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頭跟車尾的強度? - Toyota
By Brianna
at 2018-04-02T15:22
at 2018-04-02T15:22
Table of Contents
補充一下,很多人很愛看道路實測
雖然道路實測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但是車禍造成的損傷成因卻百百種
一般來說,頭一台車,車頭都比車尾硬
這邊所說的硬是吸收衝擊的能力
但是慢速撞擊實常常有人說車尾較硬的原因
就是撞擊的變數導致
比較常見的就是內鐵的高度
這個內鐵就是傳遞能量的主要結構
舉個例子,由iihs影片指出,當車子的內鐵不對齊
撞擊內鐵較低的車傷害會較嚴重,如下圖
https://i.imgur.com/x8PQ7W3.jpg
實際撞擊就變成這樣
https://i.imgur.com/KO2FPh3.jpg
當然在前方也是一樣道理
https://i.imgur.com/eKTl2Xo.jpg
還有很多掀背車種,為了開口大小
吸震機構下移,就會有這種結果
https://i.imgur.com/jIdpVDq.jpg
還有只要角度不對,像是煞車伴隨著車頭前傾
就會有很多兩車損傷差異大的問題
蓋沒力跟米漿
https://i.imgur.com/OuvoNZj.jpg
蓋沒力跟focus,煞車撞側邊,水箱罩首當其衝
https://i.imgur.com/lS1XdcK.jpg
基本上最安全的撞擊,是兩車內鐵能平行
如下圖,兩車受損程度差不多(Corolla vs Argo)
https://i.imgur.com/1tBwj9L.jpg
所以很多新的車款會加裝較低的機構
保護其他車輛
https://i.imgur.com/FjMo7SC.jpg
以免下圖這種事情發生
https://i.imgur.com/LLCETKa.jpg
不過個人認為幾點
1.同車格,成本越高的車,越安全
成本是考量是魔鬼,鋼材張力越高
同重量下,變形能吸收的能量越多
也越容易傳遞能量。
較高級的車有辦法負擔較高的加工成本
在潰縮機構中增加高張力鋼材
使擴散能量到更大體積的主支架
而成本較低的車,如Toyota入門車款
就算說高張力鋼材,但是能設計的的範圍
僅只於內鐵跟車室主支架
加上實用性且方便的設計
導致許多入門車款內鐵偏低
https://i.imgur.com/ScE130J.jpg
但非國產版還是在撞測上表現不錯
國產聽說會偷內鐵?
2.車高跟車重還有大小一直是硬實力
車高應該是講底盤高度
當然太高也容易失控或翻車
足夠再撞擊時保持機構正常運作就可
車重也不太需要解釋
越重的車在撞擊其他車時因為慣性
速度變化率較少,也叫安全
車大小也是一部分
車小車室能收縮的程度較小
且較少的車機構在傳遞能量時單位面基就較高
(想想馬三 跟 F150對撞)
F150可能iihs沒拿safety pick
但內鐵面積可能是馬三2倍
事實上在車或死亡率也證明
車禍死亡率大小跟重量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Mini size car 的死亡率能比 4驅LSUV高14倍
而中型房車也比中行suv高出3-4成
所以有能力還是買大一點車格的車
或是跳過國產入門
模糊的計算,以台灣目前的統計
假設開30萬公公里
有千分之1.6的機率會遇到死亡車禍
千分之1會受傷 (當然這是全部車種統計)
要不要賭是看個人啦
我的第一台車我沒考慮那麼多
另外一提,機車30萬公里遇到A1是千分之3.3
※ 引述《gk1329 ()》之銘言:
: 車頭通常會有防撞鋼樑
恕刪
--
雖然道路實測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但是車禍造成的損傷成因卻百百種
一般來說,頭一台車,車頭都比車尾硬
這邊所說的硬是吸收衝擊的能力
但是慢速撞擊實常常有人說車尾較硬的原因
就是撞擊的變數導致
比較常見的就是內鐵的高度
這個內鐵就是傳遞能量的主要結構
舉個例子,由iihs影片指出,當車子的內鐵不對齊
撞擊內鐵較低的車傷害會較嚴重,如下圖
https://i.imgur.com/x8PQ7W3.jpg
實際撞擊就變成這樣
https://i.imgur.com/KO2FPh3.jpg
當然在前方也是一樣道理
https://i.imgur.com/eKTl2Xo.jpg
還有很多掀背車種,為了開口大小
吸震機構下移,就會有這種結果
https://i.imgur.com/jIdpVDq.jpg
還有只要角度不對,像是煞車伴隨著車頭前傾
就會有很多兩車損傷差異大的問題
蓋沒力跟米漿
https://i.imgur.com/OuvoNZj.jpg
蓋沒力跟focus,煞車撞側邊,水箱罩首當其衝
https://i.imgur.com/lS1XdcK.jpg
基本上最安全的撞擊,是兩車內鐵能平行
如下圖,兩車受損程度差不多(Corolla vs Argo)
https://i.imgur.com/1tBwj9L.jpg
所以很多新的車款會加裝較低的機構
保護其他車輛
https://i.imgur.com/FjMo7SC.jpg
以免下圖這種事情發生
https://i.imgur.com/LLCETKa.jpg
不過個人認為幾點
1.同車格,成本越高的車,越安全
成本是考量是魔鬼,鋼材張力越高
同重量下,變形能吸收的能量越多
也越容易傳遞能量。
較高級的車有辦法負擔較高的加工成本
在潰縮機構中增加高張力鋼材
使擴散能量到更大體積的主支架
而成本較低的車,如Toyota入門車款
就算說高張力鋼材,但是能設計的的範圍
僅只於內鐵跟車室主支架
加上實用性且方便的設計
導致許多入門車款內鐵偏低
https://i.imgur.com/ScE130J.jpg
但非國產版還是在撞測上表現不錯
國產聽說會偷內鐵?
2.車高跟車重還有大小一直是硬實力
車高應該是講底盤高度
當然太高也容易失控或翻車
足夠再撞擊時保持機構正常運作就可
車重也不太需要解釋
越重的車在撞擊其他車時因為慣性
速度變化率較少,也叫安全
車大小也是一部分
車小車室能收縮的程度較小
且較少的車機構在傳遞能量時單位面基就較高
(想想馬三 跟 F150對撞)
F150可能iihs沒拿safety pick
但內鐵面積可能是馬三2倍
事實上在車或死亡率也證明
車禍死亡率大小跟重量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Mini size car 的死亡率能比 4驅LSUV高14倍
而中型房車也比中行suv高出3-4成
所以有能力還是買大一點車格的車
或是跳過國產入門
模糊的計算,以台灣目前的統計
假設開30萬公公里
有千分之1.6的機率會遇到死亡車禍
千分之1會受傷 (當然這是全部車種統計)
要不要賭是看個人啦
我的第一台車我沒考慮那麼多
另外一提,機車30萬公里遇到A1是千分之3.3
※ 引述《gk1329 ()》之銘言:
: 車頭通常會有防撞鋼樑
恕刪
--
All Comments
By Megan
at 2018-04-03T02:38
at 2018-04-03T02:38
By Susan
at 2018-04-06T12:27
at 2018-04-06T12:27
By Zora
at 2018-04-06T23:23
at 2018-04-06T23:23
By Emily
at 2018-04-10T22:41
at 2018-04-10T22:41
By William
at 2018-04-10T23:44
at 2018-04-10T23:44
By Elvira
at 2018-04-13T15:12
at 2018-04-13T15:12
By Victoria
at 2018-04-16T09:34
at 2018-04-16T09:34
By Rachel
at 2018-04-18T16:08
at 2018-04-18T16:08
By Poppy
at 2018-04-18T22:51
at 2018-04-18T22:51
By Victoria
at 2018-04-21T04:17
at 2018-04-21T04:17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4-23T15:07
at 2018-04-23T15:07
By Cara
at 2018-04-27T04:14
at 2018-04-27T04:14
By Blanche
at 2018-04-29T00:40
at 2018-04-29T00:40
By Ula
at 2018-05-03T12:08
at 2018-05-03T12:08
By Odelette
at 2018-05-06T03:51
at 2018-05-06T03:51
By Daph Bay
at 2018-05-07T09:30
at 2018-05-07T09:30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5-12T05:21
at 2018-05-12T05:21
By Olga
at 2018-05-15T18:57
at 2018-05-15T18:57
By Brianna
at 2018-05-18T07:02
at 2018-05-18T07:02
By Eden
at 2018-05-19T05:21
at 2018-05-19T05:21
By Eden
at 2018-05-23T15:01
at 2018-05-23T15:01
By Elizabeth
at 2018-05-27T12:00
at 2018-05-27T12:00
By Heather
at 2018-05-31T18:38
at 2018-05-31T18:38
By Tracy
at 2018-06-05T13:30
at 2018-06-05T13:30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6-07T02:42
at 2018-06-07T02:42
By Elizabeth
at 2018-06-09T14:23
at 2018-06-09T14:23
By Connor
at 2018-06-10T01:33
at 2018-06-10T01:33
Related Posts
LEXUS 3月掛牌衝2000台 創單月銷售新高
By Donna
at 2018-04-02T14:11
at 2018-04-02T14:11
Forester正式發佈以後還覺得醜嗎?
By Susan
at 2018-04-02T01:21
at 2018-04-02T01:21
日常租車怎樣最便宜?
By Elvira
at 2018-04-01T23:54
at 2018-04-01T23:54
outback/CX-5(刪)/Cx-9選擇障礙
By Blanche
at 2018-04-01T22:52
at 2018-04-01T22:52
過度自動化生產 拖累Model 3產量和品質
By Rae
at 2018-04-01T17:39
at 2018-04-01T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