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電動車燃料成本僅燃油車一半 - 電動車
By Leila
at 2018-01-19T01:17
at 2018-01-19T01: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zzahoward (Cheshire Cat)》之銘言:
: 標題: Re: [情報] 美研究:電動車燃料成本僅燃油車一半
: 時間: Wed Jan 17 16:11:38 2018
:
: 推 Scape: 美國已經慢慢要從能源進口國轉型成能源輸出國,自己用再生 01/17 14:26
: → Scape: 能源,然後輸出石油去維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01/17 14:27
: → Scape: 電動車/燃油車的背後其實牽扯到整個能源分配以及複雜的政治 01/17 14:28
: → Scape: 問題。雖然跟一般人沒有太大關係... 01/17 14:28
: 其實教主你說得沒錯,可是說真的,德國在推廣這個綠能的時候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價
: 因為德國把綠能拉得太高,讓基載佔比大量下降,然後同時興建超高的裝置容量穩定供給
: 表面上看起來叫"能源輸出國",實際上你把他的歐陸電網切開他馬上就葛屁給你看
德國那個奇妙的電網構造不靠歐陸出事是當然的吧
: 很多時間德國還是靠著周遭如法國的基載電廠在做穩壓和持續性的供應
: 更甭提德國還有那種負電價讓能源商賺一手可是讓終端消費者完全無感的情況
: (某方先生就準備想在台灣賺這手)
: 推 ru04hj4: 美國綠能還輸中國西歐國家 01/17 14:32
美國風力在能量市場屠得其他人不要不要的,
即使去除補貼在統一出清的能量市場還是有優勢
: → YJM1106: 德國今年元旦達成了全再生能源發電的里程碑(名義上的) 01/17 14:33
: → Scape: 中國西歐他們也是看得遠且有能力去大力推動綠能,歐洲很多 01/17 14:39
: → Scape: 國家就是因為石油/天然氣命脈掌握在俄國手裡,才會讓俄國 01/17 14:40
: → Scape: 在歐洲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除了中國、歐洲一些國家外 01/17 14:41
: → Scape: 未來還是靠著進口天然氣石油來發電的國家就是幾乎等同把 01/17 14:42
: → Scape: 自己脖子讓人捏著一樣。 01/17 14:42
: 綠能拉到那麼高高到基載不夠用只是讓脖子從給俄國人掐住變成給周遭鄰居掐住而已,歐
: 陸國家還有鄰居給你靠,海島國家想靠不知道靠誰
至少德法是互掐脖子,而不是像俄羅斯那樣單方面掐著一堆人
: 台灣跟德國不能用一樣的玩法主要有
: 1. 沒大陸電網
: 2. 沒德國有錢
可以參考不想跟其他美國人搞在一起的德州電網(ERCOT)
ERCOT管內可調節水力和儲能系統少得可以忽略、
和外界無同步連接、非同步連接(AC-DC-AC或VFT)相對於電網容量也甚小
(電網容量60GW以上,互聯線容量不到2GW),
然而他們還是可以應付風力最高50%的情境
: 所以台灣的玩法應該是大量燒煤開核四基載拉高,綠能+儲能系統取代中載尖載,儲能系統
: 包括如Tesla整套設備和Gogoro的換電站以及抽蓄池,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穩定電壓,
比起穩定電壓,穩定頻率似乎是儲能系統更有用的地方,
至少可以避免在用電量不怎麼高時還讓抽蓄機組在AGC最低功率附近運轉
: 畢竟供電系統可不是像金流一樣可以寅吃卯糧,一旦瞬間的電壓不足整個電網就崩潰了。
有電壓穿越配套後要解決電壓(大多是無功問題)問題似乎是不用在意用哪種原動機的?
以解決頻率問題來說各種氣渦輪看來也是比各種汽力機組好多的
: → suntex01: 樓上的想太多....美國要靠再生能源出口能源還很久勒. 01/17 15:28
: 推 Zuiho: 台灣要推綠能要先說服擁核 板上擁核個個說的台灣只能用核能 01/17 15:29
: → Zuiho: 一樣 01/17 15:29
: 標準無腦說法,擁核和綠能根本不衝突,甚至在台灣擁核才能讓綠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 核能是基載、綠能是中載尖載,你假如希望台灣有更多綠能,基本上你更要支持核能
在綠能發電甚多的時候(例如太陽能日間發電)
其他電廠還能應需要調整輸出甚至DSS,
然而(加註:台灣的)核電廠若能如此當初就不會把協和機組操壞了吧
: 此外核能還有平均成本低、輸出穩定等等優勢,剛好能和綠能的缺點相互配合
平均成本若低的話似乎是難以解釋法國電價的
輸出穩定似乎是要徹底減少單點失效的影響範圍來達成的,
然而這方面傳統機組似乎是天然不利的
一分鐘不到就可以非計畫性減少出力900MW以上的單一機組算不上穩定吧
(核電占比最高的民國70年代初似乎是非常精彩的)
新的風力場至少還能要求輸出斜率小於1%/sec
:
: --
: 標題: Re: [情報] 美研究:電動車燃料成本僅燃油車一半
: 時間: Wed Jan 17 16:11:38 2018
:
: 推 Scape: 美國已經慢慢要從能源進口國轉型成能源輸出國,自己用再生 01/17 14:26
: → Scape: 能源,然後輸出石油去維持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01/17 14:27
: → Scape: 電動車/燃油車的背後其實牽扯到整個能源分配以及複雜的政治 01/17 14:28
: → Scape: 問題。雖然跟一般人沒有太大關係... 01/17 14:28
: 其實教主你說得沒錯,可是說真的,德國在推廣這個綠能的時候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價
: 因為德國把綠能拉得太高,讓基載佔比大量下降,然後同時興建超高的裝置容量穩定供給
: 表面上看起來叫"能源輸出國",實際上你把他的歐陸電網切開他馬上就葛屁給你看
德國那個奇妙的電網構造不靠歐陸出事是當然的吧
: 很多時間德國還是靠著周遭如法國的基載電廠在做穩壓和持續性的供應
: 更甭提德國還有那種負電價讓能源商賺一手可是讓終端消費者完全無感的情況
: (某方先生就準備想在台灣賺這手)
: 推 ru04hj4: 美國綠能還輸中國西歐國家 01/17 14:32
美國風力在能量市場屠得其他人不要不要的,
即使去除補貼在統一出清的能量市場還是有優勢
: → YJM1106: 德國今年元旦達成了全再生能源發電的里程碑(名義上的) 01/17 14:33
: → Scape: 中國西歐他們也是看得遠且有能力去大力推動綠能,歐洲很多 01/17 14:39
: → Scape: 國家就是因為石油/天然氣命脈掌握在俄國手裡,才會讓俄國 01/17 14:40
: → Scape: 在歐洲有這麼大的影響力。除了中國、歐洲一些國家外 01/17 14:41
: → Scape: 未來還是靠著進口天然氣石油來發電的國家就是幾乎等同把 01/17 14:42
: → Scape: 自己脖子讓人捏著一樣。 01/17 14:42
: 綠能拉到那麼高高到基載不夠用只是讓脖子從給俄國人掐住變成給周遭鄰居掐住而已,歐
: 陸國家還有鄰居給你靠,海島國家想靠不知道靠誰
至少德法是互掐脖子,而不是像俄羅斯那樣單方面掐著一堆人
: 台灣跟德國不能用一樣的玩法主要有
: 1. 沒大陸電網
: 2. 沒德國有錢
可以參考不想跟其他美國人搞在一起的德州電網(ERCOT)
ERCOT管內可調節水力和儲能系統少得可以忽略、
和外界無同步連接、非同步連接(AC-DC-AC或VFT)相對於電網容量也甚小
(電網容量60GW以上,互聯線容量不到2GW),
然而他們還是可以應付風力最高50%的情境
: 所以台灣的玩法應該是大量燒煤開核四基載拉高,綠能+儲能系統取代中載尖載,儲能系統
: 包括如Tesla整套設備和Gogoro的換電站以及抽蓄池,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穩定電壓,
比起穩定電壓,穩定頻率似乎是儲能系統更有用的地方,
至少可以避免在用電量不怎麼高時還讓抽蓄機組在AGC最低功率附近運轉
: 畢竟供電系統可不是像金流一樣可以寅吃卯糧,一旦瞬間的電壓不足整個電網就崩潰了。
有電壓穿越配套後要解決電壓(大多是無功問題)問題似乎是不用在意用哪種原動機的?
以解決頻率問題來說各種氣渦輪看來也是比各種汽力機組好多的
: → suntex01: 樓上的想太多....美國要靠再生能源出口能源還很久勒. 01/17 15:28
: 推 Zuiho: 台灣要推綠能要先說服擁核 板上擁核個個說的台灣只能用核能 01/17 15:29
: → Zuiho: 一樣 01/17 15:29
: 標準無腦說法,擁核和綠能根本不衝突,甚至在台灣擁核才能讓綠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 核能是基載、綠能是中載尖載,你假如希望台灣有更多綠能,基本上你更要支持核能
在綠能發電甚多的時候(例如太陽能日間發電)
其他電廠還能應需要調整輸出甚至DSS,
然而(加註:台灣的)核電廠若能如此當初就不會把協和機組操壞了吧
: 此外核能還有平均成本低、輸出穩定等等優勢,剛好能和綠能的缺點相互配合
平均成本若低的話似乎是難以解釋法國電價的
輸出穩定似乎是要徹底減少單點失效的影響範圍來達成的,
然而這方面傳統機組似乎是天然不利的
一分鐘不到就可以非計畫性減少出力900MW以上的單一機組算不上穩定吧
(核電占比最高的民國70年代初似乎是非常精彩的)
新的風力場至少還能要求輸出斜率小於1%/sec
:
: --
Tags:
電動車
All Comments
By Carol
at 2018-01-21T19:22
at 2018-01-21T19:22
By Dinah
at 2018-01-21T22:41
at 2018-01-21T22:41
By Franklin
at 2018-01-25T19:37
at 2018-01-25T19:37
By Lauren
at 2018-01-28T06:42
at 2018-01-28T06:42
By Ida
at 2018-01-31T23:07
at 2018-01-31T23:07
By Jacob
at 2018-02-05T15:53
at 2018-02-05T15:53
By Ula
at 2018-02-07T10:39
at 2018-02-07T10:39
By Mia
at 2018-02-11T17:33
at 2018-02-11T17:33
By Jacky
at 2018-02-13T17:22
at 2018-02-13T17:22
By Tracy
at 2018-02-16T04:56
at 2018-02-16T04:56
By Ida
at 2018-02-16T08:51
at 2018-02-16T08:51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2-19T07:26
at 2018-02-19T07:26
By Hardy
at 2018-02-21T21:58
at 2018-02-21T21:58
By Iris
at 2018-02-23T01:38
at 2018-02-23T01:38
Related Posts
美研究:電動車燃料成本僅燃油車一半
By Zora
at 2018-01-18T21:55
at 2018-01-18T21:55
首輛MIT電動超跑 最快2018下半年亮相
By Harry
at 2018-01-18T18:49
at 2018-01-18T18:49
傳統汽車廠重整步伐剩不到10年
By Agnes
at 2018-01-18T13:37
at 2018-01-18T13:37
美研究:電動車燃料成本僅燃油車一半
By Ophelia
at 2018-01-17T20:49
at 2018-01-17T20:49
Tesla Model 100D試駕心得
By Selena
at 2018-01-17T20:44
at 2018-01-17T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