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特使籲關注「道路死亡」嚴重性 - 汽車
By Quintina
at 2023-03-27T12:46
at 2023-03-27T12:46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連結:
https://ynews.page.link/Bv6G9
原文內容:
全球行人地獄?聯合國特使籲關注「道路死亡」嚴重性:堪比氣候與疫情危機
2023年3月27日 週一 上午9:40
https://i.imgur.com/tIBqLh7.jpg
根據聯合國道路安全基金(UNRSF),全球每24秒就有1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而每24小時
就有500名兒童因此喪命。
法國前賽車手及國際汽車聯盟(FIA)會長托特幾十年來到世界各國宣傳道路安全的重要
性。現任聯合國道路安全特使的托特指出,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高達130萬
,交通事故傷患有5000萬人,道路意外帶來的危害有如一場大流行病,卻沒有人意識到其
危險性,是不可接受的。
本月赴美提倡道路安全的托特(Jean Todt)接受《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專
訪時說,與交通有關的事故是兒童青少年的頭號死因,全世界九成受害者來自中低收入國
家,四分之一受害者是行人或騎自行車的人。
托特呼籲,美國官員在國際間發揮更多倡導道路安全的影響力。儘管美國是發達國家,但
其道路交通死亡率在發達國家中名列前茅。道路安全議題近幾個月在美國發酵,不少輿論
質疑,為何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卻在保護行人、騎自行車者和駕車者方面落後於其他
富裕國家。
根據美國政府估計,2021年美國有近4萬3000人死於交通事故。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在空
曠的道路上超速行駛的駕駛增加,導致美國交通死亡人數比疫情前還多。「每次在美國的
高速公路上,我都很害怕,」托特指出,美國是少數不強制人民佩戴安全帽的國家。
托特表示,過去幾十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在降低交通死亡人數方面取得有效成果,舉法國
為例,「1975年代,每年約有1萬8000人死交通。去年,車輛數量是75年代的三倍,但相
比有3200人在道路遇難。我討厭說『只有3000人死亡』這種話,因為我們應該把傷亡數字
歸零。不幸的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正處於歐洲國家50年前的境地。」
https://i.imgur.com/gijPGIb.jpg
亞裔影星楊紫瓊與丈夫、聯合國道路安全特使托特3月12日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AP)
城市發展專家菲里馬克(Yonah Freemark)此前向《紐約時報》(NYT)分析過,美國交
通事故死亡率與其他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對行人和自行車騎
士的保護力不夠,「其他國家在2000年代開始認真考慮車輛對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傷害,
並開始將避免傷害用路人作為車輛設計和街道設計的優先事項,而這在美國卻被忽略了。
」
美國的道路設計主要以車輛為中心,寬闊的馬路允許車輛以高速行駛,雖然這有效提升了
駕車出行的效率,而且不斷提升的車輛強度也讓車內乘客更加安全,但是這些都忽視了對
車外用路人的保護。
托特表示,ESC,即用來控制車輛操控穩定性的主動式安全系統,是值得立即推廣使用的
駕駛輔助系統,但它只在美國、歐洲、日本、南韓、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是強制配備,
「不幸的是,這在拉丁美洲不是強制性的。有時,製造商為了在中低收入國家銷售更便宜
的汽車,不會像在美國買得到的汽車配備那麼多項的駕駛輔助工具。」
托特認為,發達國家估計未來十年內能看到自動駕駛汽車,但中低收入國家要再等30至40
年才能夠普及,「很明顯,最脆弱的國家需要支持。」
聯合國希望2030年將全球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傷人數減少一半,我們離這個目標還非常
遙遠,然而幾乎沒有任何全球領導人公開呼籲這件事。「我們在路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
人們沒有意識到道路使用者有多麼危險」,托特指出,道路安全在國際議程上的重要性必
須提升到與氣候變化相當,像美國這樣的大國可以在國際間倡議道路安全議程。
心得/說明:
美國人口是台灣的15倍
美國有4.3萬人死於車禍
相當於台灣人口數死了2866人
與台灣的車禍死亡數3085人差不多
所以美國的交通和台灣一樣爛!
--
All Comments
By Bethany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Earth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Olive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Car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Noah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Yuri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David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Gilbert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Enid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Ursul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Delia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Bethany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Lydia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Victori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Aaliyah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Emm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Jack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Donn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John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Ida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Freda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Aaliyah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Daniel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Lily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Puput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By Jake
at 2023-03-27T01:44
at 2023-03-27T01:44
By Oscar
at 2023-03-31T23:39
at 2023-03-31T23:39
Related Posts
升級鋁圈/輪框 桃園中壢北部推薦店家
By Bennie
at 2023-03-27T11:58
at 2023-03-27T11:58
國道內側爭議一點小感想
By Jack
at 2023-03-27T11:44
at 2023-03-27T11:44
國道內側爭議一點小感想
By Quanna
at 2023-03-27T10:29
at 2023-03-27T10:29
最高速限可佔用內車道,何必切回去
By William
at 2023-03-27T10:07
at 2023-03-27T10:07
奇瑞艾瑞澤8品質太差,車主們集體投訴
By William
at 2023-03-27T10:01
at 2023-03-27T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