始就已經裝配至
車上(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換言之特斯拉賣給你的是軟件服務。
量產就會有成本方面的考量,首先這套裝置都是標配,總有人不會啟用這項服務,意味著
這部分就成了沉沒成本;其次,一個64 線的Velodyne 激光雷達(Waymo 用的這種)要價
七八萬美元,這成本,馬老闆還賺不賺錢了?馬斯克也不是沒有考量過激光雷達,之前有
網友拍到特斯拉使用激光雷達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照片,還是價格太過美麗,如果價格能
夠降下來,估計馬老闆還是很願意使用的,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特斯拉第一代Autopilot 使用的是Mobileye 的輔助駕駛芯片EyeQ3,計算性能達到
300Gflops,到了第二代,特斯拉使用的是英偉達的Drive PX 2,理論計算性能最高達到
10Tflops,即使算力得到極大提升,依然沒能滿足特斯拉Autopilot 的運算需求,之後馬
斯克宣布自研AI 芯片,應該有運算上的考量,於是馬斯克直接拉來「Chip God」Jim
Keller 負責項目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自研芯片並不是在馬斯克宣布後才開展
的,早在2015 年9 月Jim Keller 加入特斯拉之後就開始了,根據CNBC 報導,Jim
Keller 目前領導著一個約50 人左右的團隊從事芯片開發,可見馬斯克在自動駕駛的野心
有多大。馬斯克也誇下海口說特斯拉打造的AI 芯片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AI 芯片。
其實也不難理解,電池作為電動車的心臟,馬斯克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控,試想,輔助駕駛
芯片作為自動駕駛的大腦,作為控制狂魔的馬斯克怎麼可能會讓與他們。將軟硬結合做到
這種程度,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會進化成什麼樣子,非常值得期待。
從另一個角度講,從算力300Gflops 到10Tflops,算力增長三倍之多依然無法滿足運算,
說明現在特斯拉Autopilot 的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自動駕駛性能還沒有到達天花板,未來
還是有一定提升空間。(這邊似乎寫錯了,三十倍才對吧!?)
各自優勢
從目前來看,特斯拉在實際數據上更具優勢。
特斯拉目前有一隻龐大的自動駕駛測試隊伍(包括已經售賣的和特斯拉自由的自動駕駛測
試車隊)。根據特斯拉的說法,無論是否開啟自動駕駛模式,特斯拉都會以影子模式進行
數據採集測試自動駕駛技術。2016 年,特斯拉Autopilot 負責人表示已經收集了7.8 億
英里的數據,其中1 億英里數據來自Autopilot。同年馬斯克表示Autopilot 每天收集到
的數據超過300 萬英里,2017 年收集數據增加到50 億英里,隨著特斯拉售出車輛的增加
,該數據正以指數級增加。而影子模式下收集的數據也有數十億之巨。
谷歌在實際數據量的積累上也是很可觀的:從2009 年開始,Waymo 在現實道路實際自動
駕駛里程已經超過500 萬英里,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上,僅僅在2017 年一年,Waymo 在
實驗室已經模擬了27 億英里的自動駕駛行駛里程(就問你怕不怕),但是和特斯拉相比
還是稍遜一籌。模擬數據畢竟只是模擬數據,還是無法與真實路況進行對比,因此,真實
路測的價值就尤為重要。
Waymo 在算法上更優於特斯拉。
從這些時間點不難發現,Waymo 自動駕駛技術在明顯提升,早在2015 年,Waymo 宣布就
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從2017 年的600 輛克萊斯特到2018 年直接拿下20000輛
I-PACE,從側面也印證著Waymo 應該是對自家自動駕駛很有信心了,已經不滿足於這樣小
打小鬧,它需要獲得更多的實際運作經驗以及更加龐大的數據量。Waymo 曾表示今年年底
將自動駕駛技術投入商用,Waymo 的野心可見一斑。
共通之處
說了這麼多,其實不難發現,特斯拉和谷歌還是有共同點的: 軟硬結合 。特斯拉自然不
用過多解釋,作為一個控制狂魔,馬斯克開始之初就將電動車的生產製造牢牢掌握在自己
手上,同樣在與松下在電芯上合作之後,馬斯克決定自建電池工廠,事實證明馬斯克是正
確的;在自動駕駛上,馬斯克同樣決定自研芯片。
Waymo 亦是如此,將自動駕駛把握在自己手上。自動駕駛不同於其他技術,它需要做到的
是軟硬件之間的相互協調,只有做到軟硬皆通才能發揮更大的優勢,理解硬件與軟件開發
過程中需要磨合的地方,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Waymo 從一開始的目標就不是打算自己造
車,更多的是出於通過造車深入了解並解決自家自動駕駛在實際運用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
。因此Waymo 對於自動駕駛方案同硬件以及車身載體相結合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也是其
他互聯網企業無法比擬的。
國內獨特的數據優勢
從國內來看,主要還是以百度為首的一眾自動駕駛公司。
4 月19 日, 百度Apollo 剛剛過完自己一歲生日。從2.0 升級到了2.5, 並開放了視覺感
知、實時相對地圖、高速規劃和控制三大能力,同時公佈了阿波羅計劃的第一百個合作夥
伴—比亞迪。百度打造這個平台更多的考量還是數據量,畢竟目前數據流量入口大都掌握
在車企手上,百度要做的就是拉起自動駕駛的大旗,集合國內各大車企,做自己的自動駕
駛生態。
不得不承認的是,國內自動駕駛技術和國外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加州車輛管理局自動駕駛年度報告中,谷歌Waymo 和通用Cruise 遙遙領先。Waymo 在
2017 年跑了35.25 萬英里,測試車輛75 輛,人工干預63 次,Cruise 路測里程13.16 萬
英里,先後有90 多台車參與路測,共發生了105 次脫離。
百度在加州的測試車輛有4 輛,均為林肯MKZ 車型,總測試里程達到了1971 英里,脫離
次數為48 次,總體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李彥宏曾說,AI 中美競賽優勢在數據 。自動駕駛同樣如此,國內相對複雜的道路以及交
通情況可以在數據上獲取不同的場景進而進行優化處理,換句話說在美國可以實現的自動
駕駛在中國不一定適用,但是在中國實現的自動駕駛一定可以在美國運作。這就是數據差
異造成的。
根據英特爾預測,在2030 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8000 億美元,到2050 年規模可達7 萬
億美元。自動駕駛目前來說還是一片藍海。自動駕駛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如果將自動
駕駛比作一顆樹,算法算力就是它的種子,決定了它成長潛質;數據就是它的土壤養分,
決定了它成長速度。特斯拉和Waymo 在數據量以及算法算力的競爭就是未來整個自動駕駛
行業的縮影。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國內外各大自動駕駛公司各有優勢,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如何演變?
自動駕駛場景應用如何實現?在不久的將來,都會給出答案。
心得/說明:
先不講最後幾段在講中國的自駕發展現況
這篇文章前面很好的分析了 Waymo 與 Tesla 各自的優勢
Waymo 目前看來是想自己創建無人駕駛車隊,會不會把整套技術共享給其他傳統汽車車廠
還不得而知,至少在短期內消費者應該是沒辦法擁有屬於自己的Waymo無人自駕車
只能在特定的地區去使用 Waymo 提供的無人駕駛服務
這對消費者來說似乎跟搭計程車一樣,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不過對 Waymo 來說差別就可大了,是源源不絕的現金流
--
All Comments
By Ula
at 2018-05-03T20:42
at 2018-05-03T20:42
By Odelette
at 2018-05-05T20:52
at 2018-05-05T20:52
By Regina
at 2018-05-10T01:35
at 2018-05-10T01:35
By Gilbert
at 2018-05-14T09:21
at 2018-05-14T09:21
By Lucy
at 2018-05-16T11:38
at 2018-05-16T11:38
By Tracy
at 2018-05-16T14:51
at 2018-05-16T14:51
By Kristin
at 2018-05-18T19:44
at 2018-05-18T19:44
By Hazel
at 2018-05-23T02:39
at 2018-05-23T02:39
By Puput
at 2018-05-24T13:02
at 2018-05-24T13:02
By Delia
at 2018-05-29T05:39
at 2018-05-29T05:39
By Hedwig
at 2018-06-03T00:33
at 2018-06-03T00:33
By Christine
at 2018-06-06T03:14
at 2018-06-06T03:14
Related Posts
Subaru Levorg 2.0要來了?
By Irma
at 2018-04-30T11:36
at 2018-04-30T11:36
佔內線道被超車會覺得羞恥嗎?
By Jessica
at 2018-04-30T11:35
at 2018-04-30T11:35
三寶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
By Puput
at 2018-04-30T11:18
at 2018-04-30T11:18
新竹Ford汽車保養廠
By Callum
at 2018-04-30T11:12
at 2018-04-30T11:12
自體脂肪隆乳的效果會不會消失很快?想做但怕效果維持不久?
By Frederic
at 2018-04-30T10:54
at 2018-04-30T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