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引擎 - BMW
By Poppy
at 2020-03-29T15:18
at 2020-03-29T15:18
Table of Contents
這個問題大概可以歸咎兩件事,配置、成本
1. V4配置非常不合理
通常會配置L4的引擎,多數是平價、入門車
這類車型多數是前輪傳動
https://imgur.com/bieZOMQ
忽略底盤那根傳動軸,我只是要把引擎擺上去示意一下而已
從這張非常low的圖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車頭那一側配置進氣還是排氣
排氣管就是往後拉去車尾(紅線),而進氣系統就配置在反向另一側
而變速箱因為齒輪旋轉方向與輸出軸相同,橫向體積其實沒有很大
即便轉90度變成後驅
https://imgur.com/OfHPVTd
搭接變速箱與差速器,驅動也不衝突
排氣不管是在左側還是右側,四缸排氣直直往下再合一,之後一次往後拉去車尾
車頭方向是水箱、左右側分別是進排氣、後側是變速箱,四個方向配好配滿剛剛好
所以不管是前驅還是後驅配置
L4引擎不影響進氣歧管的設計、排氣管各缸等長、變速箱搭接等等的衝突
同時缸頭上面沒東西,所以引擎蓋到引擎之間的距離也夠
如果今天是V4...
https://imgur.com/RZDfn7R
忽略他是金龜車,我們假設這顆V4要擺橫的做前驅,輸出軸方向穿出螢幕
為了維持排氣頭段各缸等長,選項大概只剩一起往上、往下或一起往側邊擺設
應該沒有人會選擇左缸往上(下)繞過右缸再結合吼
這左右缸排氣頭段嚴重不等長,將會造成左右缸動力不均勻
如果選擇排氣頭段一起往上,那會變成引擎非常高,然後觸媒在缸頭頭頂上
接下來各位可以看示意圖中間的粗略擺設,紅色箭頭是預想排氣管的走法
最長那根箭頭的角度非常侷限,在不干涉到其他零件甚至車身的前提下
拉去車尾變成非常困難,這擺設非常不合理
如果是排氣頭段一起往下走,左缸頭段再接去右缸合一,示意圖已經顯示明顯不等長
除非兩者在引擎下方集合,再一起往車尾走
這似乎是目前唯一合理的擺設,但這種擺設會造成轉角角度刁鑽
配到好估計也沒擺後驅來的強,有點浪費
如果排氣頭段往側邊擺設,這樣也很奇怪
因為必須後退空間出來擺設水箱與風扇,同時因為頭段往側邊擺設的關係
橫向的大小好像也跟L4差沒多遠了,那我幹嘛沒事做一顆V4為了擺設傷腦筋搞自己???
所以講到這邊,已經可以解釋為什麼V型與水平對臥引擎,幾乎都是後驅或四驅
https://imgur.com/2RhXXWm
動力輸出軸直接搭接變速箱與傳動軸拉去車尾
V型夾角的縫隙配置進氣歧管或是渦輪,而V型的兩側配置前述的另一者
引擎正前方與動力輸出軸配上大型風扇剛好旋轉散熱,四個方向配好配滿
V型引擎,配什麼鬼前驅,頭殼壞掉,乾
2. 成本
即便你非常堅持V型引擎配前驅,好,那接下來談成本
工程的解法很直接,如果能一根凸輪軸解決的事情,何必放兩根?
V4引擎因為將四缸切割成左缸與右缸,舉例如凸輪軸
雖然長度可能是原本的一半(事實上不會是,方便解說而已)
但價錢不會是原本的一半,甚至可能要用原本直四的1.5倍價錢購入
假設成本需要上揚100元新台幣好了(方便計算),以Altis來說這十年台灣粗估販賣36萬台
36萬 * 100 = 3600萬,這還沒算出口的量
那因為將汽缸切割成左右缸
進氣歧管(排氣頭段)也必須要*2、油軌也*2、鍊條*2、balabala*2
為了做V4這件事情,如果引擎單體的成本包含零件、加工、組裝等成本上升5000元台幣
36萬 * 5000 = 18億 = 1.8億/年
轉嫁到消費者會多少錢我不知道,但廠家若以漲價來維持1.8億這個缺口來進行
降低消費者意願是肯定的,還不如維持原案L4並促銷多賣兩台車賺更多
※ 引述《oftisa (oo)》之銘言:
: 有V6、V8、V10,也有V12
: 現在怎麼沒有V4引擎呢?
: BMW把引擎模組化,每一個汽缸都是500CC
: 從3汽缸、4汽缸,到6汽缸,就跟積木一樣排列而已
: 那麼每一個汽缸都做一樣大(比如500CC、600CC)
: V4、V6、V8、V10、V12也可以像模組化一樣組合
: 做V4引擎的好處就是長度短,配重好
: 尤其是油電車流行,加上馬達就太長了,影響配重
: 做成比較短的V4就解決了
: V4引擎應該才是新世代最好的設計
: 怎麼沒有人做呢?
--
1. V4配置非常不合理
通常會配置L4的引擎,多數是平價、入門車
這類車型多數是前輪傳動
https://imgur.com/bieZOMQ
忽略底盤那根傳動軸,我只是要把引擎擺上去示意一下而已
從這張非常low的圖我們可以看到,不管車頭那一側配置進氣還是排氣
排氣管就是往後拉去車尾(紅線),而進氣系統就配置在反向另一側
而變速箱因為齒輪旋轉方向與輸出軸相同,橫向體積其實沒有很大
即便轉90度變成後驅
https://imgur.com/OfHPVTd
搭接變速箱與差速器,驅動也不衝突
排氣不管是在左側還是右側,四缸排氣直直往下再合一,之後一次往後拉去車尾
車頭方向是水箱、左右側分別是進排氣、後側是變速箱,四個方向配好配滿剛剛好
所以不管是前驅還是後驅配置
L4引擎不影響進氣歧管的設計、排氣管各缸等長、變速箱搭接等等的衝突
同時缸頭上面沒東西,所以引擎蓋到引擎之間的距離也夠
如果今天是V4...
https://imgur.com/RZDfn7R
忽略他是金龜車,我們假設這顆V4要擺橫的做前驅,輸出軸方向穿出螢幕
為了維持排氣頭段各缸等長,選項大概只剩一起往上、往下或一起往側邊擺設
應該沒有人會選擇左缸往上(下)繞過右缸再結合吼
這左右缸排氣頭段嚴重不等長,將會造成左右缸動力不均勻
如果選擇排氣頭段一起往上,那會變成引擎非常高,然後觸媒在缸頭頭頂上
接下來各位可以看示意圖中間的粗略擺設,紅色箭頭是預想排氣管的走法
最長那根箭頭的角度非常侷限,在不干涉到其他零件甚至車身的前提下
拉去車尾變成非常困難,這擺設非常不合理
如果是排氣頭段一起往下走,左缸頭段再接去右缸合一,示意圖已經顯示明顯不等長
除非兩者在引擎下方集合,再一起往車尾走
這似乎是目前唯一合理的擺設,但這種擺設會造成轉角角度刁鑽
配到好估計也沒擺後驅來的強,有點浪費
如果排氣頭段往側邊擺設,這樣也很奇怪
因為必須後退空間出來擺設水箱與風扇,同時因為頭段往側邊擺設的關係
橫向的大小好像也跟L4差沒多遠了,那我幹嘛沒事做一顆V4為了擺設傷腦筋搞自己???
所以講到這邊,已經可以解釋為什麼V型與水平對臥引擎,幾乎都是後驅或四驅
https://imgur.com/2RhXXWm
動力輸出軸直接搭接變速箱與傳動軸拉去車尾
V型夾角的縫隙配置進氣歧管或是渦輪,而V型的兩側配置前述的另一者
引擎正前方與動力輸出軸配上大型風扇剛好旋轉散熱,四個方向配好配滿
V型引擎,配什麼鬼前驅,頭殼壞掉,乾
2. 成本
即便你非常堅持V型引擎配前驅,好,那接下來談成本
工程的解法很直接,如果能一根凸輪軸解決的事情,何必放兩根?
V4引擎因為將四缸切割成左缸與右缸,舉例如凸輪軸
雖然長度可能是原本的一半(事實上不會是,方便解說而已)
但價錢不會是原本的一半,甚至可能要用原本直四的1.5倍價錢購入
假設成本需要上揚100元新台幣好了(方便計算),以Altis來說這十年台灣粗估販賣36萬台
36萬 * 100 = 3600萬,這還沒算出口的量
那因為將汽缸切割成左右缸
進氣歧管(排氣頭段)也必須要*2、油軌也*2、鍊條*2、balabala*2
為了做V4這件事情,如果引擎單體的成本包含零件、加工、組裝等成本上升5000元台幣
36萬 * 5000 = 18億 = 1.8億/年
轉嫁到消費者會多少錢我不知道,但廠家若以漲價來維持1.8億這個缺口來進行
降低消費者意願是肯定的,還不如維持原案L4並促銷多賣兩台車賺更多
※ 引述《oftisa (oo)》之銘言:
: 有V6、V8、V10,也有V12
: 現在怎麼沒有V4引擎呢?
: BMW把引擎模組化,每一個汽缸都是500CC
: 從3汽缸、4汽缸,到6汽缸,就跟積木一樣排列而已
: 那麼每一個汽缸都做一樣大(比如500CC、600CC)
: V4、V6、V8、V10、V12也可以像模組化一樣組合
: 做V4引擎的好處就是長度短,配重好
: 尤其是油電車流行,加上馬達就太長了,影響配重
: 做成比較短的V4就解決了
: V4引擎應該才是新世代最好的設計
: 怎麼沒有人做呢?
--
Tags:
BMW
All Comments
By Robert
at 2020-03-30T09:45
at 2020-03-30T09:45
By Andrew
at 2020-04-02T20:43
at 2020-04-02T20:43
By Adele
at 2020-04-05T13:04
at 2020-04-05T13:04
By Rae
at 2020-04-06T13:25
at 2020-04-06T13:25
By Olivia
at 2020-04-11T10:17
at 2020-04-11T10:17
By Ophelia
at 2020-04-16T06:35
at 2020-04-16T06:35
By Irma
at 2020-04-20T19:38
at 2020-04-20T19:38
By Hedy
at 2020-04-23T00:26
at 2020-04-23T00:26
By Michael
at 2020-04-23T05:35
at 2020-04-23T05:35
By Olga
at 2020-04-23T09:31
at 2020-04-23T09:31
By Anonymous
at 2020-04-26T13:40
at 2020-04-26T13:40
By Mary
at 2020-04-29T00:56
at 2020-04-29T00:56
By George
at 2020-05-02T06:59
at 2020-05-02T06:59
By Dinah
at 2020-05-05T07:03
at 2020-05-05T07:03
By Robert
at 2020-05-08T06:11
at 2020-05-08T06:11
By Elma
at 2020-05-11T16:12
at 2020-05-11T16:12
By Michael
at 2020-05-12T04:15
at 2020-05-12T04:15
By Gilbert
at 2020-05-12T13:32
at 2020-05-12T13:32
By Gilbert
at 2020-05-12T16:36
at 2020-05-12T16:36
Related Posts
V4引擎
By Yuri
at 2020-03-29T02:58
at 2020-03-29T02:58
2018 520d 是否接手
By Enid
at 2020-03-28T22:19
at 2020-03-28T22:19
老bmw整理及換車差異分享
By Caitlin
at 2020-03-28T21:38
at 2020-03-28T21:38
汽車市調座談會 最高專案車馬費5000元
By David
at 2020-03-28T20:07
at 2020-03-28T20:07
V4引擎
By Caitlin
at 2020-03-28T15:49
at 2020-03-28T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