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ta MX5 與 BMW Z3 - BMW
By Jacky
at 2014-04-29T19:48
at 2014-04-29T19:48
Table of Contents
Mazda MX5 Miata (2000, 1.8) vs. BMW Z3 (1996, 1.9)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兩台車我都駕駛過,Z3是我以前的座駕,後來換開Miata,在比較
之前,要先介紹一下這兩台車的共同特色,Miata與Z3都是屬於小型雙座敞篷車(
Roadster)的車款,敞篷車一般來說可分成2人座或是4人座,而雙座敞篷車又可依大小區
分,而這兩台車都是小型車,這類車型特色主要是小軸距、短車身、輕量化、操控佳,而
且排氣量往往不是重點,彎道進出的駕馭樂趣才是這類車款的車主主要追求的目標,簡單
來說,不是買來飆的(不過要飆也是可以,好比改裝增壓,或是直接買BMW Z3 M
Roadster)。
再者,這些車款的入門門檻也較低,不管是新車或是二手車市場,這是跟一票歐美高檔敞
篷相比較的結果,當然以使用目的來說,這樣的車款也不會是一般家庭追求的,畢竟只有
兩個座位,買Roadster的人多半家中都已經有另外1台車了,回到主題,這類車其實有一
說是源自於早期英國的車系,我指的不是車子的底盤或是科技,而是這樣的小型雙座敞篷
車,是早期英國人的玩意兒,老美喜歡搞大排氣量、衝刺與加速,德佬喜歡豪華與科技兼
具、日本仔則是以微型車與省油精緻著稱,義大利人則專搞高端性能跑車,其實這或多或
少都反映了各個國家的國情文化與需求,但是英國人呢?看看Roadster就知道了,輕鬆、
自在,想像一下,當你手握方向盤、開著一台Roadster悠閒的駕駛在台灣沿著台三線蜿蜒
在苗栗的山中鄉道,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即使天氣一直不好的英國,他們也是很能享受
這樣的生活情趣。
至於Z3跟Miata,這就是異類了,怎麼說呢?因為這兩台車都不是英國正宗,一台是德國
BMW的設計結晶、另一台則是日本Mazda的經典工藝,但事實上,發展Roadster的近代成功
史其實是從第一代Miata(通常都稱呼NA,第二代是NB、三代是NC)開始的,因為英國人
雖然有品味、但是車子做出來卻往往不太可靠、而且外型設計越來越走味,但是消費者沒
有選擇,畢竟搞Roadster還是英國自家人的車比較對味,但這一切都在第一代Miata發表
以後改變了,居然有台可靠又有型的Roadster?沒錯,確實有,因為這是日本人做出來的
,這當然顛覆了許多人過往的印象,Miata從開發就是以FR為基礎設計,完全是為了要重
現失落已久的Roadster風潮,就在那個股票狂漲、市場熱絡的大車年代,Mazda居然搞了
一台排氣量才1.6的敞篷小車,這完全出人意料之外,但是更意外的是,這車居然在市場
上爆紅,而Mazda也隨著時間修正推出了第二代Miata(NB),並且搭配1.8的引擎,帶來
更均衡的操駕動力。
至於Z3就不需要多做介紹了,跟隨著Miata的腳步,Z3是BMW在多年以前的Z1之後再度推出
市場的Roadster,一開始以E36的底盤為基礎,搭配1.8、1.9的引擎,但是Z3的外型比起
Miata來的更有張力,且感覺不太一樣,以BMW的眼光、Z3的造型確實是走在那個時代的尖
端、配合龐德電影的稍微露臉,也受到市場的大大歡迎,而且Z3的發展則更寬廣,後來
BMW幫Z3升級了引擎規格,從那兩顆基礎的直列四缸引擎升級到BMW最出名的直列六缸,包
括2.0、2.2、2.5、2.8、3.0,甚至把BMW當家跑車E36 M3的3.2引擎給搞上Z3,出了個Z3
M Roadster,這樣的馬力比的確可以說是夫復何求,但售價當然相對不那麼的親民了,最
後BMW甚至弄了硬頂的Z3出來(即是著名的Z3 Coupe),但標題的Z3與Miata有什麼的不同
呢?我們可以從數個角度來說明。
我開的這兩台都是自排,從馬力來說的話,兩台車其實差不多,但操控感覺差很多,
Roadster低重心不在話下,Miata前後重心設計50:50不是叫假的、駕駛起來確實流暢柔順
;Z3則是長車頭、短車尾的設計,開Z3感覺好像坐在距離車頭很遠處、駕駛起來也相對威
猛硬派一些、殺彎的時候兩台給人的信賴感都差不多、但是Z3給我的感覺更有衝勁,
Miata則是行雲流水的過去,且排氣管的聲浪也是以Z3比較悅耳動聽。油耗方面則不需多
做琢磨,1.8與1.9比起許多排氣量怪獸當然不會有多耗油。
車內置物空間的話則是以Z3比較充足,因為Z3除了手套箱以外,後方還設計了兩個置物空
間,而Miata則只有手套箱,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差別是後檔,這兩台Roadster車款都是軟
篷,但是Miata配有玻璃除霧的後檔,比起Z3的塑膠透明後檔硬是高上一截,而音響也不
盡相同,2000年的Mazda找了BOSE來做他們Miata的原廠CD音響主機與喇叭、門板上就標配
了高低音分離的BOSE喇叭,至於Z3則是使用原廠喇叭組、而且1996年還沒有CD音響,車上
用的是錄音帶,我以前的Z3中船上面還有BMW原廠六件式的錄音帶儲存盒,連原車主的錄
音帶都還在裡面呢,當然音質上感覺是BOSE略優一些,而方向盤方面,Mazda找了Nardi搞
了Miata專用方向盤,Z3則是BMW常見的標準四幅方向盤,握感其實都差不多,當然因為
Miata年份比較新,方向盤質感當然比較好一點,至於後箱的容量我們就不用太計較了,
但是開口的設計上以Z3較為親民,Z3的開口比起Miata較大較廣,置物取物也更為方便。
而談到Roadster就不能忽略掉軟篷的防水設計,這方面以年份較新的Miata做的較好,我
開Z3的時候有發現Z3軟篷關閉時有設計不良的地方,容易讓關閉機構去壓迫到防水膠條,
破掉以後Z3防水能力當然大打折扣,外面下大雨、A柱縫隙就低小雨,但是Miata比較沒有
這個問題,因為她的關閉機構不會去直接戳到防水膠條,而側窗的設計也是、Miata的軟
篷比起Z3有比較延伸出去一點、比較有覆蓋到側窗,所以防水設計也比較好,我以前開Z3
甚至會買克潮靈放車上,假如停在外面碰到下雨、可以比較快除去室內溼氣,不然時間一
久車內甚至會有發霉的風險。
而這兩台車都是手動敞篷機構,缺點當然是要親自動手,但優點就是不太容易壞,因為根
本沒有電動機構的馬達,個人感覺這兩台車的敞篷收納設計其實差不多,但操作上Miata
有安全機制的按鈕、而Z3則比較直接、甚至比較容易夾到手,使用上要特別小心。其他還
有個不同處,Miata車內就有開啟後箱跟油箱蓋的把柄,但是Z3沒有,所以開Z3去加油的
時候,必須要很帥氣的熄火下車、然後用鑰匙開啟加油孔、後箱也是要用按鑰匙孔的方式
開啟,而Miata就比較輕鬆一點。兩台車的底盤也都不高,尤其Z3要特別小心進去地下室
的時候、得特別注意會不會磨到下巴或是底盤,這也是比較特別的地方,我開Miata倒是
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至於拆裝式硬頂,這兩台車都有出品,就看使用者口袋深不深,但是開了Roadster還硬罩
著個硬頂而不開蓬?這也實在可惜了那接觸一片天空的機會,現在要能夠不戴安全帽、時
速破百、又能接近天空的方法也只剩下敞篷車了,簡單來說,Z3感覺比較像是西裝猛男、
Miata則是柔情俠女,各有愛好者,我寫這文章並不是在分裂或比較一個高下,只是針對
我的駕車實際經驗做個分享,因為對於我來說,駕駛敞篷車的樂趣不在於速度與快感,而
是那接近天空的舒暢與自在,我想這對每個敞篷車的駕駛感覺都是一樣的,當你以時速80
公里行駛在市民大道、享受那陣陣涼風吹來,你抬頭仰望時看到的除了大廈以外、還有那
藍藍的天空時,心情愉悅開心的程度真的是字面難以形容啊。
後記:本文純屬小弟個人的駕車心得,車友見解天南地北。
自是尊重就好,歡迎意見交流。 :D
--
--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為兩台車我都駕駛過,Z3是我以前的座駕,後來換開Miata,在比較
之前,要先介紹一下這兩台車的共同特色,Miata與Z3都是屬於小型雙座敞篷車(
Roadster)的車款,敞篷車一般來說可分成2人座或是4人座,而雙座敞篷車又可依大小區
分,而這兩台車都是小型車,這類車型特色主要是小軸距、短車身、輕量化、操控佳,而
且排氣量往往不是重點,彎道進出的駕馭樂趣才是這類車款的車主主要追求的目標,簡單
來說,不是買來飆的(不過要飆也是可以,好比改裝增壓,或是直接買BMW Z3 M
Roadster)。
再者,這些車款的入門門檻也較低,不管是新車或是二手車市場,這是跟一票歐美高檔敞
篷相比較的結果,當然以使用目的來說,這樣的車款也不會是一般家庭追求的,畢竟只有
兩個座位,買Roadster的人多半家中都已經有另外1台車了,回到主題,這類車其實有一
說是源自於早期英國的車系,我指的不是車子的底盤或是科技,而是這樣的小型雙座敞篷
車,是早期英國人的玩意兒,老美喜歡搞大排氣量、衝刺與加速,德佬喜歡豪華與科技兼
具、日本仔則是以微型車與省油精緻著稱,義大利人則專搞高端性能跑車,其實這或多或
少都反映了各個國家的國情文化與需求,但是英國人呢?看看Roadster就知道了,輕鬆、
自在,想像一下,當你手握方向盤、開著一台Roadster悠閒的駕駛在台灣沿著台三線蜿蜒
在苗栗的山中鄉道,大概就是這種感覺了,即使天氣一直不好的英國,他們也是很能享受
這樣的生活情趣。
至於Z3跟Miata,這就是異類了,怎麼說呢?因為這兩台車都不是英國正宗,一台是德國
BMW的設計結晶、另一台則是日本Mazda的經典工藝,但事實上,發展Roadster的近代成功
史其實是從第一代Miata(通常都稱呼NA,第二代是NB、三代是NC)開始的,因為英國人
雖然有品味、但是車子做出來卻往往不太可靠、而且外型設計越來越走味,但是消費者沒
有選擇,畢竟搞Roadster還是英國自家人的車比較對味,但這一切都在第一代Miata發表
以後改變了,居然有台可靠又有型的Roadster?沒錯,確實有,因為這是日本人做出來的
,這當然顛覆了許多人過往的印象,Miata從開發就是以FR為基礎設計,完全是為了要重
現失落已久的Roadster風潮,就在那個股票狂漲、市場熱絡的大車年代,Mazda居然搞了
一台排氣量才1.6的敞篷小車,這完全出人意料之外,但是更意外的是,這車居然在市場
上爆紅,而Mazda也隨著時間修正推出了第二代Miata(NB),並且搭配1.8的引擎,帶來
更均衡的操駕動力。
至於Z3就不需要多做介紹了,跟隨著Miata的腳步,Z3是BMW在多年以前的Z1之後再度推出
市場的Roadster,一開始以E36的底盤為基礎,搭配1.8、1.9的引擎,但是Z3的外型比起
Miata來的更有張力,且感覺不太一樣,以BMW的眼光、Z3的造型確實是走在那個時代的尖
端、配合龐德電影的稍微露臉,也受到市場的大大歡迎,而且Z3的發展則更寬廣,後來
BMW幫Z3升級了引擎規格,從那兩顆基礎的直列四缸引擎升級到BMW最出名的直列六缸,包
括2.0、2.2、2.5、2.8、3.0,甚至把BMW當家跑車E36 M3的3.2引擎給搞上Z3,出了個Z3
M Roadster,這樣的馬力比的確可以說是夫復何求,但售價當然相對不那麼的親民了,最
後BMW甚至弄了硬頂的Z3出來(即是著名的Z3 Coupe),但標題的Z3與Miata有什麼的不同
呢?我們可以從數個角度來說明。
我開的這兩台都是自排,從馬力來說的話,兩台車其實差不多,但操控感覺差很多,
Roadster低重心不在話下,Miata前後重心設計50:50不是叫假的、駕駛起來確實流暢柔順
;Z3則是長車頭、短車尾的設計,開Z3感覺好像坐在距離車頭很遠處、駕駛起來也相對威
猛硬派一些、殺彎的時候兩台給人的信賴感都差不多、但是Z3給我的感覺更有衝勁,
Miata則是行雲流水的過去,且排氣管的聲浪也是以Z3比較悅耳動聽。油耗方面則不需多
做琢磨,1.8與1.9比起許多排氣量怪獸當然不會有多耗油。
車內置物空間的話則是以Z3比較充足,因為Z3除了手套箱以外,後方還設計了兩個置物空
間,而Miata則只有手套箱,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差別是後檔,這兩台Roadster車款都是軟
篷,但是Miata配有玻璃除霧的後檔,比起Z3的塑膠透明後檔硬是高上一截,而音響也不
盡相同,2000年的Mazda找了BOSE來做他們Miata的原廠CD音響主機與喇叭、門板上就標配
了高低音分離的BOSE喇叭,至於Z3則是使用原廠喇叭組、而且1996年還沒有CD音響,車上
用的是錄音帶,我以前的Z3中船上面還有BMW原廠六件式的錄音帶儲存盒,連原車主的錄
音帶都還在裡面呢,當然音質上感覺是BOSE略優一些,而方向盤方面,Mazda找了Nardi搞
了Miata專用方向盤,Z3則是BMW常見的標準四幅方向盤,握感其實都差不多,當然因為
Miata年份比較新,方向盤質感當然比較好一點,至於後箱的容量我們就不用太計較了,
但是開口的設計上以Z3較為親民,Z3的開口比起Miata較大較廣,置物取物也更為方便。
而談到Roadster就不能忽略掉軟篷的防水設計,這方面以年份較新的Miata做的較好,我
開Z3的時候有發現Z3軟篷關閉時有設計不良的地方,容易讓關閉機構去壓迫到防水膠條,
破掉以後Z3防水能力當然大打折扣,外面下大雨、A柱縫隙就低小雨,但是Miata比較沒有
這個問題,因為她的關閉機構不會去直接戳到防水膠條,而側窗的設計也是、Miata的軟
篷比起Z3有比較延伸出去一點、比較有覆蓋到側窗,所以防水設計也比較好,我以前開Z3
甚至會買克潮靈放車上,假如停在外面碰到下雨、可以比較快除去室內溼氣,不然時間一
久車內甚至會有發霉的風險。
而這兩台車都是手動敞篷機構,缺點當然是要親自動手,但優點就是不太容易壞,因為根
本沒有電動機構的馬達,個人感覺這兩台車的敞篷收納設計其實差不多,但操作上Miata
有安全機制的按鈕、而Z3則比較直接、甚至比較容易夾到手,使用上要特別小心。其他還
有個不同處,Miata車內就有開啟後箱跟油箱蓋的把柄,但是Z3沒有,所以開Z3去加油的
時候,必須要很帥氣的熄火下車、然後用鑰匙開啟加油孔、後箱也是要用按鑰匙孔的方式
開啟,而Miata就比較輕鬆一點。兩台車的底盤也都不高,尤其Z3要特別小心進去地下室
的時候、得特別注意會不會磨到下巴或是底盤,這也是比較特別的地方,我開Miata倒是
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至於拆裝式硬頂,這兩台車都有出品,就看使用者口袋深不深,但是開了Roadster還硬罩
著個硬頂而不開蓬?這也實在可惜了那接觸一片天空的機會,現在要能夠不戴安全帽、時
速破百、又能接近天空的方法也只剩下敞篷車了,簡單來說,Z3感覺比較像是西裝猛男、
Miata則是柔情俠女,各有愛好者,我寫這文章並不是在分裂或比較一個高下,只是針對
我的駕車實際經驗做個分享,因為對於我來說,駕駛敞篷車的樂趣不在於速度與快感,而
是那接近天空的舒暢與自在,我想這對每個敞篷車的駕駛感覺都是一樣的,當你以時速80
公里行駛在市民大道、享受那陣陣涼風吹來,你抬頭仰望時看到的除了大廈以外、還有那
藍藍的天空時,心情愉悅開心的程度真的是字面難以形容啊。
後記:本文純屬小弟個人的駕車心得,車友見解天南地北。
自是尊重就好,歡迎意見交流。 :D
--
--
Tags:
BMW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14-05-03T06:16
at 2014-05-03T06:16
By Freda
at 2014-05-07T07:51
at 2014-05-07T07:51
By Ophelia
at 2014-05-07T14:16
at 2014-05-07T14:16
By Andy
at 2014-05-10T06:22
at 2014-05-10T06:22
By Lily
at 2014-05-14T15:01
at 2014-05-14T15:01
By Gilbert
at 2014-05-16T11:22
at 2014-05-16T11:22
By Kumar
at 2014-05-17T15:52
at 2014-05-17T15:52
By Steve
at 2014-05-18T01:03
at 2014-05-18T01:03
By Andy
at 2014-05-20T14:07
at 2014-05-20T14:07
By Elvira
at 2014-05-24T01:05
at 2014-05-24T01:05
By Oscar
at 2014-05-25T08:10
at 2014-05-25T08:10
By Anonymous
at 2014-05-28T07:54
at 2014-05-28T07:54
By Elvira
at 2014-05-28T16:59
at 2014-05-28T16:59
By Lydia
at 2014-05-30T07:50
at 2014-05-30T07:50
By Adele
at 2014-06-02T02:50
at 2014-06-02T02:50
By Poppy
at 2014-06-04T19:08
at 2014-06-04T19:08
By Frederic
at 2014-06-07T02:24
at 2014-06-07T02:24
By Mason
at 2014-06-07T05:51
at 2014-06-07T05:51
By Frederic
at 2014-06-09T09:50
at 2014-06-09T09:50
By Doris
at 2014-06-10T12:19
at 2014-06-10T12:19
By Dorothy
at 2014-06-10T15:02
at 2014-06-10T15:02
By George
at 2014-06-12T06:18
at 2014-06-12T06:18
By Doris
at 2014-06-13T02:51
at 2014-06-13T02:51
By Hedda
at 2014-06-13T08:43
at 2014-06-13T08:43
Related Posts
自然進氣的終點
By Selena
at 2014-04-27T07:37
at 2014-04-27T07:37
自然進氣的終點
By Elvira
at 2014-04-26T18:46
at 2014-04-26T18:46
自然進氣的終點
By Selena
at 2014-04-21T19:22
at 2014-04-21T19:22
自然進氣的終點
By Gilbert
at 2014-04-20T23:59
at 2014-04-20T23:59
神似X6?M-Benz Coupe SUV北京車展揭露!
By Valerie
at 2014-04-20T21:42
at 2014-04-20T21:42